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徐彦军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鲍鱼菇 (Pleurotus abalonus) 又名 “台湾平菇”, 子实体肥大,菌肉致密,风味似鲍鱼,脆嫩爽口。鲍鱼菇是一种高温出菇的食用菌[1],且鲜菇耐贮藏,适于制罐,为亚热带地区著名食用菌[2]。由于传统的食用菌品种大部分不能夏季出菇,故近年来许多地区栽培鲍鱼菇,以改变夏季鲜菇淡季的状况,填补夏季菇市断档的空缺。
我国鲍鱼菇生产起步较晚,商业化栽培规模尚小,技术仍不完善。目前,以熟料袋栽为主的栽培工艺正逐渐走向成熟,并在福建、广东和湖北等地有小批量生产,经济效益较高[3]。
以贵州省普遍种植且价格低廉的玉米芯、玉米秸秆为栽培主料,采用棚内菌袋出菇和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栽培鲍鱼菇,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鲍鱼菇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期为贵州鲍鱼菇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鲍鱼菇1号,引自山东省金乡县安慧真菌研究所。
1.2.1 栽培料配方
本试验设定2个栽培料配方。
配方1:玉米芯80%、麦麸16%、白糖1%、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1%;配方2:玉米芯40%、玉米秆屑40%、麦麸16%、白糖1%、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1%。
1.2.2 试验设计
分别以棚内菌袋出菇和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栽培,共有4个处理。
处理1:采用配方1在棚内菌袋出菇;处理2:采用配方2在棚内菌袋出菇;处理3:采用配方1在露地覆土出菇;处理4:采用配方2在露地覆土出菇。试验设3次重复,每重复接种30袋。
1.2.3 装袋、灭菌
于2008年6月22日,在贵州大学园艺实验室将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用粉碎机粉碎后,分别按各配方比例称取栽培料,拌料均匀后用45 cm×17 cm×0.05 cm的聚丙烯袋装料,调节含水量为60%~65%,pH值6~7.5。每袋装干料450 g,灭菌采用电热高压卧式灭菌锅灭菌,压力0.15 MPa,温度为120℃,灭菌2 h。
1.2.4 接种及发菌
灭菌后待袋温降至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菌种,每个处理接种30袋,3次重复。接种好的培养袋立即移入发菌室培养,温度控制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为60%左右,遮光培养,菌丝长满袋后移入出菇房。
1.2.5 出菇管理
2008年8月15日菌丝满袋后,分别按照各试验方案进行出菇管理。
棚内菌袋出菇方式,控制棚内温度为20℃~32℃,相对湿度85%~95%,光照500 lx~1000 lx,每天通风1次~2次,保持菇房空气新鲜。
露地覆土出菇方式,选择地势高的菜园地制作厢面,宽80 cm~100 cm、厢沟深30 cm,长度不限的高畦,畦与畦之间留0.3 m的工作道,将脱袋后的菌棒均匀地摆放(横放)到畦面上。四周填满细土,袋面覆土厚2 cm~3 cm,然后在床面喷水至床土潮湿,畦面铺草帘或遮阳网,上覆地膜保湿。
1.2.6 性状测定及采收
在发菌期,对不同配方培养料菌袋,采用画线法测定菌丝的生长速度,每隔2 d测定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长势,取平均值,进行分析。
出菇期在菌盖平整、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每次采菇时分别测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及子实体重量等性状。
观察记录每个处理现蕾时间、采收时间和产量。计算出生物转化率。
蛋白质、粗纤维、多糖、脂肪的测定及水解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由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测定。
不同配方培养料鲍鱼菇菌丝生长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配方培养料鲍鱼菇菌丝生长情况
表1可见,配方1各重复菌丝满袋的平均天数为45 d,比配方2菌丝满袋的平均天数 (51 d)早6 d;菌丝生长速度配方1比配方2快0.06 mm·d-1;从菌丝长势来看,配方1菌丝的长势浓密、粗壮,小黑点多,配方2菌丝的长势稍弱。这说明,不同配方对鲍鱼菇菌丝的生长有一定影响,玉米芯的营养比玉米秸秆屑更好,随着配方中玉米秸秆屑增加和玉米芯量的减少,菌丝生长速度变慢,菌丝长势也减弱了。
各处理鲍鱼菇子实体性状测定值见表2。
表2 各处理鲍鱼菇子实体性状测定值
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1、处理3现蕾日期略早。
各处理菌柄直径表现为处理3最粗 (2.01 cm),处理2最细 (1.52 cm),经F测验及多重比较,处理1与处理3差异不显著,处理1、处理3与处理2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2与处理4间差异达显著,表明采用配方1培养料,鲍鱼菇菌柄表现较好。
各处理菌盖直径表现为处理3最大 (8.2 cm),处理2最小 (5.4 cm),经F测验及多重比较,处理1与处理3差异不显著,处理1、处理3与处理2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2与处理4间差异不显著,表明采用配方1培养料,鲍鱼菇菌盖表现较好。
各处理单菇重表现为处理3最大 (25.8 g),处理2最小 (21.0 g),经F测验及多重比较,处理1、处理3、处理4间差异不显著,而处理2与其它处理都达极显著差异。表明采用配方2培养料棚内菌袋出菇方式,鲍鱼菇单菇重较差。
各处理鲍鱼菇产量的多重比较及生物转化率见表3。
表3 各处理鲍鱼菇产量的多重比较及生物转化率
表3可见,处理3产量最高,各处理产量大小顺序与生物转化率大小顺序表现一致:处理3>处理1>处理4>处理2。
处理3、处理1、处理4之间产量未达显著差异,处理3、处理1与处理2间产量达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采用配方1栽培,鲍鱼菇的产量较高。在各处理产量表现中,处理3>处理1,处理4>处理2,但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在同一配方中,露地覆土出菇方式比棚内菌袋出菇方式产量虽略高,但并未达到显著以上差异。
采用配方1两种栽培方式鲍鱼菇子实体某些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见表4。
表4 配方1两种栽培方式鲍鱼菇子实体某些营养成分测定值
从表4可看出,采用配方1露地覆土方式栽培鲍鱼菇,其子实体中总糖、粗纤维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与采用棚内菌袋出菇方式鲍鱼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相当,这与刘振文测定鲍鱼菇子实体[4]中可溶性总糖4.18%、粗纤维11.4%,蛋白质22.12%相接近,也能提供给人体丰富的营养物质。
本试验中,处理3的产量最高,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故只对处理3鲍鱼菇子实体水解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见表5。
表5 处理3鲍鱼菇子实体水解氨基酸含量测定值
表5可见,采用配方1露地覆土栽培鲍鱼菇,其水解氨基酸种类丰富 (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含量较高,符合人体对营养物质摄取需要。水解氨基酸总量合计 13015 mg·100-1·g-1。 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50.33%,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占49.67%;药效氨基酸含量占78.52%,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甜味氨基酸含量占18.90%,鲜味氨基酸含量占14.34%,这决定了覆土栽培的鲍鱼菇具备特殊的鲜香味和较高的食用价值。
不同配方对鲍鱼菇菌丝的生长有一定影响,玉米芯的营养比玉米秸秆屑更好,随着配方中玉米秸秆屑增加和玉米芯量的减少,菌丝生长速度变慢,菌丝长势也减弱。
采用配方1栽培鲍鱼菇,鲍鱼菇菌盖、菌柄生长表现较好,单菇重较重;其中,按配方1露地覆土栽培鲍鱼菇其子实体产量最高,而按配方2棚内菌袋出菇方式,鲍鱼菇产量稍差;试验还表明,同一配方培养料,露地覆土出菇方式与棚内菌袋方式出菇产量差异不显著。
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5],食物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被人体所吸收,机体利用这些氨基酸再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等可单独用作治疗一些疾病,如治疗肝脏疾病、消化道疾病、脑病、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以及用于提高肌肉活力、儿科营养和解毒等[6]。
本试验中,处理3的鲍鱼菇子实体内药效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占水解氨基酸总含量的78.52%、14.34%和18.90%,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1]雷明锋.鲍鱼菇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2006(7): 41-42.
[2]王运勤,肖敏,吉训聪,等.珍稀食用菌鲍鱼菇引种试验初报[J].海南农业科技,2005(1):6-8,11.
[3]丁海鹏.十种食用菌有待开发[J].致富天地,2000(5):8-9.
[4]刘振文,罗革彬.鲍鱼菇袋装栽培及营养成分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 2007, 27(1): 41-44, 60.
[5]余传隆.氨基酸与人类健康[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9,21(4):4-8.
[6]严朝贵.论我国氨基酸的产销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药房,1996,7(37): 11-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