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海拔地区大球盖菇简易平棚错季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4-05-28

海志国,毛建梅,赵咏梅,浦文静,李文静,杨万超

(1.维西县科技局,云南 迪庆 674600;2.迪庆州科技局,云南 迪庆 674400;3.维西县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迪庆 674600;4.维西倮贡雪山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云南 迪庆 674600)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ex Murrill)为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球盖菇属(Stropharia) 真菌,营养丰富,口感脆嫩,鲜味浓郁,且具有预防冠心病、助消化、缓解精神疲劳等功效[1]。

大球盖菇子实体单生、群生或丛生。菌盖直径为5.5 cm~15.0 cm,初期近半球形,后平展,葡萄酒红色至暗红褐色,表面平滑,有细纤维状鳞片,湿时稍黏。菌肉肥厚,白色。菌褶直生,近白色,后变深褐色或紫黑色,稍宽,褶缘有不规则的缺刻[2]。大球盖菇为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适宜生长温度为23℃~27℃,10℃以下和32℃以上菌丝生长速度迅速下降[3]。低温下菌丝生长缓慢,但不影响其活力[4]。温度超过35℃后,菌丝停止生长,持续高温会导致其老化死亡。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5℃~30℃,菇蕾分化最适温度为14℃~25℃[5]。在适温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子实体生长加快,朵形较小,易开伞,A级菇比例降低;在较低温度下,子实体发育缓慢,朵形较大,且菌柄肥厚,不易开伞,A级菇比例上升。

大球盖菇培养料的适宜含水量为70%~75%,含水量过高会使菌丝生长不良,甚至出现菌丝萎缩[6]。出菇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菌丝生长阶段无需光照,子实体生长要求有500 lx以上的光照,散射光可促进菇蕾分化,促进子实体健壮生长,提高商品菇品质[7-8]。大球盖菇菌丝可在pH 5~9的环境下生长,pH为6时,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且最健壮[9-10]。子实体生长时,培养料pH以 5.0~6.0为宜,覆土材料pH以5.5~6.0为宜[11]。栽培场地应选择质地疏松,保水透气,肥力中上等的土壤环境和栽培用覆盖土[12]。

大球盖菇可利用玉米秸秆、稻草、瘪谷、稻壳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栽培,对减少农民因焚烧秸秆等带来的烟尘排放具有重要作用,对降低森林和民房火灾具有现实意义。大球盖菇适应性强,栽培技术简单,夏季利用高海拔地区温凉的气候和广泛的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大球盖菇栽培,对增加市场供应,提高边远山区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解决高海拔地区大球盖菇错季栽培的技术问题,依托维西倮贡雪山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维西县攀天阁乡美洛村、维西县保和镇腊八底村进行了大球盖菇错季栽培技术研究。利用简易平棚栽培大球盖菇,取得了鲜菇产量达30 t·hm-2的喜人成效,产量和A级菇占比与大棚栽培相比无差异。现将高产栽培技术的方法及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分析。

1 菌种的制备

1.1 培养基制备

取桑木粉1 000 g、荞麦500 g,加水4 000 mL,大火煮开,转小火煮30 min,煮至水量约2 000 mL时关火,过滤。用滤液代替水制作PDA培养基,按常规量分装试管,在压强为0.15 MPa的条件下灭菌30 min,获得试管培养基。

1.2 菌丝体纯化

试验场地为维西倮贡雪山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在保和镇兰永村的栽培大棚内。选择个大、颜色较好的新鲜子实体,采用组织分离法,将组织块置于试管培养基上25℃培养,获得初始菌丝体。用变温培养提纯的方法,在试管培养基上对初始菌丝体进行纯化,获得纯菌丝体。

1.3 母种制备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纯菌丝体在试管培养基中扩大培养,25℃培养,获得母种。

1.4 原种制备

短木签用清水浸泡48 h,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培养料配方:荞麦壳40%、玉米芯粉20%、桑木细粉19%、石膏1%。

培养料加水预湿48 h,使其含水量为65%。取长5 cm杨树枝条,用0.5%石灰水浸泡48 h,沥干水分。取15 cm×30 cm聚丙烯菌种袋,将枝条平铺在案板上,按一层培养料一层枝条的方法,摆放好枝条。抓起枝条连同培养料一起放入菌种袋内,至带内枝条相对紧实,再用培养料填充紧实,袋口留厚度为3 cm的培养料。在压强为0.15 MPa条件灭菌6 h,无菌强冷室强冷至袋中心温度为30℃。于超净工作台上接入母种,无菌恒温室25℃培养至菌丝满袋。

1.5 栽培种制备

栽培种培养料配方与1.4培养料相同。

培养料拌匀,加水至含水量为65%,静置48 h,静置期间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表层失水。将培养料装至15 cm×30 cm的聚丙烯菌种袋内,用菌种盖封口。在压强为0.15 MPa条件下灭菌6 h,无菌强冷室强冷至袋中心温度为30℃。在无菌室内百级洁净度下接入原种,每袋接种一条原种枝条。无菌恒温培养室25℃培养至菌丝满袋。试验共接种栽培种3 000袋。

2 栽培场地与海拔关系

根据我国气候情况,每年“五一”后即进入夏季,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气温普遍较高,不适宜球盖菇等中、低温型食用菌的生长和出菇。据实地调查,维西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夏季最高气温低于20℃;海拔2 600 m左右地区,夏季最高气温约25℃,均适合进行大球盖菇错季栽培[5]。

3 栽培场地的选择

栽培场地是大球盖菇错季栽培取得效益的关键因素。错季栽培大球盖菇,应选择在如保和镇腊八底村华争迪组等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这些地区夏季气温低,降水较多,错季栽培中A级菇占比较高。若乡村振兴需要,可以降低到攀天阁乡美洛村果咱底组等海拔为2 600 m的地区。但应注意,随着海拔的下降,A级菇比例会降低。在海拔为2 300 m~2 600 m的地区虽然也能出菇,但是A级菇比例太低,经济效益差,不建议栽培。

栽培场地尽量靠近水源,以便在雨季前出菇。维西6月开始进入雨季,全年85%的降水集中在6月~9月[13]。为避免降水集中造成栽培场地积水,应选择坡地、缓坡地等利于排水的地块进行栽培。若水源较远,可等待雨季来临时出菇。

4 培养料制备

4.1 培养料配方

作物秸秆34%、玉米芯40%、稻壳20%、麦麸5%、石灰1%。

4.2 培养料质量要求

对于作物秸秆,麦秸、青稞秸秆需要在收割后避雨存放,其他秸秆秋收后自然晾晒,待来年4月小旱季粉碎后使用。玉米芯要求上年秋收的玉米芯,无霉变,粉碎成直径约1 cm的颗粒。稻壳为精米厂下脚料,若无亦可用粗米糠、瘪谷替代,经多次试验证明,瘪谷替代稻壳可获得较高产量。麦麸为饲料级麦麸,在各饲料商店有售。

4.3 培养料准备

将玉米芯、作物及稻壳秸秆堆放在场地上,边浇水边拌料并加入石灰,含水量为70%以上。堆高为1.5 m、宽2 m、长不限的料堆,发酵之前每隔30 cm用铁锨打一通气孔,通气孔要直达地面,静置发酵。当堆内温度达到60℃时进行翻堆;翻堆后待堆内温度达到60℃时进行第二次翻堆,继续静置发酵;当堆内温度上升至50℃时即可进行播种。

培养料准备应注意:1)预湿阶段,培养料越湿越好,多余的水分会在发酵过程中自然排出,若培养料湿度不够,将影响到后期生产。2)一旦开始发酵,不可向培养料浇水,发酵过程中若遇阴雨天气,应在培养料上面覆盖塑料薄膜,防止雨水进入堆内。

5 播种

5.1 整地

视情况对栽培地块进行灌水,灌水后静置几天,待土壤湿润不粘连时,即可进行耕作,若土壤湿润,亦可不灌水,直接进入下一工序。先在栽培地块撒上地虫清,后深翻耕土壤,再用旋耕机打碎土块,按床宽1 m、步道宽0.5 m的标准拉线,使栽培床在栽培前与土壤表面平齐。

5.2 播种

在栽培床上铺一层培养料;按照间距8 cm接入一块核桃大小的菌种,再铺上一层培养料的标准播种;另在培养料表面撒一层黄豆粒大小的菌种,覆土1 cm~2 cm;盖上地膜,地膜用土块压实。

播种时应注意:1)培养料厚度根据海拔不同而改变。在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每层培养料厚度为8 cm,栽培床培养料总厚度约为15 cm;海拔2 600m地区,每层培养料厚度约5 cm,栽培床培养料总厚度为10 cm~12 cm。2) 菌种在运输过程中不能让阳光照射,否则易引起袋内温度升高而烧死菌种,导致播种后不萌发。3)菌种在播种前,需用75%酒精擦拭菌种袋表面,再用经过酒精消毒的剪刀剪开菌种袋,取出菌种,置于经酒精消毒的盆内,可有效防止绿霉菌的发生。4)菌种不可搓揉,只能用手掰成核桃大小或黄豆粒大小的块,搓揉后的菌种菌丝体受到损害,播种后萌发情况不佳。5)地膜上每隔60 cm用手指打一通气孔,地膜用土块压实,不能密封,以利于培养料透气。

6 培养

6.1 温度控制

播种后,立即在栽培床内插入一根温度计,温度计入土深度约6 cm,每天观察温度。当料温上升到25℃时,在地膜上撒一层松针,遮挡阳光照射,实现栽培床降温。若温度继续上升,可继续撒松针,直至温度不再上升。当料温下降至22℃,可适当减少松针覆盖量,让阳光透入地膜内,即可实现栽培床升温。

6.2 湿度控制

播种后,禁止向栽培床浇水,若遇天气连续干旱,可在播种后20 d~25 d向步道内浇水,增加步道内土壤和栽培床的湿度。

7 出菇管理

当菌丝体生长至土壤表面,形成块状白斑,白斑占床面40%以上,即可进入出菇管理。

7.1 搭棚

进入出菇期,应撤去地膜,床面覆盖一层厚度为1 cm的松针,用壳斗科植物枝条、榛子树枝条、箭竹等搭棚。枝条、竹竿两头插入床边,形成高为1 m的小拱棚,在拱棚上覆盖6针(1英寸范围内由6根纬丝组成)遮阳网。搭棚时,可将一边深埋入土,另一边在地表处拉一根铁丝,后在遮阳网相同一边安装小挂钩,将挂钩钩在铁丝上,便于采菇时拆装。

7.2 催菇

当市场缺货、价格上涨时可进行催菇,增加收益。催菇时对栽培床浇一次透水,浇水最好选择早晚进行,因为高海拔地区水温较低,浇水能形成很好的温差刺激,同时给菌床补足了水分,可诱导出菇。

若无特殊需要,可等待雨季来临,自然出菇。

经多次实践证明,自然出菇菌丝体营养储备更多,产量更高,A级菇比例更高。

7.3 温度管理

大球盖菇A级菇比例与温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温度约为15℃时,A级菇比例最大,后随着温度的上升,A级菇比例减少。

栽培中,当温度超过20℃时,可再增加一层6针遮阳网,可有效降低温度。海拔为2 600 m的地区,若覆盖双层遮阳网后温度仍然高于20℃,可在步道与栽培床结合处插上松枝等遮阳物,有效降低温度;晴天可在栽培地块安装喷雾设施。

在覆盖遮阳网时,覆盖双层6针遮阳网是极限,若遮阳网覆盖超过2层,将降低栽培床的光照强度,不利于出菇,造成鲜菇颜色较差。

7.4 湿度管理

6月以后进入雨季,自然降水较多,栽培中可忽略增加湿度,要注重排水,防止菌床出现涝害。

7.5 转潮管理

经多次实践表明,在出菇1个月左右,向床面浇灌0.3%的尿素水溶液,能增加鲜菇产量,提高A级菇比例。

8 采收

目前市场上将大球盖菇商品菇分为A级、B级、C级,其中A级菇价格最高,开伞后即失去商品价值。因此,生产中应及时采摘,提高A级菇比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每天早上和下午需检查床面,发现达到A级菇标准的子实体立即采摘,以免开伞后等级降低,影响收入。

采收应使用竹篮、带孔的塑料筐等容器,采摘的鲜菇应在筐内摆放整齐,禁止使用水桶、塑料袋等不透气容器采摘鲜菇,注意保持鲜菇整洁。采摘后的鲜菇应立即送至冷库,降温时不可将鲜菇从容器内倒出,以防泥沙污染鲜菇。

菇体温度降至2℃时,即可装箱。装箱应在冷库内进行,禁止在冷库外装箱。包装物应在包装前一天放入冷库,使箱体温度不超过2℃。包装过程中应按照一层报纸、一层鲜菇的方法进行装箱,避免鲜菇沾水,避免箱体过热。

9 讨论

在生产中对不同地区的大球盖菇主栽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发现不同地区的主栽品种在鲜菇形态上表现不同,产量参差不齐。本试验未能进一步验证,有待在今后继续进行相关试验,对各品种的产量进行比较。

试验证明,后期补充氮源对产量及鲜菇质量有明显影响。本试验未能就配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特别是用化学肥料替代氮源上未能进行进一步试验,在后期营养补充中化学氮源或有机氮源补充上未能进行充分比对。

通过平棚试验发现,在维西高海拔地区,遮阳能有效降低温度,覆盖遮阳网能有效提高床面湿度。针对维西夏季空气湿度较高的特点,可对林下特别是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经济林下栽培进行研究,有望通过覆盖树枝的方法,实现栽培床的降温和湿度控制,进一步降低投资成本。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