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前畜牧业种源“芯片” 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5-28

张 飞 吴海港

(1 河南龙凤山农牧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驻马店 463000; 2 信阳农林学院牧医工程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中美贸易战”让全体国人明白了科技独立自主的重要性,芯片及半导体成为国家集中一切力量需要解决的大事。在事关国人“菜篮子”工程安全的畜牧领域,具有“芯片”作用的祖代种畜禽一直靠国外进口,核心技术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极易受国际关系的变化或国外疫情的影响,时刻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欲解决该问题,必须充分了解国内畜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一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我国种畜禽的供给现状

我国是世界畜牧业生产大国,但不是畜牧业强国。过去10 余年中,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及农业农村部种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畜牧产业种质水平整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畜牧业多个畜禽品种的曾祖代或祖代种源始终依靠进口,且依然没有摆脱“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怪圈。

据统计,2010—2019 年我国从国外进口种猪8.79万头,年均进口量8 790 头,但自2018 年后,非洲猪瘟疫情导致我国种猪核心群保有量大幅减少,2020 年各大企业不得不再次疯狂引进国外种猪。据布瑞克农业数据预测,2021 年种猪的进口量或达到22 000 头,创历史新高,甚至未来数年还会有所增加[1]。同时,占我国鸡肉供应量半壁江山的白羽肉鸡产业种源一直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引种量最高年份达154.16 万套,当年引种金额高达5 000 万美元[2]。白羽肉鸡进口受国际疫情影响最为明显,2015 年美国禽流感疫情导致白羽肉鸡祖代进口受限,种鸡生产性能下降,加上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猪肉替代效应的影响,从而导致2019 年国内肉鸡苗价格翻数倍创历史新高,而进入2020 年后鸡苗价格又暴跌,严重影响了养鸡产业的正常健康运行。

除了种猪和白羽肉鸡核心种群需要靠进口外,其他种畜禽如肉牛、奶牛等优质商业化品种也要靠进口。国外引种成本不但高于国内种源成本数倍,还存在传播国外动物疫病的风险,近20 年,我国畜牧业疫情形势复杂,也与从国际上到处引种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国内主要畜禽种源都被国外企业所掌控,一旦国外发生疫情或国际关系发生变化,必然会引起种源危机,也必将会严重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加快国内种畜禽育种,打造自主品牌,解决种源“芯片”受制于人的问题。

2 种畜禽育种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国近几十年来的畜禽育种史,畜牧业面临的种源“芯片”困境主要由以下4 方面因素造成的。

2.1 育种缺乏明确目标

我国地方畜禽品种遗传资源十分丰富,都是数千年来不同区域人们根据目标需求不断选育出来的,这些品种具有繁殖力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然而,工业化社会对畜禽生产效率、品质和回报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传统畜禽品种未能及时调整和满足选育目标,使得畜牧生产企业开始引入国外优质畜禽品种。世界各育种强国的种畜禽品种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国外育种工作者长期选育的结果,且多数优秀品种在选育过程中,都利用了我国地方优良品种的血统。当前,我们不但未能充分利用国内地方品种的优势,而且还使很多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有数据显示,在我国100 多个地方猪种中,有85%的品种群体数量出现下降,31 个品种处于濒临灭绝状态[3]。因此,具有清晰目标的自主畜禽品种选育刻不容缓。

2.2 育种缺乏持续性

畜禽新品种培育或纯种选育耗时耗力,还需要长期持续投入资金,不断提升畜禽核心群的品质,很少有研究单位持续几十年进行同一品种的选育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国内科研院所种畜禽育种工作多数停留在项目本身上,项目结束育种也就随之结束,缺乏持续性,而育种工作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间断的选育。二是国内的畜牧企业普遍追求短平快,“自己育种不如国外引种”的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引种回来缺乏有效的纯种选育措施和技术,待退化后再次引种。当前国内认定了很多国家级核心种畜禽场,但真正踏踏实实在育种的企业寥寥无几,多数企业所谓的育种就是让引进的种猪性能不退化。

2.3 育种缺乏有效合作

国内种畜禽企业由于利益冲突,缺乏资源和技术共享,大多数企业实力不够还各自为战,缺乏充分的遗传交流,国家农业主管部门倡导的畜禽良种联合攻关计划在多数地方推进缓慢。此外,国内科研院所有不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种畜禽新品种项目,缺乏有效的商业推广或科研单位与畜牧企业合作不够,最后成果不了了之,对国家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2.4 育种政策导向不明显

国家实施畜牧良种补贴促进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但是国外引种、保种企业,普通种畜禽企业和自主育种企业享受同样的补贴待遇,使得企业对完全自主育种的导向不明显。重大育种项目主要由科研院所牵头,部分科研人员做项目是为了毕业或评职称,市场导向性更不明显,也不能激发育种相关人员培育自主品种的积极性。国家对国内自主培育的优秀新品种成果推广宣传力度还不够,与动物营养、疾病防控等众多行业主题会议相比,种畜禽育种主题会议要少很多,畜牧企业对新品种新品系缺乏充分的了解,不利于推广。

3 应对举措建议

针对国内种畜禽产业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根本上重视育种工作,从以下5 个方面入手,积极解决我国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明确育种目标

坚持对国外引入或自有的纯种种畜禽进行选育,不断提升核心种畜禽群的品质。加大对引入的优质种畜禽的杂交育种力度,培育出能适应中国自然环境且特色鲜明的华系、华北系或华南系品种。加快对地方优质遗传资源的挖掘和培育,培育中国特色且满足现代企业经济效益需求的种畜禽新品种,如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节约粮食、耐粗饲、肉质风味好、回报率高等指标突出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建议育种企业和科研院所利用国内丰富的地方品种遗传资源,走差异化路线,育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品种,确保我国生猪产业自主可持续发展。

3.2 强化育种团队

育种需要人才团队支撑,建议农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针对每个畜禽品种从国家级农牧龙头企业中筛选出不超过5 个育种实力强的团队进行聚焦重点支持突破,组建以育种企业科研人员为主,科研院所专家人员参与的产学研联合育种团队,利于长期不间断地推进畜禽新品种或新品系的选育。对于已培育出新品种和品系的团队给予政策再支持,不断进行纯种选育,进一步提升所育品系的品质,培育出市场满意的优质新品种。此外,注重育种团队的技术培养,使团队成员能够全面了解新品种、新品系的特点并可主动推广。

3.3 推进育种产业链合作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业链分工与协作,支持区域企业组建专门的联合育种公司,打造国内甚至是世界知名育种企业和畜禽品牌,让普通的养殖企业摆脱种源困扰,专心养殖父母代和商品代畜禽。推动各科研机构已培育成的新品种和品系成果市场化,以知识产权形式投入到联合育种公司中,最终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接受市场检验和享受市场回报,让真正优秀的成果可以被快速推广。

3.4 改变育种扶持政策

育种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见效慢,且对资金需求要求较高。为降低财政支出压力,建议成立国家种畜禽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核心育种企业开展自主育种工作,享受育种成果收益。省级政府根据畜禽种质的地域情况成立地方种畜禽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地方优良种畜禽品种的研发和推广。保持扶持政策的高效性,降低对引种、保种型育种场的支持力度,减少畜禽良种补贴范围,聚焦力量提高对自主育种场的支持力度。

3.5 做好育种企业监管和服务

充分发挥全国遗传评估中心的作用,加强对国家核心育种场的监督和动态管理,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和数据审核,取消弄虚作假或达不到要求的核心育种场,定期更新国家核心育种场名单。严控国外引种,必要时加征一定关税,积极促使国内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内部育种创新和纯种选育。提高遗传评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指导育种企业合理开展选育工作。及时挖掘国内优质畜禽新品种,鼓励农牧传媒企业组织种畜禽育种主题会议,对种畜禽的新品种新品系进行宣传推广。

4 小结

综上所述,解决畜牧业种源“芯片”问题需要国家和畜牧业主管部门从战略层面制定育种规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分工与协作,鼓励并支持畜牧龙头企业组建联合育种公司,打造以育种企业为主导,科研院所育种专家人员参与的产学研联合育种模式,最终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知名的畜禽种源品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