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张宏瑞,沈登荣,袁盛勇,张雪梅,张 陶,李正跃**
(1.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红河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3.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3)
食用菌是一种可食用的高等真菌,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食用菌害虫也越来越猖獗,并成为了制约食用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双翅目 (Diptera)、眼蕈蚊科(Sciaridae)害虫是我国食用菌上重要的害虫类群[1-5]。目前已报道为害食用菌的眼蕈蚊有5属20余种[6],而平菇厉眼蕈蚊 (Lycoriella pleuroti)1987年由杨集昆等首次记述[7],是国内食用菌的优势危害种。该虫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山东、辽宁、河北、河南、陕西、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均有报道[8,9]。
平菇厉眼蕈蚊 (L.pleuroti)主要是以幼虫潜入培养料及子实体中,直接取食食用菌的菌丝体和培养料,从而造成蕾萎缩死亡、菌柄折断,对食用菌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成虫常在培养料和出菇期的菌袋口端及子实体上爬行、交尾、产卵,成为菇类许多病害、线虫、螨类的传播者。由于食用菌栽培周期短,过多的使用化学药剂会造成农药残留。因此,对食用菌上的害虫一般采取生物防治为主,其它防治为辅的防治措施。目前,国内针对平菇厉眼蕈蚊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寄生昆虫的真菌,隶属于半知菌纲、链孢霉目、链孢霉科、白僵菌属,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一种重要昆虫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15个目、149个科的700余种昆虫和螨类,致病性强,适应性强[10,11]。近年来利用白僵菌防治林木害虫是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并显示出了较好的发展前景。白僵菌对桑天牛、松褐天牛、松毛虫、木蠹蛾等防治及致病力研究已有报道[12-17]。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和蜡蚧轮枝菌 (Verticillium lecanii)MZ041024对平菇厉眼蕈蚊幼虫、成虫的毒力测定结果也有报道[17,18],本研究主要报道了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不同浓度分生孢子液对平菇厉眼蕈蚊幼虫、成虫的毒力测定结果,为利用生防菌防治食用菌双翅目类害虫提供理论指导。
1.1.1 供试菌种
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采自蒙自,经分离复壮和扩繁之后供试验用。
1.1.2 供试昆虫
从平菇栽培基地采集成虫,带回实验室平菇菌袋上饲养,得到各供试虫态。
1.2.1 菌种的扩繁
采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PDA),在温度为25℃下进行培养。该温度下白僵菌菌丝生长良好,培养10 d收集分生孢子。
1.2.2 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的毒力测定
球孢白僵菌 MZ050724 菌株稀释为 3.6×104个·mL-1~3.6×108个·mL-1五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虫,用0.05%吐温20+无菌水作对照,采用喷雾法接种。在每个容量为300 mL瓶壁有孔的矿泉水瓶内放入30头成虫。接种时先将成虫置于瓶内,喷施4 mL孢子液,用纱布封口,置于25℃、RH为 (80±5)%的人工气候培养箱中。每天观察、记录其死亡虫数,并将其取出。
1.2.3 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菌株对平菇厉眼蕈蚊幼虫和蛹的毒力测定
球孢白僵菌 MZ050724 菌株稀释为 3.0×104个·mL-1~3.0×108个·mL-1五个处理浓度梯度,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用0.05%吐温20+无菌水对作对照,每个重复30头幼虫和蛹,浸入盛有30mL孢子悬液烧杯中30 s后,迅速取出,用干滤纸吸去留在虫体上的悬浮液,置于盛有黄豆粉和沙的培养皿中,用纱布封口,置于25℃,RH为 (80±5)%的人工气候培养箱中,每天观察记录幼虫和蛹的死亡数,并将死虫取出,连续观察7 d。
分生孢子液浓度的检测: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血球计数法)。采用机率值分析方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将虫体死亡率进行机率值转换后,分别对剂量和时间作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直线回归模型,从而分别估计剂量效应LC50和时间效应LT50。
球孢白僵菌MZ050724分生孢子液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的毒力测定见表1~表3。
从表1~表3统计结果表明,供试菌株MZ050724孢子浓度在 3.6×104个·mL-1~3.6×108个·mL-1时, 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均具有一定的毒力,浓度为3.6×108个·mL-1时,第7天累计教正死亡率达87.31%,孢子浓度为3.6×105个·mL-1~3.6×108个·mL-1的第 4 天~第 7 天, LC50值呈下降趋势, 由 4.097×108个·mL-1降低到 2.865×105个·mL-1; 在3.6×105个·mL-1~3.6×108个·mL-1浓度下的 LT50值, 随浓度增加而逐渐缩短,即由7.96 d缩短到4.36 d。
表1 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分生孢子不同浓度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的毒力
表2 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分生孢子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的致死中浓度
表3 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分生孢子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的致死中时间
球孢白僵菌MZ050724分生孢子液对平菇厉眼蕈蚊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4~表6。
表4 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分生孢子不同浓度对平菇厉眼蕈蚊幼虫的毒力测定
表5 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分生孢子对平菇厉眼蕈蚊幼虫的致死中浓度
从表4~表6看出,接种第2天幼虫开始出现死亡,浓度为 3.6×104个·mL-1时, 7 d累计校正死亡率 达31.11%, 浓度为3.6×108个·mL-1时, 第 7天死亡率达到92.93%,LC50值随着孢子液浓度增高而减小,孢子浓度3.6×105个·mL-1~3.6×108个·mL-1第 4 天~第 7 天, LC50值从 1.014×108个·mL-1下降到 2.685×105个·mL-1。 LT50值由7.36 d缩短到4.06 d。
球孢白僵菌MZ050724对平菇厉眼蕈蚊蛹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7~表9。
表7 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分生孢子不同浓度对平菇厉眼蕈蚊蛹的毒力测定
表8 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分生孢子对平菇厉眼蕈蚊蛹的致死中浓度
表9 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分生孢子对平菇厉眼蕈蚊蛹的致死中时间
表 7~表 9结果表明接种 2 d后, 在 3.6×107个·mL-1和3.6×108个·mL-1的2个浓度下平菇厉眼蕈蚊蛹出现死亡,浓度为 3.6×108个·mL-1时, 第 7天死亡率达到 70.12%,孢子浓度 3.6×105个·mL-1~3.6×108个·mL-1的第 4 天~第 7天, LC50值呈下降趋势, 当由 2.801×108个·mL-1降低到9.063×105个·mL-1; 在 3.6×105个·mL-1~3.6×108个·mL-1浓度,LT50值随浓度增加而逐渐缩短,即由9.95 d缩短到5.10 d。
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分生孢子,对平菇厉眼蕈蚊的幼虫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对成虫的防治效果,3个虫态中对蛹的防治效果相对差些,这与平菇厉眼蕈蚊各虫态对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侵染所产生的抵抗力不同有关。利用球孢白僵菌对平菇厉眼蕈蚊各虫态进行致病力研究的相关文献在国内还未见报道,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为平菇厉眼蕈蚊各虫态利用昆虫病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尽管室内对球孢白僵菌平菇厉眼蕈蚊幼虫、成虫和蛹有较强的致病力,但菇房的环境条件比室内环境复杂得多,因此利用球孢白僵菌防治平菇厉眼蕈蚊的菇房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张志勇.我国食用菌害虫的研究现状[J].昆虫知识,1991,28(3):181-185.
[2]蒋时察,黄建国.菇床害虫的种群及其为害特性研究[J].中国食用菌, 1995, 14(2): 31-33.
[3]胡学难,李小平,杨臣瑾,等.贵州省菌蕈害虫种类和天敌种类调查[J].中国食用菌, 1995, 14(2): 33-34.
[4]张学敏,杨集昆.食用菌害虫的常见类群及防治[J].生物学通报,1999, 34(4): 19-21.
[5]罗佳,庄秋林.福建食用菌双翅目害虫的种类、为害及防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36(3):237-240.
[6]沈登荣,张宏瑞,张陶.我国食用菌眼蕈蚊的研究现状[J].中国食用菌, 2008, 27 (1): 48-50.
[7]杨集昆,张学敏.为害蘑菇的厉眼蕈蚊六新种[J].昆虫分类学报,1987, 9 (4): 253-263.
[8]张学敏,杨集昆,谭琦.食用菌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
[9]何嘉,张陶,李正跃.平菇眼蕈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中国食用菌, 2004, 24(4): 52-54.
[10]李荣森,罗绍彬.微生物防治害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1]朱元,方力,陈斌,等.球孢白僵菌对烟草甲幼虫的毒力测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4(1):42-46.
[12]李会平,黄大庄,王晓红,等.用黄粉虫诱集法分离球孢白僵菌及对桑天牛幼虫高毒力菌株的筛选[J].蚕业科学,2006,32(3):320-323.
[13]孙继美,丁珊.球孢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的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 1997(3): 16-18.
[14]黄金水,丁动,黄海清,等.星天牛白僵菌的侵染力测定与应用技术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7,17(1):30-34.
[15]林华峰,樊美珍,李增智,等.不同温湿度下白僵菌对松毛虫的侵染致病效应[J].应用生态报,1998,9 (2):195-200.
[16]刘丹,吴淑贤,韩福生,等.白僵菌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致病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2(2):93-96.
[17]袁盛勇,孔琼,张宏瑞,等.蜡蚧轮枝菌对平菇厉眼蕈蚊幼虫和蛹的毒力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194-196.
[18]袁盛勇,孔琼,张宏瑞,等.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平菇厉眼蕈蚊的毒力[J].植物保护,2010,36(2):141-14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