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王占伟
(河北远征药业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4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当前养猪行业中最敏感、最令养殖户“谈其色变”的疫病,其影响远超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在ASF发生之前,养殖场、兽医和专家是谈蓝耳病而“色变”,原因是目前仍无有效的方法控制猪蓝耳病的发生、传播和毒株变化。即使如此,我国的大多养猪场也能保持相对稳定,极少听说猪场因蓝耳病控制不力而倒闭的。与蓝耳病不同,ASF是国家一类烈性动物传染病,若猪场发生ASF疫情,猪的死亡率最高可达100%,如果患病猪一旦被确诊为ASF,患病猪所在的猪场将被封锁,划为疫点,猪场内所有生猪被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意味着,发病猪场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关停,或者从此倒闭。发生ASF疫情的猪场,其损失较严重。
从2018年8月3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第1起ASF疫情后,国内多地先后发生多起疫情。这次ASF疫情突然在中国区域内点状发生,虽然政府和养殖场(户)在之前经过了大量的疫情扫除演习和防控措施,但是当疫病真正发生时,还是让一些养殖场(户)损失惨重。截至目前,尽管我国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方面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处置机制和操作规范,但对ASF病的防控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对ASF的防控,农业农村部也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文件、预案和规范,专家学者、基层兽医、企业技术人员等社会力量也都献计献策。笔者认为,目前摆在养猪业面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有效减少ASF的传播和流行、如何快速研制出有效的ASF疫苗。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国内外防控ASF的理论和经验等,谈一谈对ASF防控的看法。
从ASF疫病和病原特性方面分析,目前世界上无相应的疫苗和治疗药物,且国家禁止使用相关抗病毒化学药物治疗该病。因此,我国如果能够成功控制ASF,甚至消灭该病原,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迄今唯一的虫媒DNA病毒,其基因组有170~194 kb,我国流行的ASFV的毒株基因组有180 kb,编码150~200种病毒蛋白,所编码的蛋白一半以上功能未知。其中,P72是主要的结构蛋白之一,占病毒总蛋白量的1/3,而且该蛋白序列保守,抗原性强,病毒感染后能在猪体内产生高滴度的抗P72抗体,因此常被用作ASF的血清学诊断。对已知流行毒株分析,ASFV可分为24个地域基因型,我国流行毒株属于基因Ⅱ型。因此,在我国ASFV基因型相对单一的情况下,尽快掌握病毒的主要功能蛋白的特性是科研人员迫切的工作。
从传染病学角度分析,控制一种传染病,一般从3个方面着手: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好易感动物。对ASF的流行病学,从各个国家的疾病防控经验中已经有所了解。ASFV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或污染物接触、摄入污染的猪肉或猪肉制品、以及软蜱的叮咬来感染并扩散。所以,防控ASF主要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着手;当然,也可从易感动物(即家猪)考虑,如抗病猪,基本思路就是将相关的抗病毒基因编入猪体基因组中,重新培育仔猪,从而创造出抗病猪。
常言道:“经验是个宝,各行各业少不了”。在ASF防控方面,我国可以参考国外成功的防控经验或案例,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国外有研究表明,将健康猪与感染ASFV的猪放在一起饲养,经过直接接触1~9 d内健康猪可以被感染疫病;但将健康猪与感染猪之间用固体隔离物分开,来阻挡直接接触后,健康猪只的感染时间可以推迟到6~15 d。在临床上发现,发生ASF的猪舍周围邻近的猪舍中的猪未感染ASF。这些说明A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只要生猪不接触感染病猪或者ASFV就不会发生疫病。此研究带给猪场的启示就是,只要猪场具备足够的饲养条件和饲养空间就可以防控ASF的发生和传播。
西班牙是世界上成功防控ASF的国家之一,该国在发现猪场发生ASF疫情时应对及时,迅速管控疫点和疫区,对疫点和疫区的受损失者给予足额的补偿,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流动兽医服务团队,对所有猪场进行血清学监测,提升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严控生猪流通等。这些经验给我国防控ASF提供了思路,我国在防控ASF疫情中也采用了较多的国外成功的经验和措施。
2018年第七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的主题之一就是探讨ASF的防控,通过国内外专家们的报告,可以获悉ASF可能的传染源有:感染的猪及精液、污染的猪肉及肉制品(尤其是火腿)、污染的车辆、衣服鞋子(鞋底)、来自疫区的人员(包括专家)、猪源性饲料成分(如血浆/血清蛋白、肉骨粉等)、污染的泔水、水源。各国专家均认为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管控一切可能的疫病传染源,是防控ASF的有效手段。
对于ASF的防控,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而且我国已经从国家层面总体控制ASF的传播和流行。短短几个多月的时间,我国防控ASF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也有很多不足。笔者认为,在防控ASF的同时,政府和防控人员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任何一种疫病的发生,必定有其源头,零星散发或者区域性流行,属于正常现象。ASF在短时间内在我国各省(市、区)均有发生,虽然是点状散发,但各省均有疫情,这种情况不禁让人质疑,在首例ASF疫情发生之前,是不是一些区域的猪场已经感染ASF了呢?笔者认为,探寻ASF流行的源头和流行趋势是防控ASF的关键。
我国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策略是“早、快、严、小”,对ASF亦是如此。但实际情况是,ASF持续发生,且感染区域不断扩大,有时2起疫情的发生地相距几百千米。关于这一点,业内比较认同的是由于各省间生猪的长途调运引起的,因此,控制生猪长途调运是减少ASF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认为,若要成功控制ASF,可以参考我国2003年防控“非典”的经验,执行要快,力度要大。倘若ASF发展成为慢性病,防控的难度将更大,代价也将更大,比如猪瘟,我国的养猪场每年因猪瘟造成的损失和防控成本数以十亿计,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此外,防控ASF,除了需要合格的疫苗产品和一系列措施外,还必须配套相应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因为快速检测手段可以对已发生疫情尽快确诊,还可以对未发生疫情的猪场和猪群进行大范围快速筛查,以便提前发现病毒,提前采取控制措施。笔者认为,科研机构应该尽快对现有的抗原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建立起通用性抗体检测方法,避免受血清型影响。
国外以往的经验和研究进展已经证实,用疫苗(包括全病毒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来防控ASF的效果均不佳。有报道认为,这可能是由于ASFV基因组多样性决定的,国外研究的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的基因型。此外,ASFV基因组可随意丢失或获得重复序列,故该病毒的绝大多数蛋白的功能还未研究清楚,而对已知蛋白的研究证实,大部分的免疫效果不佳或无免疫性。笔者认为,在疫苗的研发中心,可以采用排除法原则,剔除已知无用蛋白,尽快研究未知蛋白,逐一排除,从而获得免疫力好且具有中和作用的蛋白。用某个或某些蛋白制备出免疫力好的疫苗产品和诊断产品。
国家在防控ASF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预案、措施和政策,这些预案、措施和政策的实施,需要各地政府和兽医工作者严格执行,例如国家对生猪扑杀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各地畜牧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将足额的补贴发放到发病的养殖场(户)手中,这样其他地区的养殖场才会积极配合。此外,国家需要组建一批有实力、有能力的科研单位共同研发ASF疫苗。
综上所述,防控ASF,需要政府、科研工作者、兽医、养殖场(户)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借鉴国内外关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经验,理清思路,继续探索和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在防控ASF方面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会为世界动物疫病防控提供宝贵的经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