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生产和市场行情的影响

时间:2024-05-28

张 利 梁文载梁桂超程怡秋 王 众*

(1广东广垦畜牧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507;2广东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507)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产量和销量均占全球的50%[1]。猪肉也是我国肉类食品的主要品种,占我国肉类消费结构比重的60%以上[2]。生猪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3],与我国居民消费、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发展息息相关[4]。

2013年随着《禽畜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我国的畜禽养殖业也纳入了环保政策的要求;2016年进入环保禁养高峰期,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南猪北养”[5];2017年禁养划定范围扩大至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环保政策的实施降低了生猪产能扩张速度,淘汰了部分落后产能[6],截至2017年11月全国生猪存栏3.49亿头、能繁母猪存栏0.35亿头,较2013年底分别下滑了31.09%和42.47%。

自2018年8月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2019年10月,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的生猪和能繁母猪产能明显下降[7],较2018年7月分别下滑41.96%和39.52%。除产能下降外,非洲猪瘟的发生进一步暴露了我国生猪产业链布局不均衡、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冷链运输能力与屠宰产能不匹配等问题。当前,为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确保猪肉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国家各部委集中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意见,涉及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在疫情、政策和市场的多重作用下,我国生猪产业链从养殖、屠宰到消费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近年来我国生猪市场行情、养殖环节和屠宰流通环节的现状与变化,并分析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变化。

1 我国生猪市场行情现状

1.1 生猪价格、饲料价格和猪料比价

2018年全年我国的生猪均价为13.10元/kg,较2017年(15.26元/kg)下降14.15%,年内最高点出现在2018年1月第2周(15.34元 /kg)。2019年1—10月生猪价格呈上涨走势,11月价格略有回调。其中,年内最低值出现在1月末(12.21元/kg),年内最高值出现在10月第5周(39.8元/kg),较年初上涨185.92%,较年内最低值上涨225.96%(图1)。

2018年饲料价格呈“双峰形”波动,全年饲料价格主要在2.45~2.68元/kg之间波动,均价2.55元/kg,较2017年(2.39元/kg)上涨6.69%。2019年1—4月饲料价格呈明显下降趋势,5月呈明显上涨趋势,6月第1周恢复至年初价格水平;6月第2周后呈先下降后上涨的趋势,10月第4周饲料价格上涨至2.57元/kg,基本与年初价格相当,随后下降至2.51元/kg;全年最低值出现在4月第2~3周(2.33元/kg)。

通过猪料比价可以直接反映生猪供需缺口,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猪料比价维持在较高水平(6.6∶1以上),表明供需缺口较大;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猪料比价5.8~6.49∶1,变化较小;随后经历3个月由5.49∶1降低至4.11∶1,结束上一轮周期;本轮周期中,2018年猪料比价从4.17∶1开始上涨至5.71∶1,并在3个月内维持相对稳定;2019年1—12月猪料比价走势与生猪价格走势一致,年内猪料比价最大出现在10月第5周(15.55∶1),较2018年同期上涨189.57%,表明目前生猪和猪肉供需缺口巨大。

1.2 预期盈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数据表明(图2),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生猪的预期盈利呈周期性波动,其波动周期在38~43周之间,一般在“猪周期”下跌通道内,预期盈利的波峰和波谷逐渐降低,反之在同期上涨通道内,预期盈利的波峰和波谷逐渐增大。自2019年2月,预期盈利持续上涨,10月第5周上涨至年内最大值(2 841.34元/头),11月后略有回调。考虑2020年元旦、春节双节提振肉类消费需求,且疫苗研发尚未成功,养殖户对生猪养殖的复产能力与积极性也达到历史最低,因此,预期盈利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高盈利区间。

1.3 替代品市场行情现状

根据肉类消费需求的季节性特点,历年夏季肉类消费需求疲软[8],价格位于年内低值区(图3a)。2019年受猪肉供应量减少影响,猪肉价格明显快速上涨,同时带动其他肉类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并早于历史年份达到年内低值区(3、4月)。农业农村部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带骨羊肉、去骨牛肉和白条鸡价格同比分别增长21.38%、23.08%和31.94%(图3b)。由于造成上涨主要是市场生猪及其产品供应量降低引起的,且目前正进入肉类消费旺季,预计后期各肉类价格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2 我国生猪产业养殖环节现状

2.1 我国生猪与能繁母猪存栏分析

2014年5月至2018年4月的猪周期中,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整体呈下降趋势,并且较以往周期下跌周期更长,其中,生猪存栏较高点下降约22.91%;能繁母猪存栏较高点下降约27.29%。本轮周期中,生猪存栏同比最大跌幅为2019年10月(41.37%),能繁母猪存栏同比最大跌幅为2019年9月(38.49%);截至2019年11月,由于育肥猪高价惜售与育肥母猪转种用,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均止跌回升(图4)。在当前市场生猪预期盈利空间大以及对后期生猪市场看好的情况下,养殖端适度上调生猪出栏销售体重标准,并加大种猪留存力度,后期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将大概率继续维持回升趋势。

2.2 我国猪肉产品进口分析

据海关统计,2010—2018年我国猪肉进口整体呈上涨走势。其中2016年为上轮周期生猪价格的高点,猪肉供应紧张,猪肉及其制品进口量大增,同比增长94.10%(图5)。2018年我国共进口猪肉产品215.38万吨,其中,猪肉119.28万吨,同比下降1.97%,但与2011—2015年相比,仍保持高位。2019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生猪产品217.67万吨,同比增长29.47%,达到2018年全年水平(图6)。目前,生猪及其产品供应仍然短缺,随春节消费旺季的到来,猪肉产品进口量将继续维持高位。

2.3 我国不同规模猪场比重分析

2.3.1 不同规模猪场数量变化

2011年根据生猪产业发展需要,农业农村部将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含)的养殖场定义为规模化养殖场;国家发改委则将养殖场(户)中年存栏母猪在30头以上(含)的养殖模式定义为生猪规模养殖。因此,本文定义规模养殖为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含)或年存栏量母猪30头以上(含)的养殖场。中国畜牧兽医年鉴数据显示(表1):从不同出栏规模生猪养殖场(户)数量来看,年出栏生猪1~49头的养殖场数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从2007年的8 010.48万户降低至2017年3 571.88万户,减少55.41%;年出栏量50~49 999头的养殖场数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猪场数量逐年增加,2017年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养猪场数量是2007年的7.22倍。

表1 2007—2016年不同规模猪场数量 (万场/万户)

从不同出栏规模生猪养殖场数量比重来看,年出栏生猪1~49头的养殖场比重逐年减少(图7),但降低幅度有限,仅2.67%;年出栏量50头以上的各规模养殖场数量比重逐年增加,其增加幅度位于0.67~14.70倍之间(图8)。从规模和非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变迁来看,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占比仍较低,不足1%,但数量和比重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非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数量和比重均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从2007年的8 222.44万户降低至2017年3 571.88万户,比重减少0.42%。

2.3.2 规模和非规模化猪场生猪出栏比重变化

从规模和非规模化猪场的生猪出栏量比重变化来看(图9),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量占比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21.8%增加至2017年的46.9%;相反,非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量占比逐年降低,年递减速率为2.28%。总体来看,生猪养殖向大型和规模化养殖趋势不断加深,且发展空间较大,并在非洲猪瘟疫情的驱动下进展加快。

3 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生猪生产和市场行情的影响

3.1 生猪存栏大幅下降且供应长期维持低位,周期盈利时间拉长

截至2019年11月,我国生猪存栏持续12个月环比减少后首次出现环比回升;能繁母猪存栏经过18个月环比持续减少,10月环比开始止降回升。基于生猪高价惜售与育肥猪转种用的影响,2019年底的生猪产能已有探底回升趋势,但非洲猪瘟疫苗尚未研发出来、疫情时有发生、成功复养的案例少以及大多数养殖户处观望态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将导致我国生猪供应还需一个较长的恢复周期。上轮猪周期持续了48个月(2014年5月至2018年4月),其中价格处上涨通道25个月;以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估算的2016年生猪完全成本16.25元/kg为例,上轮猪周期中,养殖户共有21个月处于盈利状态。上轮周期高点较周期开始时,生猪存栏下降12.8%,预期每头猪的最高盈利可达877元/头;当前周期价格高点生猪存栏较本轮周期开始时下降41.8%,推算当前每头猪的预期盈利为2 863.95元/头,与图2所示数值相当;后期由于生猪产能仍处于低位回稳状态,所以预期盈利将维持高价区间。本轮周期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超过历史最低水平,养殖户复产能力与积极性也达到历史最低,预计本轮周期盈利时长比上轮周期的盈利时长更长。

3.2 非洲猪瘟导致区域间生猪价格差异变大

选取部分省份绘制上轮周期与本轮周期的生猪价格时间序列图(图10),可知,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区域间生猪价格差异变大。上轮周期中,各省份生猪价格变化基本保持同涨同跌的趋势,各省份之间的毛猪价格差异在2.7元/kg以内;本轮周期中,非洲猪瘟发生初期(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各省份受疫情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不一,导致生猪价格涨跌走势不一致,各省份之间的价格差异最大可达7.47元/kg;2019年7月后,全国各省份均已受非洲猪瘟影响普遍减产,导致生猪价格呈上涨走势,各省份间价格差异略有缩小,在5.15元/kg以内。因各地区生猪产能布局、非洲猪瘟疫情、政策措施实施以及扩产复产积极性与成功性不同,区域间生猪供应能力与消费需求不一致,生猪价格差异较大的现象将有可能持续存在。

3.3 其他肉类替代性增强以及肉类进口量增加,市场行情受进出口影响大增

2019年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为5 508万吨,同比下降8.5%,其中,牛肉、羊肉和禽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2%、2.3%和10.2%,猪肉产量下降17.2%,可见其他肉类对猪肉的替代性增强。考虑同期国内生猪价格波动可知,国内生猪价格上涨时,猪肉及其产品进口量相对增加。如,2011年生猪价格上涨46.78%,猪肉进口量上涨133.5%;2016年生猪价格上涨22.0%,猪肉进口量上涨108.53%;2019年1—10月,生猪平均价格为19.66元/kg,同比增长50.54%,猪肉进口量150.3万吨,同比增长49.40%。可见,生猪价格涨幅已超往年,但猪肉进口量涨幅偏小,预测2020年猪肉进口量存在大幅增长空间。

3.4 增加规模猪场比重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为了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国务院办公厅明确规定了要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养生猪。禁止使用泔水喂猪后,据农业农村部报道全国因餐厨剩余物喂猪引发疫情的比例已经由50%下降到44%。由于非洲猪瘟防控是一个持久战,在生物安全防控的严格要求下,泔水养殖必定被禁止,使得传统养殖比例下降,从而规模化养殖比例增加。未来在非洲猪瘟疫情背景下,生猪产业对检验检疫、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等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将有着更为严厉的标准和技术实力需求,规模化养殖更具生存和发展空间。

3.5 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我国猪肉消费以热鲜肉为主,生猪产销分布并不完全匹配,且屠宰产能布局以销区为主,因此,活猪跨区域调运数量庞大[9]。生猪养殖产能与屠宰产能区域不配套,以活体运输为主,导致冷链运输及精深加工技术发展较慢。当前活猪调运是造成非洲猪瘟疫情扩散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随着疫情的发生,国家与各级政府相应出台一系列政策对生猪产业链各环节监管提出要求,优化养殖产能与屠宰产能布局,推动生猪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以及发展精深加工工艺,倒逼生猪产业全面升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