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该技术针对四川稻田种植制度、地形地貌和生产条件、农机品种等要素,从水稻稻田耕作、机种、植保、烘干、秸秆还田和机械收获等环节,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示范,形成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该技术成熟度高,先进适用,在四川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并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实现水稻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促进了水稻生产方式的转变。
该技术适用于四川盆地平原、丘陵区及类似生态区,一般可增产稻谷5%~10%,节约劳动力3~5 个/667m2,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可增收节支300 元/667m2以上。该技术集成性强、成熟度高,技术应用覆盖面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为2017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
该技术从品种选择、育秧方式、秧苗素质、秧龄、密度、栽培方式、水肥调控、杂草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了杂交中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新体系,确立了“嫩秧早栽、稀植壮株、控苗壮秆、湿润强根、足肥高产”等技术关键,并探明了其在发挥水稻高产潜力方面的科学性,建立了以“稀播旱育壮秧早栽、稀植巧肥增穗增粒、控苗壮秆提高成穗、湿润灌溉强根延衰”为技术核心。
该技术分别适合于四川及类似稻作生态区早茬稻田的中小苗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规程和“油-稻”“麦- 稻”及其他晚茬口稻田的中大苗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规程。该技术体系仅在四川已累计推广130.67万hm2,平均单产626.5kg/667m2,比全省平均增116kg/667m2,累计新增稻谷22.73亿kg,新增总产值43.3亿元,增加纯收益30.1亿元。
该技术成果具有重要创新,形成了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三角形强化栽培理论与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2013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针对现代母猪生产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母猪繁殖生理规律,对母猪营养与饲养技术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母猪营养理论和饲养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揭示了后备母猪初情启动与营养的互作规律及其分子机制,阐明了营养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和胚胎存活的机理,建立了实现母猪终身繁殖成绩最优的系统营养理论和参数,突破了国内外几十年来以单胎繁殖为基础的营养理论和模式。经国内权威同行专家鉴定认为,“该项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技术和成果已在我国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河南、湖南等18个省市近百家企业推广和应用。据部分企业统计,新增直接经济效益33.42亿元,新增利税3.7亿元,同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该成果对实现四川省新增千万头猪、加快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以生态调控技术为基础,监测预警及物联网+为亮点,自主创制的绿色防控产品为核心,环境友好农药防控技术为应急手段,构建植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体系。
避雨栽培、土壤pH值调节等环境小气候调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重建等。
筛选定位害虫适宜波长及颜色范围,将虫害识别及预警阈值参数与引诱波长相偶联,进行自动识别和切换,联动控温控湿、滴灌喷雾系统实现病害虫的智能预警和自动化控制。
加州新小绥螨、瓢虫等天敌繁育和释放技术;单波长LED杀虫灯、可降解诱虫板、专性性诱技术等。
生物源农药、种衣剂、微胶囊剂、可溶性粒剂等新剂型、增效剂和精准施药技术。适宜区域:无明显区域选择性,对绝大部分作物均适用。
已将创制的LED单波段杀虫灯进行了成果转让,正在进行可降解诱虫板的成果转让,防控效果和生态效益显著。
防控技术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共5项;登记种衣剂等环境友好型农药10余个;经第三方评价,创制的LED单波段杀虫灯和可降解诱虫板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