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海上纪念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缅怀英烈、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往年的这一天,最重要的风俗就是到祖先亲人的墓地坟前,供上祭品,焚化纸钱,培土修墓,祭奠扫拜。现如今,推行绿色殡葬是世界性的殡葬改革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祭奠方式,绿色殡葬不仅能够避免社会与自然资源的浪费,而且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祭祀需求,丰富了殡葬文化的内涵。
又是一年清明,除了焚化纸钱,还可以选择具有“魂系生态、叶落归根、回归自然、绿荫后人”环保理念的绿色殡葬方式。
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
海葬的历史十分的久远,它最早起源于北欧海盗,并成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仪式。海葬最初的仪式十分的简单,它以小船载尸,挂上风帆,乘着落日的余晖,驱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游。后来在逐年的演化中,便为军队所用,早年舰上人员死亡的时候,若尸体无法运回陆地安葬,他们则会在海上举行海葬仪式。海葬典礼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举行,但根据战地特殊状况也可于夜间举行。当举行海葬典礼的时候,全体舰员在后甲板列队,遗体包殓好并绑上重物放置于木板上,告别仪式完毕后将木板稍倾斜,尸体随之滑入海中下沉。此时舰艇汽笛长鸣,军舰降半旗,舰上军乐队奏哀乐,并将日期、时间、经纬度加载航海日志。这就是最初传统的海葬仪式。
海葬的骨灰撒海的选址也颇有讲究。海葬基本选定在长兴岛、横沙岛之间的海面,因为这个地方水动力足,能把骨灰全部冲入大海,而不会引起回流。
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渐渐为民众所接受,海葬是节约殡葬支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也是今后骨灰处理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大陆多个城市对海葬给予补贴,鼓励绿色殡葬。
坐在船边向海葬的亲人说着家中近况
严格意义上的网葬是指不保留骨灰,而将逝者的遗像、遗体告别仪式、挽联、悼文等信息录入电脑,在网络上建立墓地,并予以祭祀的丧葬形式。
网葬具有很多优点,它打破了祭祀的时空限制,拓宽了人类情感抒发的空间,而且由于网络空间的无限巨大,网葬还将保存并延长人类的历史记忆,不仅能够避免社会与自然资源的浪费,而且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祭祀需求,为传统的殡葬文化增添了不少新鲜的内涵。
超越时空,方便快捷。这是网葬的一大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每到春节、清明、忌日或其它重要节日,人们不管离家乡有多远,都希望能为逝去的亲人扫墓、祭奠,以表达自己的一份思念。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不少人连这一简单的心愿都无法实现。而现在,人们只要花几分钟在网络上为逝去的亲人建一座墓园,这样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进行祭拜,由此表达自己对已逝亲人的爱和思念!
其次是绿色环保,富于人性化。纵观当前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通过开设网上墓园、网上纪念馆等方式,将记录已逝亲人生前活动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上传到网上保存这一形式,才是真正环保并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绿色殡葬。因为它不但不占用土地资源,且不污染环境,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低碳殡葬”,符合当今社会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而且费用低廉,祭奠方式也极具人性化。例如“天堂公墓网”,在交互性、高仿真的网上纪念馆(含灵位、墓园)中,用户可以选择或定制不同风格的网墓,自己书写碑文,按自己的意愿使用不同含义的香烛、烧纸钱、祭酒、点歌、献花、献祭品和留言,撰写纪念文章等,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同时,网络公墓缅怀祭拜先人的所有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都永久保存,使逝者的精神永存。
网上纪念
三是慰籍心灵,促进和谐。对于逝者的亲属而言,逝者离去给他们带来的可能是无尽的悲伤和被抛弃感,传统的祭奠方式因受一定的悼念程序和仪式所限,只能暂时缓解他们的痛苦,而网上纪念馆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不受时空和程序限制、尽情表达哀思的方式和途径。他们可以随时为逝者祭奠、祈福,随时撰写纪念文章或留言,随心所欲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对纪念馆的日常管理感受与逝者的紧密联系,回忆与逝者生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将被抛弃感降到最低限度。这些活动,在缓解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感,促进人们心理健康上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社会大众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归属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是体现深情,传承文化。网络公墓可以忠实记录用户对逝者的缅怀过程,让用户感受到自己每一次对亲人的祭拜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对亲人的一次深情的祈祷和祝福。上过“天堂公墓网”祭拜的用户可能对此更有真切的感受。该网把逝者纪念馆的升级与其深情指数、爱心指数等相挂钩,用户对亲人祭拜得越多,纪念馆的综合指数就越高,享受的服务也越好,用户的祭拜历程和祭拜效果都能从中得到完整而充分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网络公墓永久保存逝者的音容笑貌及其他全部资料,并通过氏族宗祠和家族馆等,展示一个家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进程,它是老百姓的“历史博物馆”。由此,逝者的子子孙孙都可以通过网络公墓感受到其先辈的音容笑貌,了解到一代代的先辈所走过的足迹。这些,通过传统的殡葬和祭祀方式是无法做到的。
网葬、网祭不但符合当今社会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符合向文明环保的绿色殡葬推进的总体趋势,而且有利于传统祭祀文化或清明节文化的进一步传承、深化和升华。
树葬
树葬分为古代树葬和现代树葬。古代树葬在中国东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颇为常见。而现代树葬是殡葬的一种新形式,就是人们以认养绿地的办法,植一些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
古代树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葬法,它的主要形式是把死者置于深山或野外的大树上,任其风化;后来,有的稍作改进的方式是将死者陈放于专门制做的棚架上。由于是置放尸体后任其风化,故树葬也称“风葬”“天葬”“挂葬”“木葬”“空葬”或“悬空葬”。树葬是树居的反映,因此,树葬也是原始生活在葬俗上的遗存。
现代树葬和草葬的殡葬方式都是对传统树葬方式中“将火化后的骨灰埋入地下”的殡葬方式的继承,但又与古代树葬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即不“露天葬”风化,骨灰埋入地的地上不围墓地,不垒坟头,在埋入地的地上植树,或在埋入地的套骨灰盒的石棺上方,平放稍高出地面刻有碑文的石碑四周种上绿草的一种殡葬方式。
现代树葬的优势主要有5点。第一,推行现代树葬方式,将彻底废除传统的火化后又选择多种形式的墓葬方式带给社会的消极负面影响;第二,推行现代树葬方式,将彻底解决火化后又选择多种形式的墓葬产生的一些地方殡葬服务垄断经营,牟取暴利,侵害群众利益;一些单位和个人受利益驱动,擅自兴建公墓,非法占地破坏生态环境;个别公墓的经营者非法炒卖墓穴和骨灰存放格,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社会问题;第三,推行现代树葬方式,有利于保护耕地林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第四,推行现代树葬方式,有利于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发展殡葬事业;第五,推行现代树葬方式,使过去不断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墓地不复存在,既大量地节约土地资源,又使现代墓地变成绿树、绿草一片,荒山、荒坡不断被绿化,不断改善、美化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
现代树葬把墓地变成了林地、草地,经济文明,环保卫生。此外,还有花坛葬、草坪葬等。
当然,对于绿色环保的生态墓,还需要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逐步改变人们“厚葬薄养”的传统观念。政府也应对“绿色殡葬”给予政策倾斜和补贴等,满足不同层次的殡葬需求。那么,“绿色殡葬”也就走进了公众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