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唐小明,林 源,王卫国,胡巧云,彭志,何世成,王昌建
(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沙,410014)
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促使食物需求和营养需求结构中畜产品比重大大增加,持续促进畜产品消费增长和升级,着力激发了养殖业的发展动力。然而,2018 年8 月,我国辽宁省暴发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其他省份也陆续暴发疫情,导致全国生猪存栏大幅度降低,生猪产能也随之降低,造成猪肉价格涨幅同比往年大幅度增长,肉类的消费形势由此发生变化,对猪肉的消费部分倾向于牛羊肉的消费,产生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促使草食动物养殖场追随效益,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湖南牛羊肉和奶制品消费需求量增长迅速,但存在规模小,产业程度化低等问题,需外地调运数量众多,同时部分养殖户从全国各地采购牛犊回场育肥来扩大群体规模,这些因素导致草食动物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加快,交易流通频繁,但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风险极大增加。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湖南牛羊的养殖现况、疫苗免疫、驱虫及疫病管理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湖南牛羊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期对湖南省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本次问卷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养牛户的基本情况,疫苗免疫,疫病管理,及养殖场驱虫情况。问卷主要针对湖南省牛羊养殖户,随机挑选养殖户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共收回有效问卷160 份,其中养牛户71 份,养羊户89 份。具体情况如下:
为深入了解牛羊养殖户的基本情况,设计问卷走访了解了养殖户养殖规模、养殖方式、来源、配种方式、外购、销售去向、启用时间等方面内容,调查数据见表1。
表1 牛羊养殖户基本情况
肉牛养殖户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养牛户中占比92.96%,肉用羊养殖户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养羊户中占比97.75%,表明牛羊养殖户主要供应肉用。
养殖户的养殖规模,仍然以小规模、散养养殖户为主,其中,100 头以下牛养殖户,占74.65%。100头以下羊养殖户,占47.12%,而200 头以下羊养殖户可达78.15%。500 头以上规模化的牛、羊养殖户仅占4.23%和10.34%,规模化养殖场比较少。
养殖户的养殖方式,养牛与养羊一致,以圈养,圈养和放养相结合的方式居多,单纯放养较少。其中牛圈养,圈养与放养结合的方式占88.73%,羊圈养,圈养和放养相结合的方式达93.26%。
养殖户牛的来源,主要以自繁加外购为主,占比53.52%,说明有半数以上的牛场正在通过外购方式来维持或扩大规模。大部分羊场还是以自繁自养为主,完全自繁的羊场占84.27%。
对于需要进行繁殖的牛羊场来说,牛场采用人工授精的一半以上,占比53.45%。羊场还是自然交配的是主要的繁殖方式,占比93.26%。
养殖户牛羊的销售去向基本以自售为主,分别占比67.61%和88.76,完全中介销售或中介参与销售的占比分别为23.94%、7.86%,有1 个羊场采取的是中介和网络的方式进行销售,表明湖南牛羊养殖户除了以传统方式进行销售外,开始探索新的销售方式。
湖南牛羊养殖场启用时间在2010 年以前的的占比分别为18.31%和14.61%,2011~2015 年这五年间占比分别为56.34%和56.18%,2016~2019 这四年间分别为19.72%和22.47%,表明可能由于消费市场需求的增长,养殖户也随之增长,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建场、引种、人工和饲料等成本的增加,导致人们降低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的热情。
此次调查的71 个牛场中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病种口蹄疫免疫情况为98.59%,有一个牛场没有进行免疫;采取流行热、炭疽、牛巴氏杆菌等疫苗免疫的牛场占比分别为7.04%、2.82%和5.63%,其中有2 个牛场对牛流行热和牛巴氏杆菌病都进行了免疫。总体来看,我省牛养殖场的疫病免疫情况主要以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病种口蹄疫为主,少部分牛场对流行热、炭疽、牛巴氏杆菌病等疫病进行免疫(表2)。
在调查89 个羊场中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病种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情况分别为97.75%和93.26%;采取流行热、牛巴氏杆菌、炭疽等疫苗免疫的牛场占比分别为7.04%、7.04%和2.82%,对羊痘、(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四联苗、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疫苗免疫的羊场占总调查羊场的比例分别为35.96%、32.58%、28.09%,羊场免疫羊口疮的比例为6.74%。总体来看,湖南省羊养殖场的疫病免疫情况除了免疫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病种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部分羊场对羊痘、(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四联苗、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疫苗进行了免疫,少部分羊场免疫了羊口疮(表3)。
表2 湖南省牛病疫苗免疫情况
表3 湖南省羊病疫苗免疫情况
湖南省牛羊养殖场通常采用的驱虫方式是使用单一药物进行驱虫,其中牛场单一药物驱虫占比83.93%,羊场单一药物驱虫占比71.64%,其中伊维菌素使用的养殖场最多,分别占牛羊养殖场单一驱虫场的69.57%和81.25%,使用联合驱虫方式的牛羊养殖场分别占比12.50%和26.87%,其中最常用的联合用药方式是大环内酯类加上苯并咪唑类驱虫药,在此基础上,有些养殖场会配上其他药物,此外,存在少部分养殖场不对其进行驱虫处理。见图1。
对于牛羊场的疫病管理情况,我们调查了养殖户感觉最难防治的疫病,以及几种传染病,炭疽、结核病和布病的发生情况,场内常见疫病问题的管理如流产等。
牛场最难防治的疾病是消化道疾病,占比39.58%,其次是动物传染病占比达22.92%,其他类疾病发病比例比较均匀,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牛舍饲养环境擦汗而引发牛脚痛病和牛腐蹄病;羊场最难防止的羊类传染病,占比高达51.47%,其次是寄生虫病,占比14.71%,比较多发的是脑包虫病,见图2。
湖南牛羊养殖场周围没有炭疽和结核病的发生;羊场周围的养殖户发生布病的养殖户占比2.47%;对于牛羊养殖户附近羊场交换种公羊的情况,通常是羊场比较常见,占比33.75%,而牛场占比5.41%,见图3。
养殖场对于流产物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深埋的无害化处理,但有部分养殖场存在随意丢弃、喂狗或做其他用途的行为。草食动物流产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打架斗殴,机械性损伤,(2)营养不良和体弱,(3)气候变化,(4)应激,(5)管理不当,喂养发霉饲料,(6)药物不当或疫苗免疫,(7)流产性疾病。以上结果显示湖南地区牛羊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存在防控意识,但缺乏防控知识。
综合所收回的问卷,收集到养殖户反应的现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方面:(1)本地品种退化、生长速度慢;(2)由于资金不足、政策限制,规模难以扩大;(3)对于养殖、防疫、疾病治疗等方面技术能力欠缺;(4)草场资源不足,饲料来源不稳定,且成本过高;(5)疫苗种类少,药物、消毒设备和消毒药的购买问题;(6)粪污处理等环保方面;(7)销售。主要影响养殖场效益的因素,主要是:(1)市场价格;(2)引种成本、人工成本、饲料成本、规模效益低;(3)养殖、管理、防疫技术不足导致的繁殖率和成活率低,疾病发生率高;(4)本地品种生长速度慢,生长周期过长,改良品种周期也长。
这些情况说明湖南省牛羊养殖业存在许多影响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问题,需要从诸多方面改善。
通过对71 个牛养殖场和89 个牛养殖场的调查和走访结果,发现草食动物养殖户基本上都会进行国家强制免疫病种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疫苗免疫,部分养殖户会根据生产实际制订免疫程序对其他动物疫病进行免疫,同时,也基本重视对牛群进行定期驱虫,以达到预防或减少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增强牛群体质和生产性能的目的。但在养殖与防疫上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1 养殖规模以小规模散养户为主,养殖户主对动物疾病的防范意识不强。
部分常见的动物疾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提高了牛羊养殖效率,降低了动物疾病病死率。由于散养户从业人员居多以家庭为主,对于动物疫病防控和治疗凭从业经验进行处理,导致出现药物乱用甚至抗生素滥用现象,或因动物疫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疾病加重,影响生产甚至出现死亡的严重损失。
部分养羊场采取交换种公羊引进远缘品种的育种方式,避免自家的养只出现退化,良莠不齐、生长缓慢等情况,但这种方式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不是长久之策,同时交换养只,容易增加疫病传播风险。
2.1.2 强制免疫疫病免疫较好,但其他疫病免疫很少。
以家庭为主体进行生产的草食动物养殖户,对于动物疫病的防控基本上以对进行国家强制免疫病种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疫苗免疫,其他疫病免疫的较少,据调查只有9.86%(7/71)的养牛户对其他疫病如牛流行热、牛巴氏杆菌、炭疽等疫病进行一种或两种免疫对羊痘、(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四联苗、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疫苗免疫的羊场不超过35.96%(32/89),其中只有9.38%(3/32)的羊场对这四种疫苗都进行免疫。中小规模养殖场其防疫人员的不专业可能存在防疫措施的欠缺、免疫程序不完善、免疫档案不健全等因素,出现免疫效率低下、免疫密度不达标的现象,导致传染病在场内散发或流行,死亡率居高不下,经济效益低下。
2.1.3 疫病饲养管理水平不高,影响经济效益。
部分养殖场日常饲养管理不到位,喂养发霉饲料,不分群饲喂而发生种公畜骚扰、打架等导致母畜流产,不重视饲养方法和饲料搭配,出现牛羊营养不良、体弱等现象,养殖场经常多发肠炎、腹泻和瘤胃积食鼓气等消化道疾病,
牛羊养殖户的养殖方式以圈养,圈养和放养相结合的方式居多,单纯放养较少,而绝大部分养殖户日常卫生和消毒意识薄弱,不懂消毒知识,不会使用消毒药物,长年不进行消毒工作,导致养殖场传染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炎等各种病毒性、真菌性疾病治疗后又复发成为难防疾病,无法保证牛羊的健康发展;牛羊完全圈养的比例分别为46.48%和43.82%,若圈舍狭小,常因潮湿通风不良而引起多种疾病,同时运动量不足,引起牛羊生理机能下降,表现为:一是食欲差、采食小,体质弱,抗病力弱,易患感冒、消化不良、传染病;二是发情不明显,配孕率低,幼犊死亡率高,种公畜性欲减退,精液质量差、影响繁殖性能。
部分养殖户对于驱虫意识不到位,不进行驱虫处理,而一般养殖场使用伊维菌素这种常规广谱驱虫药为主,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换或联合用药,卫生消毒工作不到位,极其发生寄生虫病在场内的流行。
2.2.1 以预防为主,定期接受疫苗和驱虫防治
为了保证疫病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和不发生,最重要的是要重视预防工作,有计划地对牛羊群进行疫苗防疫和驱虫处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驱虫程序,要对牛羊定期接种疫苗和驱虫。对于疫苗,一要注意接种的方法,要根据疫苗种类合理选择注射部位、注射方式和计量,二注射疫苗后,要加强观察,做好饲料喂养工作。对于驱虫,应根据牛场实际情况采取不同驱虫药物联合使用,根据药物种类合理选择驱虫方式,使用合理的剂量,避免药物超量导致中毒。
在引种过程中,重视引种地的疫病防治情况,严禁从疫区引种,引进羊要“三证”(场地检疫证、运输检疫证和运载工具消毒证)齐全。运输、地区气候差异、饲养管理方式改变等因素容易激发幼犊出现不同程度应激反应,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及早处理。引种隔离饲养半个月以上未出现异常,方可混养。进舍前要进行免疫接种,增强疫病抵抗力,并根据产地寄生虫史进行一次全面的驱虫。切忌在饲养过程中,随时随意地从外地或其他羊群购羊补充。
2.2.2 掌握发病规律,做好预防工作
有些疾病因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而发生,因而应当注意季节性气候变化对牛疾病的影响。湖南冬、春季气温骤变,注意防寒保暖工作,防止感冒、发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生;春季多雨、潮湿,应当注意饲养防潮,避免饲喂发霉饲料;夏季高温、潮湿气候,注意栏舍卫生,给予充分清洁的饮水,避免日射病和细菌、真菌的增殖,防止传染病在场内发生和传播。
2.2.3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机械损伤
饲养管理工作是保证牛羊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饲养密度,饲料也要保证营养的均衡,进行科学化养殖。制订消毒计划,科学使用消毒药物并严格实施卫生消毒工作,对于牛羊生产阶段、生长环境和器械,定期进行清洗干燥,采用合适的消毒药物消毒,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来保证养殖环境的安全、卫生,生产区门口设置消毒池、圈舍门口设置消毒带,定期更换消毒药.保证药品有效浓度,同时,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消除或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染和发生扩散的风险。
对于孕畜应加强管理,动要以“慢、稳”为主,要防拥挤、防跳沟、防惊群,不能吃霉变饲料和冰冻饲料,防滑倒,避免造成机械损伤、流产等问题。同时产后管理不当容易造成胎衣不下、生殖道感染、乳房感染等繁殖类疾病,影响幼畜哺乳和繁殖周期,降低幼犊的成活率和母畜的繁殖能力。因此,做好产前产后管理是预防母牛生殖道、犊牛疾病的重要措施。
2.2.4 优化本地品种,扩大品种面
对于本地如湘西黄牛、黑山羊等优质品种,可以在选优秀公畜保种,提纯复壮的前提下,开展良种登记和选种配育的工作;可以通过引种一些适合湖南环境和气候的优质的品种公畜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再对后代进行筛选,选择基因优秀、抗病能力强、出栏率高、幼怠成活率高、出肉率高、易于管理等因素突出的牛羊留种;同时积极应用牛羊人工授精技术,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人工授精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提高公牛羊的利用率,同时推进本交改良,实行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品种改良,为湖南草食动物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4 加大对养殖户饲养与防疫技术的培训
草食动物养殖场管理者要提高自我水平,学习和引进先进实用的养殖、管理、防疫、饲养配方等技术,增加对养殖风险的认识并制定科学的防疫和消毒程序,完善防疫档案,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对饲养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必要的防疫知识和防病意识、养殖技术、和饲养管理水平,通过管理和预防降低各项疾病、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率。
湖南省草食动物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集体化发展,但存在疫病防控意识有待加强,生产效益偏低等问题,可通过以预防为主,定期进行消毒,制订并严格实施疫苗接种和驱虫防治程序,加强对难防疫病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进而对症进行防治,加强母畜饲养管理,提高繁殖和幼犊成活率,增加养殖规模与效益,让湖南省草食动物养殖业往规模化、效益化的方向更近一步。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