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张 华,刘小龙,孙 伟,李 辉,李红岭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高校承载着“双创”教育的时代使命[1],以培养学生“双创”意识和锻造学生“双创”能力为主要目标,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具有“双创”品质的人才。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断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彭维钦等人经过调查发现,按照耕整地、种植、灌溉施肥、采运、环境调控等几个环节 2:2:1:2:3的比例标准计算得出所调查种植户的平均机械化生产水平为37.0%[2],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比较低。因此,本校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技术教师整合并依托学校资源,形成以培养“双创”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将某一种农产品的耕地、播种、施肥、打农药、锄草、采收以及加工和存储全过程机械化,为学生讲解各种机械的运行机理,带领学生参观学习,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等,不断开展基于“双创”理论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教学实践活动。
1.1.1 熟悉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
通过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使学生熟悉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白某一农产品从耕地、种植、施肥、打药和采收的各个环节。
1.1.2 了解农业生产相关要素
通过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相关生产企业或地方个体种植户不同的经营模式,了解农业机械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吸引学生对农业机械的加工制造产生兴趣,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良性发展。
1.1.3 掌握农业机械的使用、保养和维修技术
通过参观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了解各种农业机械的类型结构和特点,掌握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相关内容、农机保养和维修技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书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面临的问题,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知识领域,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4 学习技术人员的“工匠”精神
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农业机械化生产场所和学习技术人员优秀品质,使学生树立刻苦钻研的学习、工作理念和为实现国家现代化敬业奉献的“工匠”精神。
本校机电工程学院依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要求,以使学生掌握农机具相关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为目的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农机具的基本结构、操作技能和工作特点等。目前,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操作与场地驾驶实习、机具挂接与田间作业实习和机具保养实习三个方面。
本校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时间一般设置在第七学期末,学时为2.5 周,实习设备主要为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及其常用配套机具。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各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纪律,做好实习日记,独立完成实习报告。教师通过学生出勤率和实习报告质量为其评定成绩,其中出勤率与实习报告质量各占50%。
1.3.1 基本操作与场地驾驶实习
基本操作与场地驾驶实习考验学生对于距离的把握能力,通过训练学生对启动、熄火、加减档、方向、驾驶、倒车和停车等项目,提高学生对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的使用技术掌握能力和精确操作能力。
1.3.2 机具挂接与田间作业实习
机具挂接与田间作业实习通过对拖拉机及其常用配套机具的挂接练习和田间作业的参观实习,使学生掌握大中型拖拉机与配套机具的挂接技术和田间基本作业技术。
1.3.3 机具保养实习
机具保养实习主要运用扳手、厚薄规、游标卡尺、油盆、毛刷等工具对拖拉机的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柴油滤清器、喷油器、操纵机构、离合器、轮胎以及配套机具主要零部件实施技术保养,使学生掌握零部件保养技术和常用调整方法。
本校机电工程学院在以往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教学中主要表现出学生对农业机械兴趣不高,实习过程中参与度低等认识不足的现象。同时在实习过程中个别学生表现出基本操作与场地驾驶不熟练,机具挂接与田间作业能力差,机具保养不到位等现象,动手能力差。
2.2.1 教学学时分配不合理
由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较多,理论讲解课程占用的时间较多,实践课程时间安排较少,在较少的时间内无法使每一个学生全程参与某一农产品,致使学生无法全面掌握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的全部内容。
2.2.2 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
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以教师或专业人才讲解理论知识和学生参观实践为主,由于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高,理论知识讲解部分枯燥乏味,整个实习过程缺乏吸引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与度低,积极性不强,致使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目前,我国关于教学评估的相关研究较少,对教学或课程的评估大多以校内自评为主,然而自评缺乏独立性,评估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通过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出勤率与实习报告质量评定成绩,考核内容缺乏全面性。然而,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应包括师资投入、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案、教学成果、学生毕业和就业情况以及教学产生的效果。
3.1.1 政策引导原则
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需坚持政策引导原则,在政府政策的引领下,以满足社会需求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出发点,不断培养德才兼备的“双创”型人才。
3.1.2 市场主导原则
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主导性地位的稳固和作用的发挥,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优秀的紧缺人才,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稳固高校培育功能,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3.1.3 问题导向原则
教学过程亦是不断改进优化的过程,在农业机械化实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是完善教学体系的主要方式,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主要手段。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问题,才能推动教学体系的不断更新和成功变革,才能满足先进教学模式的时代需求。
3.1.4 创新模式原则
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断要求高校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体制的改革,只有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之下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思维和创新创业品质的优秀人才。
3.2.1 整合学校资源,培育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的优秀人才
高校教学资源优厚,专业技术人才云集,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阵地。一方面,高校应该不断致力于对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的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高校应通过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为学生灌输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勇于创新、大胆创业,使学生因为从事挑战性工作和创新创业而获得成就感,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3.2.2 依托大数据平台,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团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讲解机械数据、气候数据、环境数据、生产趋势等众多数据收集、分析和共享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来指导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实施,学校领导部门加强对优秀人才的重视程度,完善留用和选拔人才制度,并组建创业团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作业能力,实现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多方面智能化撑控,使农业机械化生产更加趋于人性化和科学化[3]。
3.2.3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创业
本校机电工程学院相关教师不断摸索与改进既易于学生接受又趋于“双创”理念的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的讲授阶段增加提问与自由讨论环节,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参观实习阶段,为学生提供宽敞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场所和先进的农机设备,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与时间,鼓励学生勇敢发问,在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同时锤炼学生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勇于挑战,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2.4 构建“双创”支撑平台,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为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双创”品质的人才,本校于2016 年1 月率先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重点建设创业苗圃和创客空间两个校内实训平台,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创新创业学院依托学校农业方面科研优势以及专业技术人才资源,主要负责协调、整合、拓展和管理全校创新创业相关资源,并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实践活动。通过整合全校优势资源,打造全方位、多要素和开放式的农业“双创”型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讲授六西格玛理论、TRIZ 理论等创新方式方法,并为学生长期免费提供MOOC 在线“双创”型学习资源。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投资补贴力度,院校领导大力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双创”型人才培育、促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便于营造良好的“双创”型人才培育环境,打造一流的“双创”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希望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加强政府、院校、研究院所以及企业等多方合作交流,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双创”品质的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