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胡智胜
(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济南 250022)
2019年以来,山东省生猪产业受非洲猪瘟疫情和市场行情影响,呈现“量减、价高、供应趋紧”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一季度回缩调整,二季度价格震荡,进入3季度生猪价格创近5年以来新高,高质量发展压力加大。
一是产能持续下滑。据行业监测,截至2019年7月底,生猪存栏同比下降36.27%,环比下降0.25%;仔猪存栏同比下降40.10%,环比下降0.04%;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41.68%,环比下降3.13%。全省45家一级以上种猪场种猪存栏45 760头,同比下降39.27%,销售种猪3 426头,同比下降84.08%。
二是价格不断攀升。据行业监测,截至2019年8月下旬,山东省生猪平均价格为22.88元/kg,同比回升68.24%,环比回升13.94%;猪肉价格升高,为36.45元/kg,同比升高56.24%,环比升高10.76%;仔猪价格继续向上,当前仔猪价格为47.70元/kg,同比上涨102.63%,环比升高14.51%。由于母猪短缺以及后市涨价预期,仔猪价格涨幅明显大于猪价涨幅,仔猪成本已经超过生猪育肥成本的一半以上,自繁自养与外购仔猪育肥利润将显著拉开。8月底猪价维持上行,创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历史新高。
三是猪肉供应趋紧。据行业监测,175家生猪月报企业,2019年上半年共屠宰生猪1 083.4万头,同比下降27.5%;7月份屠宰生猪135.5万头,同比降低29.7%,环比降低5.17%。屠宰企业生猪收购半径显著增大,收购数量下滑,收购难度加大。
非洲猪瘟除导致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外,还会导致行业整体种猪群退化,PSY和MSY下降,从而生猪供给进一步下滑。具体来说:一是非洲猪瘟使得二元母猪更新率下降。由于禁运政策、养殖户担心从外部引入的二元种猪携带非洲猪瘟病毒以及规模养殖公司为避免二元母猪从调运过程中发生的疫情风险,行业整体能繁母猪更新率降低,即行业二元母猪群整体的使用时间增长、淘汰胎龄增大,从而生产效率下降;二是自繁自养场户出于对防控非洲猪瘟考虑,坚持不引进种猪,采取内源性产能恢复措施,即从育肥猪中选留母猪,留作种用,三元回交增多也使得能繁母猪整体繁殖效率下降。
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稳定生猪生产,2018年11月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稳定生猪产业发展的通知》,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抓好非洲猪瘟防控、稳定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保护生猪生产核心产能,对种猪场、规模饲养场、屠宰场贷款贴息、减免保费、提高保额,将育肥猪、能繁母猪保险保额由500元、1 000元分别提高到800元、1 200元。2019年上半年全省育肥猪、能繁母猪分别入保1 221.7万头、58.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0.7%、17.6%;省财政统筹6 000余万元,对全省45家一级以上种猪场给予临时性救助;各地上报生猪养殖企业贷款贴息需求4 000多万元。近3个月生猪存栏同比降幅收窄,下降2个百分点,价格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非洲猪瘟疫情对养殖场(户)造成巨大心理冲击,虽然目前整体疫情态势趋缓,但由于没有疫苗防护,防控难度大、成本高、技术复杂,养殖场(户)“想养不敢养”,严重影响生猪生产恢复发展。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养殖生物安全技术门槛显著提升,部分养殖场(户)恐慌性清栏空场,甚至彻底退出,造成严重亏损。目前仔猪、种猪价格高位运行,仔猪、后备母猪每头分别达1 000元、4 000元以上,超过正常行情3倍以上,加上用药、消毒、人工等费用显著增加,养殖成本大幅上升,养殖场(户)普遍资金紧张。
新建或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严格控制在适养区内,适养区面积偏小,导致养殖用地资源紧张。养殖用地只能占用设施农用地,而设施农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用地计划中普遍占比较低,加之养猪附属设施用地规模不能超过项目用地规模7%,最高不超过15亩,加重制约规模养猪用地。
受生猪存栏普遍下降、各地强化调运监管等因素影响,种猪流通不畅,养殖场(户)为了保持基础产能,采取“见母就留”等应急性措施,如五莲县秦泗法养猪场从育肥猪中选留母猪,组建本场的育种群;费县顺发养猪场选留母猪作为后备猪。商品猪转母猪一方面对保障生猪供应具有一定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生猪良繁体系造成一定冲击,影响后续生产效率。同时,猪贩子走乡串户式抢购生猪,对于规范市场运营、强化疫情防控带来一定难度。
按目前生猪存栏水平和生猪繁育周期推估,2019年下半年生猪总体出栏量仍将呈现下降趋势。全国范围内病毒污染面依然较大,疫情反复风险较高,产业恢复困难。随着天气转凉和节日拉动,猪肉消费即将进入旺季,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预计猪价在突破历史高点后将继续攀升。
从价格走势上来看,猪价将持续强势上行。以生猪、仔猪和能繁母猪对应生猪出栏间隔分别为3、6、10个月的时间差计算,2020年4月底之前生猪出栏量将保持下降趋势,意味着供给收缩将进一步显现,猪价预期持续向好,预计高点将突破30元/kg。
从生产周期上来看,产能降低将拉升周期景气度。在前2轮猪周期中,由于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主要是养殖户的资金情况及对未来猪价的预期,因此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变动大体上与猪价变动趋势相同,即在猪价上涨时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幅缩小。在上2轮猪周期中,都是猪价上涨13个月后能繁母猪存栏量才环比最终转正;本轮猪周期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的是非洲猪瘟疫情,从而造成尽管2019年3月以来猪价持续向上,但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降幅仍在扩大,这意味着本轮猪周期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转正的进度将慢于以往周期,参考以往周期能繁母猪存栏转正所用的时间,笔者认为至少在2020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难以转正。而从当前实践情况来看,发生过非洲猪瘟的猪场复产难度极大,行业整体产能去化时间或将超出市场预期。
从产业模式来看,养殖密度下降将是必然走势。非洲猪瘟常态化倒逼行业生物安全升级,其中一个趋势就是单位猪舍的养猪密度主动性下降。以巴西为例,1980—1987年巴西南部3省养殖密度下降26%。在非洲猪瘟疫情根除后,巴西的养殖密度并未得到恢复,非洲猪瘟造成的防疫观念的提升和养殖密度的下降是不可逆的。所以,后非洲猪瘟时代,我国生猪行业平均养殖密度的下降预计将是必然。
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研究消毒灭源、生物隔离等防控关键技术,组织制定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方案。组织专家成立巡回指导组,指导建立并落实封闭管理、清洗消毒等防控制度措施。总结经验做法,推广“堡垒式”养殖等成熟有效的防控模式。强化培训交流和示范引领,支持生猪养殖企业创建无疫小区。加大生猪保险推广力度,提高保险覆盖面,增强养殖兜底保障水平。开展生猪一体化防控,推进养殖、屠宰、溯源、品牌、金融及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形成养殖与屠宰相匹配、屠宰与消费相适应的产业布局。
督促各地加快落实现有扶持政策,促进生猪生产恢复。引导各地加大资金统筹,制定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加大对适度规模养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支持,足额落实地方保费补贴资金,做到应保尽保。鼓励生猪调出大县统筹用好奖励资金,对辖区内大型种猪场、规模养猪场给予临时性生产救助补贴,因地制宜建设洗消中心。依托业务部门、行业协会、产业体系、科研院所等力量,制定恢复生猪生产实用技术解决方案,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推广成熟生产技术,指导养殖场(户)恢复生猪生产。
调整优化畜禽养殖“三区”划定方案,科学划定禁养区,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对超范围划定禁养区、随意扩大禁养限养范围的限期整改。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的养殖场(户),协调支持异地重建。强化与自然资源部门沟通协作,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用地计划和设施农用地布局规划,加快“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政策落实,切实保障规模养猪场(户)发展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土地供应。
加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上下协调和部门联动,严格产地检疫查验,实施风险评估,推进动物卫生风险分级管理。加强种畜禽调运环节规范监管,保障生猪正常流通秩序。依法严厉打击种猪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鼓励发展规模养殖,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引导规模养猪场在良种配置、设施设备配套、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支持非国家级畜牧大县统筹涉农资金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