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颜国军,陈莹曦
(1.小平干部学院,四川 广安 638000;2.湖南师范大学,长沙 410000)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目前,为适应新的历史变化,追逐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全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工作出发点,以此不断筑牢党的执政根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妥善处理农村农业问题。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四川农村党支部总体情况是相对较好的,不管是党支部的建设能力与领导能力,还是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与办事效率。党支部也能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广大村民提供切实服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有的则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本文以四川省绵阳市F村为访谈调研对象,此村在全面小康建设中,党支部集齐全村人之力以打造碧荷园风景区,此景区以荷花为主题,以农家乐为卖点,全力打造农旅融合的现代化田园新村。但是在访谈调查中发现,此地建设情况与建设目标存有偏差。就党支部视角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1 党支部实际工作中建设手段缺乏创新 各农村党支部争做表率的初衷是不容置疑的。但就调研观察情况而言,F村种植莲藕,打造荷花基地,前期收益虽然不高,但一片忙碌的景象还是引起了其他村庄党支部的重视,继而附近多个乡村都开始打造类似荷花基地。因此,造成了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严重干扰了市场的莲藕价格,不利于各村的发展。
目前农村党支部建设能力一般,建设手段一般。仍有一小部分地区党支部的建设手段并不适合当地的发展。这说明在目前四川农村党支部的建设手段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能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发展手段。长此以往,推动现代化发展的任务进展缓慢,不利于当地的发展和留住人才。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学习意识差、支部日常工作的质量差、干部的责任意识差以及支部活动的创新能力差等情况将为问题的出现而负责。
1.1.2 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以及后备管理人才不足 就调查而言,此村及其附近村落,党员干部年龄较大,队伍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年长的居多,缺少年轻的党员干部,而这正是后备人才管理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不能及时地为管理岗位输入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从农村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的培养情况可以看出:部分农村党支部培养党员较少,无法按规定、按流程进行党员培养,这也是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缺乏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不能实现离乡不离党的政策要求。在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随着经济更快速地发展,更多的农村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农村年轻人口急剧减少,极大提升了农村党支部对党员的管理难度。
1.1.3 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有待加强 目前,四川农村党支部存在一定数量的党性修养较弱的党员干部,这也正体现在农村党员干部走访入户解决村民实际问题中。群众认为党员干部有党性修养,这部分党员干部才能够入户并解决实际问题。就例如此次调查的F村,村支书虽积极地做各种工作以期望提升本村的经济状况,但就自己本人与村民的相应客源分配,利益处理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据了解,村支书家的农家乐生意不仅有外来客源的照顾,此处还成为了村民与村支书拉进关系的场所。在四川农村,有春节待客的习俗,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在此时邀请亲朋好友到家吃饭。但随着农家乐与酒店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选择在农家乐宴请。在此村,村民是否在村支书家的农家乐进行宴请就成为了关系是否亲疏的衡量标准之一。
1.2.1 经济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的主要尺度 四川省作为一个大省,一直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1]。因为四川地理位置和一些历史因素,导致四川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落实,甚至小部分地区基本的“三不愁”都达不到,所以全省以经济建设为重。但是部分农村党支部错误的认为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其他的也就不用怎么抓了。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纵深化发展,在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主流文化的发展却与社会的进步呈现了明显的不协调性。“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睦,都离不开主流文化的支撑”[2],所以在发展经济时也应当注重文化建设。当然那种以不注重环境建设来促使经济提高的方法是不行的,在提升经济的同时考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建成美丽乡村。
1.2.2 级党组织管理、教育缺失 目前四川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手段缺失,党员干部自身素质有待提升。很多地区党组织对基层党支部的管理缺失,任其发展,基层党支部的上级党组织应该为此负责。调研情况显示,当地上级党组织并未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相关培训,具体表现为培训质量较差、次数较少。因此,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缺少创新,党员干部自身素质较差。作为上级党组织,应该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各项工作管理,加大建设手段的创新,根据不同党支部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建设手段。同时加大对基层党支部主要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其党性修养,使之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
1.2.3 经济发展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流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跃迁,同时人民的择业方向也变得越来越多,大量的农村人口在城市与农村之间高频次流动,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就四川而言,纵横在西南地区,即使成都的经济在近年有着质的变化,但究其根本,许多地方仍然未得到大力发展,并且仍然在源源不断地向川外输出劳动力,每年约有接近两千万人员出省务工,而四川总人口为8300多万,外出人口几乎占据了四分之一。由于沿海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较高的工资增长足以使一个农村人民背井离乡。离乡者大多是青年与中年,老人一般会留守家中照顾田地。离开的年轻一辈包含着大量的中共党员。同时农村有一现象,在村支部或者当地没有干部任职的党员绝大多数都会选择外出谋生,而农村基层建设却需要这些人来添砖加瓦,需要他们为基层党组织提供援助。这种情况的出现,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困难,这也间接地导致了村支部在进行农村振兴发展时无法合理地做出时代化的预估。
2.1.1 强化基层党支部工作责任制 ***总书记强调,“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责任就会落空,就会空转,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1]。责任落实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工作质量。在基层党支部建立责任制,将每一项任务落实在相应的责任人身上,每个工作流程对应相应负责人。对于工作流程复杂的部分,指明多名工作负责人同时负责,但就多名情况而言,又必须指出第一责任人。特别是农村基层作业时,要将相应的任务落实到党委书记,工委书记身上。这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将牢牢把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的成功性,避免出现一系列责任落实方面的问题,为我们开展农村发展工作保驾护航。
分级负责,层层落实。F村所出现的问题也于附近其他村庄接连出现。村支书与村民共同创业,但是营业额却相差甚大。固然,从表面上看,村支书家所建设的农家乐营业创收高是因为其投入资金庞大,而村民只是打造了规模一般或者是小型的农家乐,无论是棋牌设施还是菜品来看,都无法相提并论。但村支书作为规模建设的负责人,作为项目发起的带头人,理应负起更多责任。就F村而言,为了达到上级政府颁布的新农村建设标准,村支书带头发起建设荷花村,打造生态新农村的规模建设任务。但是,村庄规模经营发展的目标并未达成,荷花池的生态建设目标也并未达标,享受发展福利的由众人变成了村支书一人,而承担发展不利后果的却是全村老小。显然,这是责任落实不明所导致的现象。在新农村发展中,理应将负责人与跟随者进行利益捆绑,分级责任到各个工作环节中,提高建设的成功率,防止以权谋私的问题相继出现。
2.1.2 完善基层党支部评估考核制 “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切实提高“三会一课”特别是民主生活会的质量”[2],无制度约束的民主生活会难以按照流程与要求严格开展,最终只会流于形式与表面。在F村,村支部不止村支书一人,但主要获得高创收的却是村支书,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大家都心照不宣,做到了表面上的和和气气。表面上,乡村是一个总体稳定的状态,因此,镇上乃至县上,不会出现故意去否定村支书工作的现象。但正因如此,村支书才更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之处。有针对性地红红脸、出出汗,反而有利于党员干部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进而及时改正,以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上级党政干部要密切关注下级党政干部,建立考核评估标准。即使在行政管理上只能干涉而无法实质管理,但从党政干部角度出发,强化监督,也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与引导,提高个人素质与党性修养。对存在问题的基层党员要及时地谈心谈话,根据情况进行批评或者鼓励。一个纯净的党支部才能具有建设能力与创新动力,而纯净不仅是靠个人自我约束,更多的还需要制度的完善。
2.2.1 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要把对党员的管理与实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3]。目前,四川农村党支部存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这不仅需要加大力度落实党员教育管理相关制度,还需要督促当地党支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予以制定完善。并成立相关监督机构,对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开展进度进行定期检查。对于可能出现贪污腐败的村落,更要及时地教育与管理。将每一季度乃至每年的教育内容规定下来,采取抽查或者定期考核的形式进行教育成效检查。
2.2.2 完善人民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机制 “人民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是为党注入营养、充实力量、把握方向的有效措施”[4]。目前四川农村党支部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还有待提高,加之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不够充分,这才出现了F村的各种问题。农村地区人民群众仍然存在只有党员干部管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无权监督党员干部的传统思想。所以我们需要完善人民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机制,以及加大力度宣传相关监督制度。
首先,上级党组织应改变人民群众的错误观念。人民群众是有权利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的,且党员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始终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官”。
其次,“要完善人民对党员干部监督机制,要想取得好的成果,必须有一套好的制度”[5]。所以,全方位的党员党性修养监督管理机制,是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四川很多农村地区党支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或者固定只有几种监督机制,不能因时因地地去灵活制定。
最后,加大力度宣传相关的监督机制,真正地发挥出人民群众的力量,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地提升自身党性修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时培养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人民群众是最广泛的监督群体,可以随时随地对每一个党员进行监督”[6]。
2.3.1 进一步强化激励保障措施,为基层干部“提神” 一是加大农村优秀干部录用公务员力度,尽力处理基层党员同志“期待”的问题。据调查数据显示,仅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公务员录用来自农村基层干部,建议适度地扩大此比例,尤其是对于一些特别优秀的基层工作者,他们需要晋升与被认可的渠道。
二是逐步提高农村干部待遇标准,形成初步增长机制。待遇标准的提高不止体现在工资水平上,更应该多方面的完善其补贴,从多方面保障村干部权益,这样更能使干部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
三是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体系,以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老有所依”。不仅包括养老保险还有意外保险等都必须落实到位,以解决后顾之忧。
四是健全党内关怀机制,解决村干部“有所靠”的问题。“把经济困难的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扶贫帮困工作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范畴,建立党内关怀机制,通过财政预算、党费支持等渠道,建立党员爱心基金”[7]。特别是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经济相对贫困的党员,在必要的时候将爱心基金用在他们身上。有所靠与有所为虽然没有必要的联系,但是也是一种正向的促进。
2.3.2 以优化环境为保障,以激发活力为重点 首先,以优化环境为保障。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要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入手”[8]。硬环境要改善,软环境更要优化。在“硬环境”方面,重点要加快建设交通、政务、环保、通讯及水电气供应等基础设施,积极塑造生态、宜居、和谐、魅力的工作环境。在“软环境”方面,要提高服务效能。各级各部门要致力于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改进作风、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不断改善和优化管理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以激发活力为重点。一是及时掌握全社会人才动态信息,当好“参谋员”。二是着力搞好人才协调工作,当好“组织员”。三是激活人才吸纳机制,当好“引导员”。要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引进的高素质人才给予一定补助,激活吸引机制,树立人才引进导向,形成人才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