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孙耀辉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111)
繁殖力是种畜维持正常生殖机能、繁育后代的能力,奶牛的生产力一方面体现为泌乳力,另一方面体现为繁殖力;肉牛的生产力一方面体现为增重速度或饲料利用率,另一方面体现为繁殖力。根据调查,现阶段一些牛场忽视繁殖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繁殖管理中未能根据繁殖力数据改进相应工作。在生产中只有及时记录和统计牛场的各类繁殖数据、分析各项繁殖力指标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改进饲养管理方法,才能提高技术工作效果、改善牛场繁殖管理水平、快速提高牛群数量和质量。
评价牛群繁殖力的指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反映发情与配种质量的指标,包括发情率、受配率、受胎率和配种指数等;另一类是评定牛群增长的指标,包括繁殖率、犊牛成活率等。当前规模化牛场多采用牧场管理软件进行繁殖数据的记录和统计,可自动生成部分繁殖力指标数据,部分家庭农场和小规模饲养者需要人工记录和计算。无论是软件生成的还是人工计算的数据,都需要管理者根据繁殖力指标的含义综合分析,才能发现牛群繁殖管理中的问题,做出准确的生产改进方案。
发情率指一定时期内发情母畜数占应繁母畜数的百分率,对繁殖母牛群来说,应繁母畜包括达到初配年龄的空怀母牛和分娩后经过一定卵巢机能恢复期(也称自愿等待期)的空怀母牛。在生产上,常常统计每日发情头数和每日发情率两个指标。
牛群的每日发情率指每日发情的母牛占应繁母牛的百分率,主要反映了牛群的生殖机能状态。由于母牛的发情周期平均是21 d,每次发情持续1.5 d左右,在正常生产状态下母牛的发情呈随机分布,牛群的每日发情率的理论值约为7%,一般认为5%左右属正常范围。
每日可期望发情母牛数是牛群中所有应繁母牛每天应表现发情的母牛数量。统计时要分别计算未孕母牛和配种后未孕检母牛的可期望发情数。如牛群每日发情率按5%计,每日可期望发情配种的育成牛总数可按如下公式计算:每日可期望发情育成牛总数=未配种15月龄以上育成牛总数×5% +已配种未孕育成牛总数×5% +已配种21 d以上未孕检育成牛总数×(1-育成牛情期受胎率)×5%。
每日可期望发情配种的成母牛总数可按如下公式计算:每日可期望发情成母牛总数=未配种的产后50 d以上成母牛总数×5% +已配种未孕成母牛总数×5% +已配种21 d以上未孕检成母牛总数×(1-成母牛情期受胎率)×5%。
如某牛场育成牛的情期受胎率为70%,成母牛的情期受胎率为40%,某日该牛场15月龄以上未配种或配种未孕育成牛数为76头,已配种21日未孕检育成牛总数为12头,经产的成母牛产后50 d以上未配种或配种未受孕的牛数为147头,已配种21 d以上未孕检的成母牛为25头,则该牛场每日可期望发情母牛数按以下方法计算:(1)首先计算育成牛当天可期望发情牛数,76×5% +12×5% ×(1-70%)=3.98(头)。(2)再计算经产的成母牛当天可期望发情牛数,147×5% +25×5% ×(1-40%)=8.10(头)。最后将育成牛和成母牛当天可期望发情牛数相加,3.98+8.10=12.08(头)。因此,该牛场在此日可期望发情母牛为12头左右。
通过统计分析每日可期望发情牛数可以评估牛群的生殖机能状况,也可以评定诱导发情等繁殖技术促进母牛发情的效果。在生产中如果每日实际发情牛数明显低于可期望发情牛数,可能的原因,一是牛群中有生殖机能障碍的母牛数较多,二是发情检出率低。为此,要及时诊治生殖机能障碍病牛,加强发情鉴定工作。
参配率指一定时期内参与配种的母畜数占应繁母畜数的百分率,经发情鉴定被确定为发情的母牛正常情况下即会被安排配种,因此参配率与发情检出率在数值上是相同的。计算发情检出率或参配率,应准确统计应繁母牛、发情或参配母牛数量,按定义计算。如某牛场在3月初有应繁母牛640头,3月份共有488头牛被鉴定为发情并配种,则3月份该牛场的发情检出率或参配率为:488/640×100%=76.25%。
参配率和发情检出率主要反映牛群发情情况、发情鉴定水平和配种管理水平,生殖机能正常、管理良好的牛群参配率或发情检出率在70%以上。如发情检出率或参配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一是母牛发情鉴定做得不够细致;二是配种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可能有漏配的现象;三是牛群本身生殖机能障碍发病率较高,母牛的实际发情比例较低。改善措施主要是加强发情鉴定工作和配种管理,积极诊治生殖机能障碍性疾病。
受胎率是反映母畜生殖机能和配种质量的一组指标,包括第一情期受胎率、情期受胎率、总受胎率和21日妊娠率等。
1.3.1 第一情期受胎率 第一情期受胎率是第一情期配种妊娠的母畜数占第一情期配种母畜数的百分率。第一情期配种妊娠母牛指配种2个月后经诊断确定妊娠的母牛,第一情期配种母牛包括达到初配年龄后第一个发情周期参与配种的母牛,和分娩后完成自愿等待期的第一个发情周期参与配种的母牛。统计第一情期受胎率需准确记录育成及产后初配牛,在配种2个月后及时采用B超仪并配合直肠检查诊断是否妊娠。例如:某牛场在本年度第一情期配种的母牛数为2 260头,配种2个月后经妊娠诊断确定妊娠1 425头,则本年度配种该牛群的第一情期受胎率为:1 425÷2 260×100%=63.05%。
第一情期受胎率反映了母牛初配受胎的能力,包括母牛生殖机能状况和产后生殖系统恢复情况,也受所用精液质量及配种技术水平的影响。生殖机能正常、管理良好的牛群第一情期受胎率在62%以上。如果牛群第一情期受胎率偏低,应重点加强母牛产后管理,促进生殖系统机能快速恢复。
1.3.2 情期受胎率 情期受胎率是一定时期内妊娠母畜数占本期内配种情期数的百分率,是评价母牛生殖机能状态和配种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统计情期受胎率的重点是准确记录配种情期的数目,在配种2个月后及时诊断是否妊娠。例如:某牛场某年度第1个情期配种受胎的母牛数为120头,第2个情期配种受胎的母牛数为460头,第3个情期配种受胎的母牛数为240头,经3个情期配种未孕的母牛为40头,且3个情期配种未孕的母牛没有再参与配种,则此年度该牛场的情期受胎率为:(120+460+240)/(120×1+460×2+240×3+40×3)×100%=43.62%。
牛群的情期受胎率与母牛生殖机能状况、所用精液质量、配种技术水平有关。生殖机能正常、管理良好的牛群情期受胎率在60%以上。由于情期受胎率反映了母牛群体综合繁殖状况,如果其数值偏低,可能涉及的原因较多,提高情期受胎率既要检查精液质量,又要分析母牛的生殖机能状况,还要检视人工授精操作的规范程度及精液保存运输中是否存在问题。
1.3.3 总受胎率 总受胎率是一定时期(一般指一年)内妊娠母畜数占配种母畜数的百分率,是衡量年度配种计划完成情况的指标。计算总受胎率时,统计时段一般为上年10月1日至本年9月30日;妊娠母牛数按种后2~3个月妊娠检查确诊的受胎头数计算;年内受胎大于2次的母牛(包括早产和流产后又受胎的),受胎头数应同时计算,即受胎2次应计作2头;配种后2个月内转出本群的母牛,因不能确定是否妊娠,可不参加统计,配种2个月后转出本群的母牛一律参加统计。
例如:某牛场上年10月1日至本年9月30日共有1 674头母牛参与配种,一共受胎1 436头,本年度总受胎率为:1 436/1 674×100%=85.78%。
总受胎率指标反映了母牛群体综合繁殖状况,生殖机能正常、管理良好的牛群总受胎率在90%以上。如果该数值偏低,涉及的原因较多,可能是精液质量差,也可能是母牛生殖机能障碍发病率高、母牛产后管理不善,还可能是人工授精技术水平低。年总受胎率虽然在度量全群繁殖率方面非常重要,但由于是按年度统计,不能及时反馈繁殖管理存在的问题。
1.3.4 21日妊娠率 21日妊娠率指在21日期间全部应繁母牛的实际妊娠率,即在一个发情周期内怀孕的繁殖母牛数量占应繁母牛数量的百分率。
21日妊娠率受发情检出率、母畜生殖机能状况、所用精液质量和输精技术四项因素制约。与情期受胎率相比较,21日妊娠率不仅能反映母牛的发情机能和配种受胎情况,而且还可以反映发情检出率,是对繁殖管理更为全面的评价。统计21日妊娠率不仅要准确记录每头母牛的发情配种数据,而且还要及时进行妊娠诊断和记录死淘数量,人工计算21日妊娠率较为繁琐,现在牛场主要利用管理软件自动生成。在管理良好的情况下,牛群的21日妊娠率应达20%以上。如果采用药物进行同期排卵和定时输精,则21日妊娠率等于处理后怀孕的母牛数占全部处理母牛数的百分率。
配种指数又称受胎指数,是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母畜的配种情期数总和与妊娠母畜数之比,在牛生产中的含义是每受胎一头母牛所需的配种情期数,反映了母牛的生殖机能和配种质量,配种指数越接近于1,说明牛群的生殖机能状况越好、配种技术水平越高。生殖机能正常、管理良好的牛群配种指数应在1.65以下。
母牛在妊娠42~260 d丢失胎犊称为流产。流产率指流产的母牛数占妊娠母牛数的百分率。在统计流产率时,应将妊娠未满7月龄的死胎也计算在内,凡满7月龄而未足月分娩的称早产,不计为流产。管理良好的牛群流产率应低于5%,如果流产率过高,要从疾病、管理等多角度分析原因。引起妊娠母牛流产的疾病有布鲁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化脓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犬新孢子虫病、病毒性腹泻、传染性牛鼻气管炎、胎儿弯曲杆菌病、昏睡嗜血杆菌病等,另外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麦角碱等有毒物质也能引起流产,降低牛群流产率要积极防治这些疾病,减少饲料中有毒物质的含量。
繁殖率一般指本年度出生仔畜数占上年度末(或本年度初)适繁母畜数的百分率。在养牛生产中,繁殖率的含义与其他家畜有所不同,牛的繁殖率一般指本年度实际繁殖母牛数占应繁殖母牛数的百分率,实际繁殖母牛数指自然年度内分娩产犊的母牛头数。
计算牛的繁殖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年内分娩2次的母牛按2头计算,产双胎的以1头计算,妊娠7个月以上的早产母牛计入繁殖头数,妊娠7个月以内流产的母牛不计入繁殖头数;第二,应繁母牛数指年初在15月龄以上的母牛与年初未满15月龄而在年内繁殖的母牛数之和;第三,年内出群的母牛,产犊后出群的计数,未产犊而出群的不计数;第四,年内调入的母牛在年内产犊,计算时实际繁殖母牛与应繁殖母牛各算1头,未产犊的不统计。
繁殖率是评价牛群繁殖的综合性指标,反映了牛群繁殖管理的整体情况,管理良好的牛群年繁殖率应在90%以上。如果牛群繁殖力低下,需要检查的生产管理内容较多,包括母牛生殖机能状态、产后管理情况、精液质量、配种技术、繁殖调控技术的应用等。
犊牛成活率指出生后3个月时犊牛成活数占产活犊牛数的百分率。犊牛成活率反映了牛场犊牛的培育水平,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犊牛成活率应达98%以上。为保证犊牛成活率需加强犊牛饲养管理,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犊牛出生后尽早哺喂初乳;保持圈栏卫生;生后一周内舍温维持在20~30℃;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做好疫苗的注射等。
平均胎间距也称产犊指数、产犊间隔,指母牛相临两次产犊之间的相隔天数,是牛群繁殖力的综合指标,也是评价配种质量的指标。
统计牛群平均胎间距时,先计算所有相临两胎胎间距之和,再除以统计的胎间距数。管理良好的牛群平均胎间距应在395 d内,如果平均胎间距过长,说明母牛产后受胎较晚,可能是母牛产后生殖机能恢复不佳或是配种受胎率低。
生产中牛群的繁殖力有时还统计空怀天数、发情周期在18~24 d的母牛比例、产后50 d出现第一次发情牛的比率、配种一定时期内的返情率和不孕症淘汰率等。
见表1。
表1 牛群主要繁殖力指标目标值Tab.1 Target value of main fertility indicators of cattle
牛群的繁殖力受遗传、环境、营养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做好种畜的选育、创造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是保证正常繁殖力的重要前提。及时统计牛群的各类繁殖力指标、分析繁殖数据,对制订种牛饲养管理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繁殖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牛群繁殖力十分重要。在分析牛群繁殖力指标时如果发现某项或某几项指标值异于正常值,应根据指标反映内容细致检查、分析,继而采取对症措施。
如发情率、情期受胎率低下,可进一步检查,如判断为母牛卵巢机能减退,需评定日粮营养水平,供给符合其营养需要的日粮,保持其适宜体况,必要时使用生殖激素进行治疗;如情期受胎率低、配种指数高,需检查所用精液质量和人工授精技术,选择质量可靠的冷冻精液、提高技术员的输精技术水平;如发情率正常、各类受胎率低下,除改善精液质量和人工授精技术外,还应重点做好产后护理,防治子宫疾病;如流产率高、年繁殖率低,则应检查饲料中是否存在霉菌毒素超标及维生素A、维生素E缺乏等问题,及时淘汰布鲁氏杆菌阳性牛,积极防治其他可引起流产的疾病。
提高牛群繁殖力是保障牛场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牛场应准确统计各类繁殖数据、分析繁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以使牛群繁殖力维持在较高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