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黄大文,熊 璐,周福洋
(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农村局,成都 青白江 610300)
2020年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青白江建区60周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部署要求,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确保完成中央、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各项目标任务,结合“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发展定位和“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深入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核心区建设,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为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对青白江区农村人居大力推进环境整治,构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全面振兴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做了粗浅的研究思考。
《成都市青白江区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重点以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农业清洁生产、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管理提升、乡村治理、乡风文明提升“八大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农村脏乱差问题,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坚定地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关键工程,以综合整治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农村“脏乱差”问题,推动“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乡村亮起来、美起来、富起来。以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向融合发展转型的新路子。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部署要求,全力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攻坚战,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白江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于加快改变乡村发展面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补齐乡村建设短板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区高度重视,按照“部门抓统筹、镇(街道)负总责、村(社区)抓具体、全民共参与”的原则,区级相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制定具体方案,镇(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方案,明确进度安排,切实摸清农村人居环境相关问题,以村为单位建立台账,确保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区级相关部门深入一线、靠前督导,镇(街道)党委政府具体负责、现场指挥,村(社区)两委要做好组织发动,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有验收。
青白江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属都江堰自流灌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原、丘陵、低山起伏相连。以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为主,年均气温16.2℃,年均降水量925.4mm,全年无霜期273~279d,年日照时数1238.9h,稳定通过0℃的年均积温5932.2℃。全区已累计建成了十万亩特色水果、十万亩特色菌蔬,万亩稻渔综合种养、万亩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形成了四川省(青白江区)现代粮食物流加工产业园、城厢食用菌加工基地;打造了福洪镇杏花村景区、山地运动基地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典范。广泛开展“三清三改一提升”村庄清洁美化提升行动,截止2020年6月,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达到90%以上,顺利完成505户畜禽污染治理工作、10家养殖场(户)提档升级工作。通过实施龙泉山生态提升、国土绿化、产业增绿等项目,完成“增绿增景”面积272.06hm2,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3.39%。承办全市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成功创建“美丽青白江·宜居乡村”达标村65个,积极创建10个“美丽蓉城·宜居乡村”。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全区耕地规模经营面积1.46万hm2,实现耕地规模经营率达75.79%。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已注册集体经济组织3个。依托农业生态本底优势,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服务等现代产业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积极发展创意农业、亲子体验、功能农业等业态。累计引进我的田园、和盛田园东方、保利绿源花世界、杨氏果业等农商文旅体融合项目32个,项目总投资达391亿元。已建成赏花、采摘、垂钓等基地150余个,评定区级农业主题公园4个,贵和高科川剧文化园已成网红打卡地。常年举办樱花旅游文化节、杏花(果)节等乡村旅游节会活动20余个。2019年全区乡村旅游收入15.8亿元。开展农村宅基地及闲置农房利用新型经营模式,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交易累计15宗,面积6.28hm2,金额3897.93万元。加快建设1个特色小镇、16个川西林盘,重点打造高品质精品林盘6个,创建A级林盘2个,“杏花山上”等特色林盘已形成亮点。
目前,青白江区农村人居环境面临以下3个突出问题:一是动力转化链条还有待健全。主要表现在村民无动力去进行管护,缺乏动力转化链条。仅依赖行政部门或村集体进行管护,不仅不能使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长而久之还可能催生“等靠要”思想。虽然“门前三包”、院落评比能在一定程度内提升人居环境,但不是发自内心需求的动力,不能“长治久安”。二是辐射带动效果还不够凸显。青白江基本形成了以特色农产品为抓手,以开放型农业、都市型农业为主导,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创意农业、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局面,构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但农业标准化出口示范基地仅4家,农业品牌化程度低、区内尚无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也仅有8家,辐射带动效果还不够凸显。三是城乡要素流动还不够充分。青白江城市产城分离明显,城市在北、乡村在南的格局比较明显。青白江提出打造“一港三城六个特色镇”,构建“港-产-城”城市空间结构体系,加速了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但“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短期内仍存在,统筹推进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及激励机制尚待健全完善。
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深耕在基层,将党建引领融入自治,将党组织的决策领导权、党员干部监督权与各类自治组织的自治权有机结合。首先结合村级班子优化调整,优选一批懂经济、善管理的优秀年轻同志充实到村“两委”班子;然后开展党员示范行动,要求党员亮身份,从群众中脱颖出来,示范带领群众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同时将党员干部“赶”下去,以座谈会、活动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群众需求、收集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问题,凝聚群众力量。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宜居的生活环境也能带给人民最直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整治过程中,要坚持“自治比整治重要,功能比景观重要”的原则,“改不改”“怎么改”群众说了算,在前期可以尝试“居民点菜、政府埋单”,这种“自下而上”的推进,不仅能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赢得群众支持并顺利推进,而且还建立起一套基层治理、后期管理的长效机制,使整治走出反复的怪圈,以达到“形象提升、配套完善、管理到位、群众满意”的效果。
深化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稳定承包权,结合实际,制定改革试点试验方案,鼓励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调整工作,巩固确认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成员的身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贷通”平台贷款融资,鼓励开展农村宅基地及闲置农房利用新型经营模式,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交易。这不仅是为农村增添了压力和动力,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也进一步坚定了抓改革、促投资、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依托林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山水田园景观,按照“优规划、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建机制”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优化规划设计为引领、以提升产业能级为导向、以强化功能配套为基础、以创新乡村治理为重点、以深化要素改革为突破、以完善工作机制为保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开发休闲、观光、博览、商务、度假、社团组织等现代功能业态,实施川西林盘整理、全域增量增绿和风貌改造提升工程,形成主体功能明确、区块有机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形态。打造一批“国际范”“天府味”的示范性精品林盘,形成林在田中、院在林中的新型林盘聚落,充分凸显茂林修竹的林盘景致,促进城乡要素流动。
现在的农村环境中,不仅有本土的农民,还有投资的产业主、体验的租客、观光的游客,只有多元的主体共同来建设人居生态,才能使我们乡村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更能留住人心。一是充分利用基层妇女、外出务工人员、乡贤、共青团等组织和单位的优势,组织搭建特色平台,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群、一群带一村,把对城市整洁环境有切身感受、对美好生活有更高向往的特点发挥出来,引进更多的城市文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要探索利益联结,以放活的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主体进入农村环境,加快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项目建设,以景引资,以产吸人,以人聚富,让农民看得到实惠,爱上新家园,才能从心里想环境好、环境美,改掉不良生活习性。产业主、租客、游客也能在良好的农村环境中,寻得生存的路径、生活的美好。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发力,打造特色人居生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