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李军,宋国柱,蔡之博,宋恕
(1.辽宁省果蚕管理总站,辽宁沈阳110034;2.沈阳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
为学习陕西省做大做强果业的经验,持续推进辽宁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2015年9月9~11日,辽宁省农委组织有关市农委负责同志实地考察了陕西省果业发展情况,先后参观了海升果业集团千阳基地、洛川苹果试验站、凤栖镇绿佳源果畜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苹果信息中心和洛川苹果博览馆,收获颇丰,共识陕西果业发展速度快,技术水平高,值得辽宁省借鉴。
陕西省把做大做强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果业信息化、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陕西省果业条例》2014年5月1日起实施,是陕西省结合实际出台的具有特色的、操作性强的果业发展条例,为陕西省果业发展保驾护航,对促进果业发展,营造健康、成熟的法制化果业,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支撑。这是全国第一部果业发展地方性保护法规,是一个创新。目前,在国家层面、其他省、自治区尚未针对果业发展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
2001年,陕西省成立省、市、县三级果业综合管理部门。陕西省果业管理局为副厅级事业单位,与省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内设生产指导处等5个处室,40多个编制,省政府赋予了自苗木到市场的全方位管理职能。2017年,陕西省政府批复以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为主体,组建陕西果业集团(副厅级),构建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果树种苗商业化体系。
全省主产市、县均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如洛川县成立了苹果产业开发指挥部,由60多个部门组成,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办公室设在县苹果产业局。相应设置了县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公室、苹果营销流通管理办公室、市场建设环境整治管理办公室。县苹果产业局下设果树研究所、苹果科技培训中心两个部门。全县16个乡镇均成立苹果产业管理工作服务站(副科级),每个工作站20~30人,全县365个行政村,平均每个村1人。苹果局已成为洛川县政府各局的主角,苹果产业的发展是全县农业的工作核心。
陕西省建成了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无定河以南至渭河以北酥梨基地、黄河沿岸红枣基地、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猕猴桃基地、汉中盆地和秦巴山地柑桔基地、城市近郊时令水果基地,形成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布局,果业已成为富民强省的优势产业。
近年来,陕西省逐渐从矮化中间砧栽培上取得突破。千阳、凤翔、乾县、白水等地建设了高标准的矮化中间砧苹果园,进行精细化管理,探索出3种模式,效益显著。千阳模式:一些大型企业介入苹果生产领域,直接从国外引进矮化自根砧大苗进行栽植,示范效果很好。 1年见花,2年见果,3年见效,第3年666.7m2产量达2000kg。白水模式:选用M26自根砧或中间砧,采用高纺锤树形,以白水、临渭长寿塬为代表。双矮模式:以凤翔、乾县为代表,进行矮化砧木与短枝型组合的双矮栽培模式。
以苹果树“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为重点,进行标准化生产得到推广普及。随着果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已销往东盟、欧盟、阿盟、非洲、北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浓缩苹果汁成为陕西省外贸出口的第一大宗商品,全年出口和创汇均占全国一半以上,占到世界贸易量四成以上。
建立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和国家级眉县猕猴桃批发市场。启动了“千店、百网、百库、万园”品牌提升工程,支持建设前店后库、线上线下交易相结合的果品形象店。通过专卖店、果网的品质保证,带动了果园实施标准化、规模化、订单式生产。
辽宁省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差距:一是重视程度上。辽宁省的果树优势区没有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和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来抓,果业立法进程缓慢,各级政府重视、扶持力度小。二是产业化程度低。陕西省在果品质量安全、提质增效、苗木繁育体系、水果的批发市场、贮藏保鲜、加工转化、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予以扶持,保证了果品产业化链条的加长和增粗。辽宁省的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小,拉动作用弱。三是生产条件较差。陕西省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具有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等优势自然条件,水利设施、设备配套比较完善。辽宁省果树上山、下滩,大多果树立地条件差。四是技术服务体系较弱。果业管理机构和服务体系不健全,很多果业主产区无果树管理机构和技术人员,村无技术推广人员。这成为制约果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重振辽宁省果业雄风,必须加快推进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于禀赋优势和区域优势,实现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着力集约化发展,形成果品精品化、优质化、特色化,完善产业链条,带动区域发展。要下大力增加中早熟品种比例,扩大优势果品规模,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努力推动富士苹果、寒富苹果、南果梨、巨峰葡萄、草莓、蓝莓等成片成带、形成区域特色和市场优势,成为带动区域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品牌是果业走向市场,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金钥匙。近年来,辽宁省各地重视果业品牌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如东马屯苹果、天鹰南果梨、文选葡萄等在省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占有率的品牌,但尚缺乏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站得住,并占有一定市场规模的果业名牌。要全力培育壮大最具特色、最有优势的果业知名品牌,打响果业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使之成为推动果业加速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生力军。
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农富农之路,建立健全科学研究、人才培训、示范推广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农业科技平台和网络,建设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辽宁省果业科技水平依然低下,科技示范、推广、服务滞后,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要尽快解决。一是现代果业典型建设要硬件、软件并重,设施、科技并举,切实有效地提升示范的科技水平。二是鼓励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推广机构与果业优势县、园区联姻及与果农牵手,大力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到田间地头,真正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引导、现代农业主体经营、农民群众受益的思路,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果树立地条件,高标准建园,机械化操作,完善果品流通领域设施。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来辽投资,引领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积极争取果业保险政策支持,将干旱、洪灾、冰雹等自然灾害,火灾、农资投入品事故等列入保险范围,切实保障果农利益。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投入,引导果农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提高抵御旱涝灾能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增加果业金融资源的供给,全面提升全省金融服务三农的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