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胡智胜 杨景晁
(1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山东济南 250022;2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济南 250022)
2018年从年初的极端天气造成猪价震荡,持续性环保压力倒逼产业淘汰、升级;到年中时中美贸易冲突,中国对美进口大豆加征25%关税,养殖成本走高;再到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出现,此后在国内28个省份陆续出现病例。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严格生猪跨省调运等政策启动,使刚刚回暖的生猪产业再次降温。作为“猪粮安天下”的硬资源,生猪产业随着断崖式“产能去化”,后期的生产能力会出现严重不足,这将对2019年二季度后生猪供应量造成极大影响。此外,还需关注中美经贸谈判可能给我国养猪业带来的影响。
末达到阶段高位,为15.27元/kg;随后2—4月,受春节后消费下降和养殖场集中出栏的影响,猪价急速下跌;截至5月中旬达到年内最低点的9.85元/kg,猪粮比价持续跌破6∶1,最低降至5.13∶1。生猪养殖跌至成本线以下,育肥1头猪基本亏损240余元,生猪养殖进入长达4个月的深度亏损区,产能主动去化。5月中下旬,山东省生猪价格开始回升,6月底生猪价格为11.62元/kg,同比下降13.67%,环比上涨0.69%;猪肉价格为20.47元/kg,同比下降16.62%,环比上涨0.29%;猪粮比价为6.12∶1,同比下降21.39%,环比上涨0.69%,猪粮比价进入6∶1~8.5∶1之间的绿色区域,生猪养殖走出亏损,脱离困境。
2018年,山东省生猪价格呈现“短时走高—快速回落—深度探底—季节性回升—强势抬升—承压回落”的走势,全年活猪平均价格12.39元/kg,同比降低16.06%。
2018年初受双节提振,生猪价格持续走高,至1月山东省内活猪和猪肉价格从7月初稳步走高,至8月底活猪售价达到下半年最高,为13.88元/kg,呈现季节性上涨走势。2018年7月份台风及暴雨天气频发导致生猪调运流通受阻,屠宰企业收购难度增加,猪价大幅上涨。据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监测,2018年7月山东省规模猪场生猪出栏量环比下降3.97%,出栏重环比下降0.85%,表明当期出栏大猪已完成了阶段性的库存出清,猪价反弹基础确立。从供给方面来看,7、8月份出栏的生猪应该是1、2月份出生的仔猪,受气温低的影响仔猪发病情况较多,特别是仔猪腹泻发生较多,导致7、8月份生猪出栏量环比减少。
8月份,突发非洲猪瘟疫情使市场陷入短暂的恐慌,猪价逐渐呈现跌势。9月份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省相邻的省份暂停生猪跨省调运,并暂时关闭疫情省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随着疫情发生省份增多,北猪南运的运输路径基本被完全切断,产销区价格分化,走势差异逐渐拉大,形成南北方历史性最高价差。截至2018年底,山东生猪价格为12.91元/kg,同比下降14.05%,环比下降0.39%;猪肉价格为22.50元/kg,同比下降13.69%,环比下降0.22%;猪粮比价为6.62∶1,同比下降23.73%,环比上涨0.15%(图1)。
图1 2018年山东省生猪价格走势图
1.2.1 生猪价格呈现年度内季节性波动
我国猪肉产量与生猪出栏量密切相关,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从2012—2018年生猪价格的走势来看,除2016年(受仔猪腹泻疫情、环保政策持续收紧的影响,生猪存栏量下降,生猪价格打破通常在春节后下降的规律)外,其他年份第一季度的生猪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季节性下跌,2月份生猪均价较1月份下跌5.0%左右;上半年最低价出现在3、4月份;5—8月份,生猪价格上涨;8月底或是9月初达到全年最高价;9、10、11月份震荡下跌;12月份受消费拉动重新开始上涨。生猪价格一年的走势,除受供应量影响外,也受到年内猪肉消费的季节性变化影响,一般节假日消费需求增加。从国内猪肉的消费指数可以看出,每年春节前是全年消费最旺的时期,而春节过后第二季度为全年消费最淡的季节,进入第三季度,由于中秋、国庆节日的消费拉动,猪肉价格和销量呈增长趋势,环比涨幅最高值出现在12月,可达30%~40%。受消费的影响,猪肉的价格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一般来说猪价的高点出现在每年的第一、四季度,低点出现在第二季度。
1.2.2 2019年猪价展望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8年生猪养殖大幅去产能。据山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山东省生猪存栏2 985.6万头,同比减少1.8%;能繁母猪存栏308.6万头,同比减少5.7%。据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对1 000余个规模猪场的监测,截止2018年12月份,山东省规模猪场平均生猪、仔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分别降低5.57%、7.21%和9.07%(表1)。以上数据显示山东省生猪产能大幅去化,2019年生猪供应将呈现紧平衡态势,生猪价格抬升动力强劲。2019年生猪价格有望大幅上涨,预计均价运行区间在13~20元/kg,比2018年均价保守估计上涨20%左右。
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是判断猪价的重要先行指标,从能繁母猪配种到商品猪出栏需要10~11个月,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约一年后的生猪供应量。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变化值与一年后生猪价格之间呈负相关。
本文根据多模态教学法,结合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探讨了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根据现有资源,结合教学实际,配置多模态教学,使学习者更好地运用多种感官系统感知知识,加强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取得最佳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⑴常规变化:能繁母猪存栏影响10个月后生猪出栏,能繁母猪存栏下降领先猪价上涨约1年,而母猪存栏领先能繁母猪存栏。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我国母猪存栏指数(以2017年1月为基期)2018年12月份为88.13,连续9个月处于下行态势。长时间的深度亏损、环保及疫病压力使得大量养殖户失去信心,纷纷抛售母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加速下滑。截止2018年12月底,二元母猪均价降至25.66元/kg,创6年以来新低,行业补栏积极性持续低于历史水平;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8.3%,母猪产能拐点可能提前到来,支撑2019年生猪价格。
表1 2018年山东省规模猪场监测报表
⑵年内小周期:终端消费季节性变化导致能繁母猪年内小周期调整,猪肉消费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呈现“V”字走势,国庆和春节2个时间段猪肉需求会有明显提升,然后随着节日结束,猪肉消费走低,需求减少。终端需求传递到上游种猪,导致种猪淘汰和补栏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内能繁母猪的淘汰高点位于11月份左右,淘汰低位处于4月份。因为11月份之前刚好是供应春节时期仔猪断奶的时候,春节后生猪需求减少,因此,养殖企业将会淘汰部分胎龄较大的母猪。而4月份母猪所怀仔猪将会在春节前上市,此时生猪价格一般处于低位,母猪淘汰率低。
⑶一个对冲因素: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快速提升,未来能繁母猪数量可能会进一步下跌。由于生猪育种水平的不断提升,补栏母猪的繁殖性能普遍优于同期淘汰母猪,所以行业PSY呈不断上升趋势。在行业低迷期,落后产能优先淘汰,优秀产能保留,行业PSY提升速度更快。预计2019年PSY将达到20头,一定程度上弥补母猪不足的现实。目前我国平均PSY约17头,M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出栏数)为15~16头,而规模化养殖企业PSY可以达到25头。
仔猪育肥6个月后出栏,因此仔猪存栏规模是6个月后生猪供应量的指标。利用仔猪存栏的变化,可提前对生猪供应做出判断,这是判断短期猪价走势的重要指标。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出现后,疫区受禁运政策影响,猪价低迷,养殖户现金流紧张,受疫病风险影响,补栏意愿下降,仔猪价格持续下降。目前山东省仔猪价格已经低至18.33元/kg,较疫情发生前下跌28.70%,低于社会平均成本(22元/kg)。仔猪价格跌至上轮猪周期低点,接近2014年年末的水平。养殖户补栏意愿低,加上调运受限,仔猪滞销,直接影响2019年的生猪供应。
当外购仔猪成本低于自繁自养仔猪成本时,说明销售仔猪已经处于亏损状态,行业去产能开始。从前几轮的猪周期来看,仔猪亏损一段时间后生猪价格见底回升。2018年上半年虽然猪价处于下行阶段,但仔猪销售依旧盈利,而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后仔猪销售整体处于亏损状态,这一方面说明养殖户补栏意愿低,另一方面说明仔猪价格低,行业步入去产能阶段。仔猪存栏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母猪配种率低造成冬季仔猪出生数量偏少,加上冬季仔猪发病率高,存活率低,一般仔猪存栏在每年的9、10月份从高位回落,至次年2月份,达到最低,从次年4—8月生猪出栏数量会逐渐减少,并在8月份达到出栏最低量。
生猪出栏体重是短期供给的调节项,养殖户对于后市猪价的判断决定生猪存栏和出栏情况。生猪出栏体重持续攀升,意味着产业对猪价涨价预期加强。农业农村部监测,2018年12月生猪出栏体重平均值为124.27kg,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0.36%。中大猪存栏量可以反映未来1~2个月内生猪的出栏比例,中大猪存栏比重高,意味着库存高,短期内生猪的市场供应充足。生猪出栏体重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当温度超过33℃时,生猪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死亡率上升。因此,在夏季高温到来之前,出栏体重一般会季节性下降。此外,能繁母猪存栏量和PSY决定未来生猪出栏量,生猪出栏量和生猪出栏体重决定猪肉市场的总供应量。
2018年受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行、疫情、原料价格上涨、环保等因素影响,猪饲料结构调整下降。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180家饲料企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猪饲料销量环比下降1.6%,同比下降15.3%;仔猪料产量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15.8%;母猪饲料产量环比下降1.4%,同比下降13.4%,猪饲料产量处于近4年较低水平。2018年山东省生猪饲料销量786万吨,同比减少3.9%,其中仔猪料266万吨、母猪料125万吨,同比降幅皆超过10.0%。
饲料销量为生猪存栏的前瞻性指标,与生猪存栏量呈正相关。仔猪饲料销量决定6个月后生猪供应量,因此仔猪饲料销量变化领先生猪价格变化约6个月。由此可见,2019年二季度以后山东省生猪存栏将有较大幅度的缩减,产销将呈现紧平衡态势,有利支撑猪价上行。
2019年2月下旬,山东、河北相继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疫情已波及全国28个省份,养猪大省(四川、河南、湖南、山东、湖北、广东、云南、河北、广西、江西)全部“沦陷”。从国外的防控经验看,巴西防控非洲猪瘟耗时6年,西班牙耗时35年,俄罗斯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已经11年,目前依然没有成功防控。我国的养殖环境中散户偏多,防控难度大,养殖户生物安全意识薄弱,预计短期内非洲猪瘟很难彻底消除,疫情点状散发或将成为行业常态。
2018年8月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生猪调运受限,多地养殖户亏损、补栏下降。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使养猪行业产能加速出清,2019年缺猪将成现实。2018年因非洲猪瘟疫情造成的生猪补栏量减少效应逐步显现,生猪供给出现阶段性紧缺,生猪价格将呈现一波上涨。上涨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实际产能减少幅度及能繁母猪淘汰进度(2006—2007年蓝耳病疫情导致2007年生猪出栏量较2006年减少了4 699万头,生猪价格从5.96元/kg上涨至17.02元/kg,22个月上涨了185.6%)。产能方面,非洲猪瘟疫情刺激散养户持续出清,生猪存栏量或大幅下降,猪周期底部有望加速出现,猪价有望因供求缺口上涨,2019年5月猪价回升趋势或已确立。
⑴养殖结构改变,中小散养户迅速退出,养殖向大中型规模化场转变。非洲猪瘟疫情的蔓延,暂停或关闭生猪交易市场的影响,远大于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短期而言,很多中小养殖户和屠宰场被迫出局;从长期看,可以推动生猪行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餐厨剩余物等传统饲料的禁用、环保压力以及非洲猪瘟疫情的冲击,将使得养猪场对生物安全、产品追溯等更加重视,能够规范养殖场的养殖过程。
⑵冷链物流将迎来大发展(“调猪”向“调肉”转变)。非洲猪瘟疫情的蔓延,生猪调运受到极大限制,“热鲜肉广天下,冷冻肉争天下,冷鲜肉甲天下”的格局有望改变,冷链物流有望得到大发展。因此,各家养殖场要主动与大型屠宰企业共同研究“点对点”调运方案,尽快适应变“调猪”为“调肉”的新模式。
⑶地区养殖结构发生变化,“南猪北养”的格局会重新洗牌。疫情蔓延,“南猪北养”进程将受到影响,非洲猪瘟的发生对生猪调运产生影响,“调肉”的生物安全性高于“调猪”。但是,高昂的冷链储存运输费用和难以改变的热鲜肉消费习惯,必然会反向制约生猪产业区域布局,使“南猪北养”格局重新调整。
可以说非洲猪瘟疫情是对全行业的一次深度调整和洗牌,随着仔猪价格下降、能繁母猪存栏数的缩减及部分散养户的退出,2019年生猪产业将迎来行情看好、价格上涨的机遇。
猪肉进口需要关注中美经贸谈判,猪肉进口量和国储肉虽然对国内猪市的影响较小,但仍会给国内养猪业带来一定冲击,最直接的影响是猪价。进口肉和国储肉可以保证供给、平抑猪价,对保证国内生猪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猪肉净进口量保持平稳,2015年之前猪肉进口量占猪肉总供给的比例较小,几乎不影响生猪价格;2016年开始,猪肉进口量大幅增加。USDA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全年净进口猪肉199万吨,占全年猪肉总供给的3.61%,同比增加149%。2016年猪价高企时,大量进口猪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猪价上涨并保证猪肉供给;2017年猪肉进口开始下滑,净进口猪肉144万吨,同比下降27.89%;2018年净进口猪肉约136.5万吨。当前正在进行的中美经贸谈判值得关注,如果中美洽谈顺利达成协议,美国猪肉大量进口将是大概率事件,而这会对国内猪价产生影响,削减猪价上升空间。
国家储备和投放储备肉对猪价影响较小,2015年最新调整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提出,当生猪价格过度上涨或过度下跌到一、二级响应范围内时(一级响应:猪粮比价高于9.5∶1或低于4.5∶1。二级响应:猪粮比价连续一段时间处于9∶1~9.5∶1;或猪粮比价连续一段时间处于5∶1~4.5∶1之间),将由发改委牵头会商,由商务部牵头组织实施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计划或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计划。必要时向城乡低保对象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专院校发放临时补贴。目前猪粮比价处于正常范围,短期内政府不会进行国储肉的大规模抛售或收储来影响价格。
猪肉是我国重要的肉类食品,在肉类消费中占比最高。近10年来,我国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我国消费者对猪肉消费的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中国价格及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统计,2015年城镇居民主要消费肉类产品增长情况为:猪肉增长3.0%、水产品增长30.0%、禽肉增长19.0%、牛羊肉增长8.0%。1985—2015年城镇居民主要肉类产品中:消费增加最多的是水产品,其次是禽肉和牛羊肉。随着我国人口城镇化转变和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将达14.3亿,按现有消费水平(人均消费41.5 kg)计算,预计2020年全国猪肉消费量将增加250万吨。
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以及当前生猪市场行情的影响,生猪主产区猪价持续下跌,养殖户补栏意愿低。在疫病防控方面,未来将实现分区防控,区域内的生猪供给平衡,“南猪北养”进程放缓。“点对点”生猪产销合作将进一步扩大,保障猪肉供应。因此,在2019年生猪养殖产能收缩、消费端依旧平稳、进口猪肉数量可控的背景下,预计猪价将有良好表现,本轮猪周期或将提前实现反转。
2019年1—2月初,春节消费旺季将带动猪价小幅上涨;2月中下旬至3月初,处于消费淡季,猪价将季节性稍有回调;3月中旬至4月份,因猪源短缺猪价逐渐回升,生猪价格有望大通道向上。预计生猪均价运行区间在13~20元/kg,比2018年均价保守估计上涨20%左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