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猪附红细胞体病并发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24-05-28

曾 军

(湖南省新晃县畜牧局防检站,湖南新晃 419200)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多发性浆膜炎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不断增多,不仅引起猪生长缓慢,推迟出栏,种猪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引起猪的大量死亡,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病料:新晃县某养猪场2009年9月份所饲养的架子猪有126头猪相继发病,从典型病猪中采集病料30头份,对照猪10头份。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通过现场观察,进行问诊,根据流行特点,突出的症状来诊断。

1.2.2 剖检:猪取仰卧位(背卧位),沿腹壁正中线切开腹腔和胸腔,检查内脏器官等病理变化。

1.2.3 实验室检查:据临床症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做血液检查和组织涂片染色检查。

血片染色检查。做血液镜检时,取高热期病猪血和肝、脾脏、淋巴涂片检查。猪附红细胞体经姬姆萨染色,红细胞呈星状不规则多边形则为阳性。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钮形、椭圆形、杆状紫红色虫体,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红细胞边缘凹凸不平。瑞氏染色检查,虫体紫蓝色,即为阳性。猪副嗜血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单个细长的球杆菌,无边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镜检呈阴性。

2 诊断

2.1 流行特点

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嗜血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生于温暖季节,夏秋季多发;常呈地方性流行,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可达80%左右,其他猪多为隐性感染,本病是多因素性疾病,运输,饲料营养不全面,卫生环境差,饲养管理技术不科学,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因素都会诱发本病。

2.2 临诊结果

在发病过程中有典型临床证状表现,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

表1 病猪典型临床症状表现型

临床症状:绝大部份猪是呈急性期经过,病猪皮肤多呈桃花红色,食欲下降或废绝,鼻孔流血性泡沫,伴有腹泻、发热、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沉郁,特别是耳廓边缘发绀,呈浅至暗红色。眼睑水肿,有的全身皮肤发红发紫,肌肉颤抖,在胸腹部皮肤和四肢末端呈紫红色,有的全身发红毛孔呈铁锈色,腕关节、跗关节肿胀,跛行,部分猪在发病后期耳梢呈紫黑色,并出现神经症状,前期排稀便,后期排干硬如栗状粪便带粘液,尿呈浓茶色(酱油色)。

2.3 剖检结果

病死猪的病理变化为贫血,可视粘膜,浆膜黄染苍白,皮下组织呈弥漫性黄染及水肿,血液稀薄如水样,不易凝固。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呈大理石样,肺部有约踞索性渗出,有的与胸膜粘边,心包积有大量淡红色液体,心脏被纤维素性物包裹,心脏呈现绒毛心,心肌苍白柔软并呈条纹状坏死,心外膜及心冠脂肪出血黄染。肝肿大充血,表面可见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胆汁浓稠。脾脏肿大,呈暗紫黑色,质软,边缘有点状出血及有白色栗状小结节。肾脏肿大被膜下点状出血。肠粘膜、大肠、小肠多量出血,甚至发生出血性肠炎。膀胱壁增厚,积深色尿液。

2.4 实验室化验检测

实验室化验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室化验检测结果

诊断判定:对自然发病有临床症状表现,血液镜检为阳性病猪作为试验病例,就可以确诊。

3 治疗

3.1 药物治诊

贝尼尔:每千克体重7~10mg 深部肌肉注射,每日1 次,连用2 次;5%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mL 肌肉注射,每日1 次,连用3日;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每头猪每次5mL,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2 次;生血素注射液:每头5mL,肌肉注射一次。头孢噻呋钠4g,Vc、地米10mL。

3.2 饮水治疗:氟苯尼考、四环素类、黄芪多糖和麻仁石甘散等药物饮水治疗。

3.3 疗效

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染色镜检确诊后,对该场126头猪经过上述药物治疗,治愈114 例,有效114例,总有效率为90.48%,死亡12 例,死亡率9.52%。效果见表3:

表3 药物治疗效果

4 讨论及分析

4.1 及早诊断和确诊,及早采取针对性的用药。尽早采用最佳首选药物治疗,疗程短,治愈率很高。

4.2 任何品种年龄的猪均会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和副嗜血杆菌病。以夏秋季多发,不同季节均有发病,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此两种病是多因素性疾病,饲料营养不全,运输,卫生环境差,饲养管理不科学,免疫程序不合理等方面都会成为诱发本病的因素。

4.3 必须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栏、饲养用具卫生和饲喂营养全面的饲料,提高猪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和降低应缴反应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对副嗜血杆菌病要进行免疫接种。

4.4 发病期长达一周以上的,病猪严重贫血和衰竭,机体丧失功能,失去了最佳治疗期,往往预后不良。

4.5 对有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但未能确诊的病猪要慎用药物,切不可随意用退热药物,如果使用退热药暂时缓解症状后,又出现反弹而病情加重,则马上更换药物;副嗜血杆菌病易产生耐药性。

4.6 在长期的实践治疗中证明,此种混合感染病不能随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加重感染,还有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在治疗本病时要慎用,防止中毒。

4.7 防止本病的另一种重要措施是阻断传播途径,消灭环境中的吸血昆虫和体表寄生虫,其次是减少人为传播的机会,严格消毒。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