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赵念力,刘欣芳,李莲花,全文娟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116)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俄罗斯农业科技合作进展与思考*
赵念力,刘欣芳,李莲花,全文娟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116)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俄罗斯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开展玉米联合育种合作研究,创制适宜东北春玉米产区及俄罗斯相应地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近年来,双方科技交流频繁,合作项目稳步推进,科技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必将为中俄科技合作成果的产出与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为两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俄罗斯;玉米联合育种;一带一路
玉米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玉米还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辽宁省玉米每年播种面积约220万hm2,平均单产6.3~6.7 t/hm2,占全省播种面积一半。随着社会的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上对玉米新品种选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俄罗斯农工联合企业数据分析,2016年俄罗斯玉米种植面积289万hm2,其中176万hm2为玉米粮食生产,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0.8%,播种面积比2015年增加4.4%,总产量982万t,平均单产在5.6 t/hm2左右。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对玉米需求量不断增加,播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俄罗斯本国生产的玉米种子只能满足实际需求的50%,其余的50%全部靠进口。进口种子的主要来源有先锋公司、瑞德、兰卡斯特、KWS等。
中俄两国山水相连,边境线长达4 300多km2,两国不仅地理位置毗邻,农业科技领域交流与合作历史悠久,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俄罗斯地跨东欧与北亚,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国家。俄罗斯农业资源丰富,加强与俄罗斯相关农业科研机构的联系,引进资源与技术,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与俄罗斯农业科技合作,把我国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在俄罗斯相应地区示范推广,带动我国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助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稳步发展。
2.1 俄联邦国家科学预算机构克拉斯诺达尔农科所
克拉斯诺达尔农业研究所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农业科研单位之一。研究所坐落在俄罗斯全国玉米生产面积最大的克拉斯诺达尔边区,克拉斯诺达尔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34.4%。克拉斯诺达尔研究所玉米育种研究历史悠久,科研团队实力雄厚。玉米研究团队共40人,科技人员30人。该研究所选育出的玉米品种占克拉斯诺达尔边区玉米播种面积的50%,占北高加索地区及俄罗斯北部地区种植面积的15%以上。
2.2 俄罗斯科技创新与生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Otbor”
俄罗斯科技创新与生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Otbor”坐落于俄罗斯卡巴尔达-巴尔克尔共和国,该共和国在俄罗斯最南端,是俄罗斯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每年制种量为全国的30%~40%。“Otbor”公司前身为苏联国家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试验站,是国家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苏联解体后,于1991年组建该公司。目前公司现有职工42人,农业科研及种子生产用地3 750 hm2。
公司主要从事玉米、大豆、小麦、向日葵、豌豆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制种及种子推广工作,其中,玉米育种、种子生产是公司的主要业务。该公司与俄罗斯、乌克兰、塞尔维亚、土耳其等多家育种单位及种子公司有合作,是国家玉米育种协调委员会成员、国家玉米种子生产及销售协会会员。“Otbor”公司选育的玉米品种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及北高加索地区每年推广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10%以上。
近年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分别与俄联邦国家科学预算机构克拉斯诺达尔农科所及俄罗斯科技创新与生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Otbor”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确立了合作机制及研究内容,双方积极交换优异玉米种质资源和骨干自交系,共同开展联合育种工作。有望在近年内选育出适合中俄两国不同区域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并在中俄两国不同生态区示范推广。
3.1 种质创新,选育适合辽宁省及俄罗斯适宜区域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随着我国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对今后玉米杂交种适宜种植密度要求越来越大,要求玉米品种具有早熟、耐密植、根系发达、茎秆坚韧、苞叶少、脱水快等优点,并且品种要符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特别是品种收获期籽粒含水量要符合机械化收获要求。我国种质的主要特点是单株产量高、丰产潜力大、适应性强,但存在大多生育期偏长、后期脱水慢、抗倒伏能力不强、不耐密植、不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问题;而俄罗斯玉米资源植株抗倒伏性强、抗寒性强、籽粒后期脱水快,熟期早等特点能够有效弥补我们的不足,。因此,引进外来资源,将早熟、耐密、宜机收的优良种质渗入到我国种质中,或将我们的种质渗入到引进种质中,实现外来种质和我国种质的有利基因融合、优势互补、拓宽种质,进而育成强优势新品种,在我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适应地区种植推广。
3.2 联合开展四倍体育种工作
玉米四倍体育种在我国应是一门新兴学科。四倍体玉米与二倍体玉米相比较,具有植株高大、叶片宽厚、茎干粗壮、根系发达、抗性强、营养成分丰富、生物产量高等特点,是极佳的青贮饲料。结实率低是四倍体育种最大的瓶颈,所以,目前世界上开展四倍体育种研究工作的只有美国和俄罗斯,而俄罗斯已经具有成型的育种技术,并解决了四倍体结实率低的问题。因此,引进俄罗斯四倍体种质资源,与俄罗斯专家一同开展四倍体育种研究,对今后解决青贮玉米、缓解北方冬季青贮饲料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新渠道,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3.3 快速选育优良ZDH系,深化单倍体育种研究
近年来以高频诱导系为主要方式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倍受育种家青睐,高频诱导系的选育和单倍体加倍技术是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关键环节。引入俄罗斯国家农业科学院的优良诱导系资源和染色体加倍技术,同时探索攻克单倍体诱导和加倍两个核心技术,实现单倍体诱导定向化,建立一套完善的育种程序,与种质扩增和育种材料的改良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单倍体育种的优势。
2013 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证明》。同年9月,国家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目的是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2014年2月,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首次回应并积极响应中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并愿意将俄方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实现互利共赢。2017年5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为中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当前,中俄两国已经发展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农业合作是中俄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密切两国农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两国的农业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5.1 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及交流机制
农业国际科技合作成果的产出与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需要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必须维持农业科技合作的连续性和建立长效机制。目前,受到资金和项目本身的约束,很多科技交流与合作都是碎片化,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长久的合作模式。中俄两国科技合作主体应根据本国科研发展方向和实际需求,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同论证合作方向,确立合作内容,制定合作计划,力争在政府合作框架下获得经费支持,持续稳定推动项目实施。密切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有机结合,真正把合作成果推向市场,服务于社会。
5.2 建立种子生产经营一体化合作区域
俄罗斯玉米种子生产集中在北高加索南部地区,由于受到地域纬度的限制,有些晚熟品种制种困难,即使种子生产能够本地化,生产出来的种子也很难达到高质量。我国地域广阔,有很多地区适合俄罗斯品种的种子生产。由于受到两国海关种子检疫及有关种子法制约,种子境外销售受到严重制约,目前,很难形成国内制种国外销售这一局面。“一带一路”倡议和“丝绸之路”建设发展为我国种业发展带来良好契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平台,抓紧与俄方及中亚国家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欧亚种子生产销售一体化机制,疏通与中俄、中亚国家种子生产及销售的渠道,助推我国种业走向国际市场。
[1]李建民.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与中俄合作[J].俄罗斯学刊,2014(5):7~12.
[2]许振宝,李哲敏.“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探析[J].世界农业,2016,8(总448):192~196.
[3]“***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N].载新华网,2014,2.7.
[4]佟光霁,智建伟.创新中俄农业科技合作模式及对策选择[J].理论探讨,2013(5):85~88.
[5]АБ-ЦентрЭкспертно-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центрагробизнеса"АБ-Центр"Кукуруза,16.11.2016.
S-3
B
1002-1728(2017)04-0067-02
10.3969/j.issn.1002-1728.2017.04.015
2017-06-24
农业部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赵念力(1963-),男,从事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