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临武县散养鸡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4-05-28

龙振华

(湖南省临武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省临武424300)

随着农产品总量的持续增长,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着重大变化,对食品的绿色、多样性以及风味等特征需求占比不断扩大。饮食需求的改变倒逼着养殖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特色、个性养殖成为养殖业的重要课题。区别于工厂化快大(高产)型鸡养殖,散养鸡体型紧凑、羽亮精神、肌肉丰富、脂肪适宜、味鲜肉美以及绿色无公害的特点契合了绿色健康的品质生活理念。文章主要论述临武县散养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思考探寻现代化背景下散养鸡产业化发展建议和方向。

1 .基本情况

1.1 临武县资源现状

临武县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位于南北大动脉京广干线旁,地处湘粤交界的南岭山脉。作为珠三角的后花园,临武紧抓沿海产业向内陆延伸的机遇,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品质菜篮子基地。临武县地貌为丘地山陵,森林覆盖率为61.36%,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7.9℃,县域面积1387.06km2,其中有林业用地面积 991.76km2, 耕地面积205.09km2。全县有水果种植面积100km2,油茶面积80km2,种植玉米66.67km2,拥有发展散养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1.2 散养鸡发展现状

近几年,临武县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临武鸭和肉牛两大主导产业的带动下,全县养殖热情高涨。2019 年出栏生猪27.42 万头,出栏肉牛2.21 万头,出栏羊4.25 万只,出笼家禽634.46 万羽。家禽产量主要体现在临武鸭,全县鸡产品大部由县外提供,特别是优质的鸡产品生产严重不足,市场上价高货紧。以本地土鸡或经改良能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鸡为散养鸡饲养品种,通过放牧增加运动,主要采食野外的青草、昆虫、蚯蚓、植物籽实等来满足基本生长需求,根据野外食物短缺情况适当补饲像玉米或谷物等原料。全县散养鸡分为林下散养、庭院散养以及荒田农闲田放养,大多为满足自身需求,商品率低。

2 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2.1 养殖技术落后

多数农户对散养鸡的发展认识不足,停留在过去“斗米养斤鸡”和原始养殖的思维模式里,简单的把原生态养殖等同于原始粗放养殖。在科技创新和技术引入方面存在短板,主要表现在饲养品种不优,生产性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死淘率高。本地品种缺乏种用选育,导致生产性能处于低水平。对散养鸡的营养需求和生产特性利用不高,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和性能发挥。没有规范的育雏和防疫技术,散养鸡育成率低,效益低,严重挫伤养殖户信心。

2.2 环境矛盾加剧

近年来,畜禽粪污区域性过度集中和种养分离等因素造成的畜禽粪肥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阻碍了人民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在不断加大生态环保和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的背景下,大面积放牧和屋前院后散养等落后的生产模式让传统的散养鸡与环境矛盾更显突出,表现在粪污收集困难、人禽混居,与整洁干净的生态环保人居生活理念相左。部分散养鸡从业者缺乏科学规划和种养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超过场地环境自净循环的承载力放养,加剧了养殖与环境的矛盾,甚至造成场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2.3 缺乏产销组织

受限于场地、资金和人力成本等因素,散养鸡一般选址在土地充裕、人口密度低、人力成本低的偏远山区。尽管这些地方保证了散养鸡的品质和消纳粪污的充足土地面积,但也存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问题。散养鸡与快大(高产)型鸡的价格差价并不能很好的承担起增加的交通成本和单羽鸡的生产成本。临武县散养鸡单个养殖户以1000 羽以下养殖量居多,养殖分散,缺乏联合组织,小农和大市场的矛盾相当突出。一方面是城市优质鸡产品的需求缺口,另一方面是农户散养鸡的滞销压栏。市场上散养鸡品质的参差不齐和统一的识别标准缺失,给不法商贩钻了空子,加剧了散养鸡产品市场的信任危机。

2.4 定位方向有偏差

散养鸡的养殖主体主要集中在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户和专业养殖户,他们缺乏对市场趋势的把握,存在逐利的盲从和资金短缺的特征,对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散养鸡产品市场认识不足,创新创业热情不高。散养鸡的资本主体多为返乡创业或下乡资本群体,他们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经营优势,但存在掠夺资源的本质,与农户抢养殖资源,过多关注散养鸡本身经济的产出,缺乏对散养鸡特色产品市场的细分挖掘,忽视了围绕散养鸡的附加效益,不利于形成基于农户利益且稳定的散养鸡产业化发展局面。农产品滞销和城市需求缺口并存是散养鸡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偏差的重要体现。

3 建议及发展方向

3.1 重视创新创意的科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散养鸡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散养鸡作为经几千年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特定养殖形式下养殖品种,有其耐粗饲、抗病力强以及风味佳的优势,也存在品种和生产性能不满足现代化生产需要的问题。将科技的力量融入散养鸡产业的每个环节。

首先是优质种鸡的选育培育,有选择性的对散养鸡品种进行种用提纯或优势基因杂交培育,既可以保持散养鸡的优势又能提升生产性能。其次是规范养殖技术标准,不同品种和地区的散养鸡的生长需求是有差别的,根据营养需求和当地资源特点,制定饲养营养、防疫以及管理的技术规范,既可以获取最佳生产性能效益,又可以保障产品质量的统一性,强化市场识别并提升占有率。另外创新散养模式也是提升散养鸡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雏鸡适应自然环境能力有限,可以发展集中育雏、后期散养的分段养殖模式。采用专业育雏可大大提高农村散养鸡的成活率,降低死亡率,降低饲养成本[1]。充分利用草山草坡、果园林地进行散养,既利用了林草地资源,又充分发挥了国土空间价值,提高林草地产出效益。实践证明,林下散养鸡养殖既可以解决养殖场占地紧张,促进林地除草灭虫,保护果林,又能保障鸡肉风味,促进农户养殖种植双增收,形成“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以林养林”的良性生态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2]。

3.2 立足健康可持续的生态路子

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对现代养殖业存在的畜禽废弃物污染、畜禽产品的食品安全以及人均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反思的结果。散养鸡产业发展应该立足健康生态的理念,遵循自然规律,打通物质循环通路,不断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以种定畜,发展种养结合的绿色可持续养殖模式,一般1 亩林地放养120 羽鸡,效果较理想。研究发现,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的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和环境质量良性向好[3]。“桃+鸡”种养结合模式可以提高桃园土壤含水量和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降低土壤的PH 值[4]。有意识的对散养鸡鸡粪进行收集处理、划区轮牧、种植牧草以及保持适度规模也是践行生态养殖理念的重要举措。

3.3 稳固小农与大市场的有效联结

散养鸡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从业者的经济效益,壮大的基础是均衡的利益联结,可持续的保障是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的散养鸡既能满足农户的经济期待,又能保障散养鸡散养放牧的饲养特性。平均一个整劳动力每批养2000 羽左右,避免超规模连片养殖,最多不要超出5000 羽[5]。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下乡资本打造农产品流通平台,将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形成统一的散养鸡销售经营网络,实现与大市场的对接。散养鸡的产业化应该是在保持农户散养特性的组织和服务产业化,而不是片面的规模化,盲目追求产量化。根据消费终端个性化的需求,按照一定标准和组织形式将单体的小农联结起来并呈现在大市场面前。例如成立合作社和联合社的组织联结;家庭餐桌需求和农户生产的供需联结;农户养殖收益和下乡资本创意效益的利益联结。

3.4 坚持个性化的市场发展方向

散养鸡养殖既是肉蛋食物生产的一部分,也是人民追寻自然和返归生态的精神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形式。理清散养鸡是人民在食物总量得到满足后衍生出的个性化、特色化食物需求分支,把握住其与工厂化鸡产品的区别,定位散养鸡产业的发展才能承前启后,漫展蓝图。围绕散养鸡生态绿色高品质的内在特征,保持风味和特色的根本,不断提高产品辨识度、美誉度和品牌知名度。紧扣散养鸡生态环保散养的外在特色,创新模式、细分产品,发展订单散养、情怀散养、亲子教育以及休闲体验等娱教一体的特色产品。散养鸡生产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食品需求,而是拓展挖掘更多围绕散养鸡多样性和特色需求,并逐步形成以散养鸡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下乡资本应将养殖效益归还农户,着力服务组织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养好散养鸡,不断挖掘以散养鸡为核心的产业价值,实现“有人养,能养好,卖好价,共受益”的良性局面。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