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黄从玲,赵 勃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2.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咸阳 712600)
慕课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应用*
黄从玲1,赵 勃2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2.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咸阳 712600)
农业部新发布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任务并要求试点性开展线上培训。文中以此为契机,提出将风靡全球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运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在慕课运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将慕课分产业、分类型、分层级、分模块进行制作并运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慕课有效突破了往期培训中时空和人数受限及培训师资匮乏等问题,创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慕课;应用;“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规划
我国历来重视农民培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农民的培育大致经历了大众扫盲教育、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培训体系构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4个阶段[1]。从2004年到2017年,连续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对农民的培育。并且对农民的概念也在不断创新。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型农民”的概念,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2017年1月9日发布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定义为“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2]。
《规划》强调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任务,要求到2020年完善在线教育平台,线上培训课程不少于总培训课程的30%。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在线培训方式学界已有部分学者做了研究。许浩(2012)和马池珠等(2016)从远程教育的角度研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3,4];胡建平(2014)和李毅等(2016)从微课的角度研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5,6];马万锋(2016)从移动学习视角研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7]。在这些先行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慕课的角度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慕课的概念最早在2008年提出,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和在全球传播。中国在2013年也建立了慕课平台: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之后影响较大的又有“中国大学慕课”。慕课最大的特点是大规模,在线和开放,可以同时供成千上万人学习。并且这两大慕课平台都有APP,可以方便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学习。慕课的这些特点弥补了传统农民培育方式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李毅等(2016)总结了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农民思想认识局限,职业性弱,参训热情低;培训师资匮乏;缺乏创新,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时间安排紧促,学用有困难等。慕课能很好的解决目前培训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达到2 000万,年均增长146万。如此大规模的培训,仅靠传统的集中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规划》里同时强调了线上培训的比重。慕课是众多在线学习方式中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较具优势的。因为慕课本身的特点有效解决了培训人数众多的问题,一门慕课可以同时供无数人学习。慕课运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很有意义。
1.1 慕课解决了培训人数众多的问题
慕课一次选课人数不受限制。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一门慕课每次学习的人数都是数万人以上,并且可以永久开课和更新资源。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甚至世界各国的学员都可以同时学习。各地的学员可以在慕课平台上相互交流讨论,互相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此大规模和时空地域都不受限制的在线学习,是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慕课的这种特点有效解决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人数众多,区域分散的问题。
1.2 慕课有效突破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间紧促的问题
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要求所有参训人员集中在固定的时间,统一培训。这对于平时农活较多的农民,尤其是《规划》里要求的青年农场主,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机大户等,他们更忙,很难集中在固定的时间统一参训。而慕课可以在手机等移动端下载APP进行学习。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甚至可以边干农活边学习。并且慕课的课件都是一系列连续的微课视频组成的,视频长度都在10 min以内。可以暂停,反复观看,也可以边看边实践操作。这有效解决了参训农民的时间。
1.3 慕课解决了师资匮乏的问题
全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数众多,而培训的农业专家和农业院校的教师数量是有限的。传统的集中培训要求的培训师资众多,目前的师资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如此大规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而制作的慕课放在慕课平台上,可以同时供成千上万人自主学习,不需要培训教师在现场。慕课一次制作,可以多次反复使用,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更新。这有效解决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匮乏的难题。
1.4 慕课创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
慕课有效弥补了传统集中培训的不足,顺应了我国信息化发展和互联网+的时代要求,有效创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式方法,也符合《规划》里在线培训课程要占总培训课程30%的要求。
慕课如何运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文中主要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调查,慕课制作,慕课平台使用培训,参训农民在线学习,问题反馈和有针对性的面授答疑几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慕课运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各地农业部门,农业专家和涉农学校教师及学生,各培训站点工作人员及参训农民多方联动,共同进行。这些人员的主要组成和任务见表1。
表1 新型职业农民慕课培育涉及人员和各自任务
2.1 需求调查
目前参训农民反应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培训的理论性太强,缺乏实用性。因此,培训前调查清楚参训农民的培训需求是培训成功的关键前提。
调查可利用12316农业综合化信息服务平台发放问卷,以县为单位让各站点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当地遴选出来的参训农民参与调查。并从参与调查的人员中随机抽查人员进行访谈,以充分了解参训人员的培训需求。
2.2 慕课制作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慕课制作质量的优劣决定了慕课培训的成败。慕课是一系列微课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有机组合而成的。慕课具有微课的所有优势,同时又解决了单个微课知识点分散、不成体系的不足。《规划》里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分产业、分类型、分层级、分模块实施教育培训。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慕课的制作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根据培育前各地区反馈的农民培育需求调查分析结果和《规划》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要求,将培训内容按产业分模块和难度进行整理分类。具体慕课的制作内容分类见表2。
根据表2里慕课主要内容的分类,由农广校、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农业专家和涉农专业教师共同将培育大类细分为若干小类,再将各个小类细化为各个知识点。制作团队根据细分出来的知识点制作微课。制作好的微课再按照知识点内部的联系有机组合成完整的慕课课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慕课的制作要求避免以往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专业术语多和不实用的缺点,将培育内容制作成实用,易懂和易操作的微课视频。微课的选材尽量用真实的案例,也可以在田间地头实际拍摄,或邀请农业能手参与拍摄。这样的慕课更贴近参训农民的实际,更能吸引参训农民主动学习。
慕课视频制作好之后,用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呈现出来,让参训农民能一目了然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联系。再在各个重要的知识点之间辅以一定量的测试题,让参训农民巩固所学知识。技能类的测试可以让农民实际操作,将操作过程用手机拍摄下来,传到慕课平台上。
制作好的慕课资源上传到慕课平台上。培训团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开设专门的新型职业农业培育专区。按照培育慕课的难易程度划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慕课课程。完成初级慕课课程学习的农民,并达到培育考核要求的,可获得初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证书,证书由慕课团队和当地政府共同签章;完成中级慕课课程学习并达标的可以获得签章的中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证书;完成高级慕课课程学习的可以获得签章的高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证书。以此鼓励农民积极参训。
2.3 平台使用方法培训和在线学习
用慕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关键的一步是要让参训农民了解慕课平台,并知道如何在慕课平台上进行学习。
一方面,培训团队可以将慕课平台的操作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参训农民观看学习并模仿操作;另一方面,让各个地方的农业院校教师和大四的学生及各培训站点的工作人员共同培训当地的农民慕课平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会参训农民如何观看慕课视频,如何完成测试,学习中遇到问题如何向在线助教和专家及同训学员提问和讨论;教会参训农民如何获得不同等级的证书。
参训农民可以每天利用零散的闲暇时间登录手机慕课APP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反复多次学习视频内容。学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期培训的学员讨论。讨论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在线助教咨询。
表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慕课制内容分类
2.4 学习问题反馈和在线及面授答疑
在线学习最大的难题是学员遇到学习问题怎么办。慕课优于其它在线课程的方面是每个课程都有大量的课程在线助教,能及时收集,反馈和部分解答学员遇到的问题。
因此,在线助教是慕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涉及到的人数众多,需要的在线助教数量也较多。各地区可以选择农业院校大三和大四年级的学生、各站点的工作人员、每期参训农民的优秀学员和大学生村官共同组成在线助教。助教收到参训农民的问题后,自己能解答的当场解答,解答不了的统一反馈给培训专家团队。由培训专家统一在线集中解答或者根据参训农民反映的共性问题,定期组织面对面答疑。
除了面授答疑在线学习遇到的问题,农业专家对参训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定期进行面对面指导。
2.5 学习效果评估
慕课平台有强大的学习评估功能。学员登录次数、在线时长、学习视频情况、测试结果、在线讨论情况、提问情况等都会被平台记录并可以在线自动分析,培训团队可以根据平台统计的大数据分析评估所有在线培训农民的学习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发给参训农民相应等级的证书。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关国家发展的大局,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是解决未来谁种地如何种的根本,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各级政府,培训专家和参训农民甚至涉农企业多方联动,共同参与,最终完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将慕课运用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是一种新的尝试,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1]闫志利,蔡云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历史演进与当代创新[J].职教论坛,2014(19):60~64.
[2]农业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EB/OL].[2017-6-9]http://www.moa.gov.cn/sjzz/kjs/ghjh/201703/t20170309_5514195.htm.
[3]许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J].中国远程教育,2012(11):70~73.
[4]马池珠,王宏,秦路,等.基于Moodle平台的农民远程培训模式的实验验证及评价[J].中国电化教学,2016(3):50~56.
[5]胡建平.基于微课的新型农民混合培训模式研究与设计[J].高等农业教育,2014(9):124~127.
[6]李毅,孙焕良,向浩,等.运用微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6(27):52~55.
[7]马万锋,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模式探究[J].职教论坛,2016(2):7~10.
The Application of MOOC in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
HUANG Cong-ling1,ZHAO Bo2
(1.Yangling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Yangling,Shaanxi 712100; 2.Shaanxi Costume Engineering College,Xianyang,Shaanxi 712600)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recently issued“13th Five Year Plan”National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 Development Plan,which puts forward the main tasks of farmers’cultivation and asks to do pilot online training.Therefore,the essay puts forward applying MOOC i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meanings of applying MOOC in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the essay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design of MOOC by different agricultural industries,types,levels,mod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MOOC in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MOOC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the limitation of time,space,number of trainees and short of trainers in previous farmers’training,and innovates the way of cultivating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MOOC;Application;“13th Five Year Plan”National New 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 Development Plan
F725;G434
B
1002-1728(2017)04-0059-04
10.3969/j.issn.1002-1728.2017.04.013
2017-06-10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类基金项目(GJ1624)
黄从玲(1982-),女,汉族,安徽庐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E-mail:106492780@qq.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