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曾志敏,黄叶青
(1.湖南省邵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邵阳422000;2.武冈市辕门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武冈422400)
近年来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广泛流行,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猪附红细胞体在规模猪场的阳性率一度高达90%以上。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是由立克次原虫引起的血液传染病。通常情况下,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造成猪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该病伴发或继发其他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染,但母猪和生长肥育猪一般为单一感染,而仔猪容易并发大肠杆菌感染。
从发病时间表明,该病在夏季高发,特别是高温高湿天气,冬季罕见发病。
从发病区域分析,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苏等)发病较多,由东南沿海蔓延至内陆地区。
第一,急性和亚急性型主要表现为突然死亡。仔猪患病以急性期发作为主,具有较高死亡率。病猪耳部及腹下皮肤发红,体温40℃~41.5℃,高热不退,口渴,呼吸急促,食欲废绝,有的咳嗽,呈犬坐姿势,四肢抽搐,严重的耳部及四肢末梢出现紫色斑块。
第二,发病猪出现消瘦、贫血等临床症状,部分全身出现黄疸症状。病猪前肢水肿,有部分患猪因后肢无力而不能站立,口、鼻流出血性泡沫状分泌物,到后期有部分病猪出现红色尿液。病程1~3 天。
第三,怀孕母猪流产、早产和产弱胎、死胎,哺乳母猪乳汁减少或无乳。
第四,仔猪呼吸急促,拉黄白色水样稀便,内有气泡并腥臭,粪便污染肛门及后肢,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很高。
第五,成年患猪体温39.5℃~40℃,精神不振,咳嗽,食欲不好,眼结膜发黄,皮肤发白、干燥并脱皮,粪便干燥,有时拉稀,随着病情加重,尿液由淡黄色变为深黄色,病猪越来越瘦,可视粘膜黄染,眼圈发黑,耳朵和四肢内侧出现蓝紫色斑点或斑块,一般出现斑点后不久即衰弱死亡,血液稀薄。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做实验室检验,方法有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动物接种等。
预防本病一般应着重抓好节肢动物的驱避,尤其要阻断吸血昆虫的传播途径。如没有有效阻断疥螨和虱子等传播途径,是不能防控好附红细胞体病。
①饲养生猪最好给予全价饲料,才能保证生猪营养,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不良应激都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条件。②保持猪舍卫生,要及时清理粪便等,改善猪群生长环境,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在发病期间,可用土霉素或四环素添加饲料中,剂量为 600 g/吨饲料,连用 2~3 周。
目前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种。①贝尼尔(血虫净)。在猪发病初期,采用贝尼尔疗效显著。按每千克体重5~7 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深部肌肉注射,间隔48 小时重复用药1 次,连用2~3 日,对病程较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无效。②对氨基苯胂酸钠。对病猪群,每吨饲料混入180g,连用1 周,以后改为半量,连用1 个月左右。③可配合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症治疗。④用牲血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 及补血王等辅助治疗。⑤虫克星,按说明书使用,给全场猪喂服做预防性治疗。
制定科学的驱虫程序并严格执行,种猪群每3个月使用芬苯哒唑驱虫一次,对育肥猪在30 kg 和60 kg 时用用伊维菌素各驱虫一次,可显著降低猪群附红细胞体的阳性率。
在感染高风险季节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四环素类(金霉素、土霉素)、有机砷制剂(阿散酸、尼可苏)、磺胺类药物(磺胺间甲氧嘧啶等)。
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强化猪场蓝耳病、圆环病、伪狂犬病、猪瘟的免疫,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