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言 莹 陈小玲 刘 炎 徐学文,2* 马国剑*
(1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30070; 2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0)
2018 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国内生猪养殖行业遭受重创,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双双急剧下降,大部分养殖企业损失惨重[1],进而引起全国生猪供应紧缺,生猪均价持续上涨。在此市场行情下,能繁母猪缺口明显。为了快速补栏恢复产能,不少规模化企业自留三元母猪代替二元母猪作为种用。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生产模式首选为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3 个品种的三元杂交组合[2-3]。大白猪、长白猪主要作为生产商品猪的二元母猪的杂交亲本,其杂交获得的二元母猪由于具备杂种优势,生产性能各项指标,尤其是产仔性能表现明显优于亲本,而杜洛克一般都是作为商品猪杂交生产的终端父本[4]。而且,杜洛克公猪配长大二元母猪生产出的杜长大三元商品猪的杂交组合方式经全世界长期养殖实践证明是综合效益最佳的杂交组合模式,但是杜长大三元商品猪不宜留作种用[5]。杜长大三元猪中杜洛克基因占比为50%左右,如果将三元杂种猪作为母本,不论是跟杜洛克公猪配种还是跟长白或大白公猪配种,进行商品猪生产,都会导致后代生长与繁殖等性能表现分离严重,不利于批次化生产的实施[6],而且与杜洛克公猪配种会出现猪只毛色分离现象。此外,由于三元商品猪在饲养过程中使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配方,缺乏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尽管其自身在生长后期的增重速度和胴体性状方面表现优于二元母猪[7],但其骨骼和生殖器官发育迟缓,用作生产母猪会造成母猪不发情、排卵少、产仔数少等问题[8-10]。
在瘦肉型猪的杂交繁育体系中,由于母系群体更大,更为强调母本的繁殖性能和适应性[11]。因此,探索留种三元母猪的产仔表现,对规模化企业规范品种结构、引进后备猪更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三元母猪入群时间推测,现养殖企业中已有1~3 胎三元母猪的产仔数据,为对比二元母猪与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差异提供了有效素材。因此,本研究基于某规模化企业二元与三元母猪的产仔数据开展统计分析,并进一步对胎次因素在产仔数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拟为指导企业主动淘汰三元母猪提供科学建议。
本研究收集某企业2019 年5 月至2020 年8 月期间,5 个地区32 个猪场丹系、加系种猪的209 963 条产健仔数记录。母猪的遗传背景分为长白纯种、大白纯种、二元母猪、三元母猪,其中二元母猪为扩繁猪场生产的长白与大白品种杂交生产的后代,三元母猪为商品猪场生产的二元母猪与杜洛克或皮特兰公猪杂交生产的后代。产健仔数是指出生重800 g 以上,活力及健康状况良好的仔猪。丹系产健仔数据包括9 个猪场,母猪规模4.08 万头,胎次分布为1~9 胎;加系产健仔数据包括23 个猪场,母猪规模10.42 万头,胎次分布为1~11 胎。
本研究评估了母猪不同遗传背景、胎次等因素对产健仔数的影响。统计模型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针对方差分析显著的结果,则进一步利用Duncan 氏多重检验法对其组间各因素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其中,方差分析和Duncan 氏多重检验法分别采用R 语言中的aov()和duncan.test()函数进行。
由表2 可知,丹系种猪产健仔数总体水平高于加系种猪。丹系长白纯种、大白纯种、二元母猪和三元母猪每窝平均产健仔数分别比加系相应品种高出1.91 头、1.46 头、1.04 头和0.39 头,表明在产健仔数性状方面,丹系比加系的表现更优秀。
表1 用于产健仔数比较的不同遗传背景母猪分娩窝数
统计结果显示丹系和加系内不同遗传背景母猪组成中产健仔数差异极显著( <0.01)。丹系产健仔数方面是二元母猪(12.59±2.69 头) >大白纯种(12.53±2.13 头) >长白纯种(12.46±2.33 头) >三元母猪(11.12±2.95 头)。其中,丹系二元母猪比三元母猪每窝平均产健仔数高1.47 头,差异显著( <0.05);
加系产健仔数方面是二元母猪(11.55±2.81 头)>大白纯种(11.07±3.09 头) >三元母猪(10.73±2.87 头)>长白纯种(10.55±2.94 头)。加系二元母猪比三元母猪每窝平均产健仔数高0.81 头,差异显著( <0.05);无论在丹系还是加系中,二元母猪的产健仔数都最高。
本研究还对比了胎次对产健仔数的影响,丹系和加系种猪胎次间产健仔数差异极显著( <0.01),其中三元母猪均为1~3 胎的数据记录(表3)。
丹系种猪产健仔数最高为第2 胎13.18 头,第1~5胎保持在12 头以上,从第6 胎开始产健仔数下降到12头以下。分品种可以看出长白和大白母猪产健仔数均在第6 胎开始显著下降,二元母猪第2 胎产健仔数最高,为13.28±2.32 头,第3 胎开始逐渐下降,从第6 胎开始下降到12 头以下;三元母猪第2 胎产健仔数最高为11.49±2.08 头,第3 胎显著下降。
表2 丹系与加系不同遗传背景母猪的平均窝产健仔数
加系种猪第1 胎产健仔数较少,为10.77 头,第2胎明显上升,第3 胎达到最高12.05±2.66 头,随后逐渐下降,第7 胎之后下降到11 头以下。分品种可以看出长白和大白纯种母猪产健仔数分别在第5 胎和第4 胎开始显著下降;二元母猪第3 胎产健仔数最高,为12.11±2.61 头,第4 胎开始显著下降;三元母猪第2~3胎产健仔数无显著性差异,第2 胎最高为11.42±2.75 头。
丹系种猪以其窝产活仔数多而闻名,赵志超等[12]研究发现丹系大白和丹系长白母猪产活仔性能优于美丹大白和美丹长白母猪。吴建新[13]研究对比了丹系、美系、法系大白种猪的生产性能,发现丹系母猪窝均总产仔数极显著高于美系和法系大白。本研究分析了56 016 条丹系母猪和153 947 条加系母猪的产仔数据,发现丹系母猪比加系母猪每窝平均产健仔数高出1.33 头,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对于现代化养殖而言,丹系二元母猪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产仔性能最佳并不代表企业有着最大的经济效益,还需参考仔猪的断奶前死亡率、初生重、生长速度等指标,而且要有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流程才能让优良的基因价值得以彰显。
表3 不同胎次丹系母猪的每窝平均产健仔数
表4 不同胎次加系母猪的每窝平均产健仔数
多项研究证明遗传背景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显著[14-15],本研究表明无论是丹系还是加系,二元母猪的产健仔数均显著高于纯种母猪和三元母猪。刘彬等[16]统计分析表明二元母猪产仔数显著高于纯种长白及纯种大白母猪。这对规模化企业在繁育体系结构的规划上和品种结构的组成上具有指导性意义。企业可将核心场作为顶层设计,选育优秀的纯种种猪;扩繁场利用杂种优势原理[17],将优秀长白、大白母系品种进行杂交配种,获得在产仔性能上优于父母双亲的二元母猪;商品场使用二元母猪作为父母代则能够最大发挥繁殖性能优势,为企业带来高性能产出。因此,一个正常合理的繁育体系中,二元母猪应该是商品猪生产的主力,而三元母猪仅仅是非洲猪瘟疫情下的临时替代。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种源短缺,三元母猪留种为业界普遍现象,其占繁殖母猪存栏总数35%左右[18],但三元母猪作为种猪存在发情困难,产仔数少、泌乳性能差等缺点[19-21]。有文献报道三元商品母猪产仔数比二元母猪低2~3 头/胎[22]。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了三元母猪留种后繁殖性能表现,研究证明了三元母猪的平均窝产健仔数显著低于二元母猪,其中丹系三元母猪平均窝产健仔数比二元母猪低1.47 头( <0.05),加系三元母猪平均窝产健仔数比二元母猪低0.81 头( <0.05)。即1 头丹系三元母猪较二元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少了2.85 头,加系则少了1.57 头,换算为1 个PSY 为20头、年出栏10 万头(即存栏母猪5 000 头)的猪场,则年饲养丹系三元比二元母猪仅产仔数这一项指标,年损失可达710 万元以上,饲养加系三元母猪年损失可达390 万元以上(按每头小猪价值500 元计算)。因此三元母猪不宜长期使用[23],否则严重影响企业未来经济效益。
在非洲猪瘟常态化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基于生物安全风险考虑,长期封闭群体不从外部引种。这种情况下有存栏二元母猪企业,可以采用二元母猪与大白或长白公猪轮回杂交方式繁殖母猪[24],扩大二元后备母猪供应,逐步更换群体中的三元母猪,减少三元母猪的群体占比。同时由于三元母猪含有50%杜洛克基因的遗传特性,为避免后代出现毛色基因分离、重组,产生大量花斑后代,影响出栏收购价格,也可以考虑使用大白或长白公猪配种生产[6]。
据YuzoKoketsu[25]报道,2~5 胎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要优于青年母猪和高胎次母猪。胎次对大白母猪和长白母猪产仔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大白母猪和长白母猪同时在第4 胎达到产仔高峰,第8 胎产仔数明显下降[26]。李沁光等[27]统计得出,母猪在1~3 胎时,产仔数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3~11 胎趋于稳定,之后逐渐下降。李文明等[28]统计分析新丹系大白母猪3~6 胎产活仔数表现最好,6 胎以后逐渐变差。这与本研究结果胎次对产健仔数影响的趋势基本一致,从研究的数据来看,丹系和加系纯种种猪产健仔数分别在第6 胎和第4~5 胎之后显著下降,丹系和加系二元母猪产健仔数分别在第2 胎和第3 胎之后显著下降,其后随着胎龄上升,母猪生产性能逐渐下降。根据以上特点,提示在生产过程中,养殖场需要根据母猪品种品系均衡补充后备猪,保证合理的胎次分布。
理论上三元母猪比二元母猪的使用年限要短,由于时间短,2 胎以上的三元母猪生产性能还有待观察[29],本研究中三元母猪只有3 胎数据,但参考长白、大白和二元母猪各胎次产健仔数结果,分析认为在当前时期,三元母猪可以继续使用1 年,到2021 年下半年达到4~5 胎,同时二元后备母猪替换三元母猪的比例应逐步上升,加速主动淘汰群体中的三元母猪,充分利用三元母猪产仔性能高峰期,使母猪产出最大化。2020 年养猪企业快速补栏扩张,预计2021 年生猪出栏量将回升至2018 年之前的水平,继续使用三元母猪会降低猪场PSY。因此,从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角度看,也应该逐渐淘汰三元母猪。
通过对20 余万条分娩数据分析,丹系种猪的产健仔数表现优于加系,对于“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以及销售断奶苗猪的企业,可以优先考虑使用丹系种猪,通过高产仔数和产房精细化管理使企业PSY 最大化。
二元母猪作为商品猪场的基础母猪,其群体规模最大,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证明三元母猪产健仔数显著低于二元母猪,长期使用会导致猪场母猪整体繁殖性能不断退化,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胎次效应是影响母猪分娩成绩的重要因素[30],参考丹系、加系的长白纯种、大白纯种和二元母猪的胎次产仔数据,建议在非洲猪瘟背景下,三元母猪在使用5 胎后可以加速淘汰,为企业繁殖二元母猪争取时间,到2021年下半年,最好全部使用繁殖性能更稳定的二元母猪作为父母代生产,以保证群体整体性能,避免影响猪场PSY 及经济效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