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规模化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4-05-28

李 耀 ,文利新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免疫接种是目前规模化猪场对疾病控制的主要手段。但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和猪病的不断变化,猪场的免疫失败(Vaccintion Failure)问题出现在不同的猪场,使猪场蒙受巨额损失。近年来,我一直从事饲料添加剂的销售工作,常常与基层的养殖场打交道,客户经常会向我们反映,现在的猪比过去要难养多了,过去养猪只要接种过疫苗,猪群就可进入“保险箱”了,而现在你打了疫苗的猪场照样发病,并且不发病则已,一旦发病则难以控制。为什么打了疫苗还是会发病呢?笔者将从疫苗、免疫程序、营养、生理、药物使用、毒素残留、管理、养殖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导致猪场的免疫失败进行详细分析。

1 疫苗

凡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均称为疫苗。它包含细菌性菌苗和病毒性疫苗两大类。随着生物工程技术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兽用生物制品的动物疫苗种类,类型上均有重要的进展,各种新疫苗不断研制成功。疫苗大体分为: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单价疫苗、多价疫苗、混合疫苗、同源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不同的疫苗有不同剂型与物理特性。使得疫苗失效,造成免疫失败的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疫苗的采购、运输和保存不善

阳光的直射、保存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疫苗瓶的密封度、超过了有效期限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疫苗的效价不足与失效。很多的疫苗都有严格的冷链保护,在疫苗的运输与保存中,必须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上的要求执行保护。同时应对保存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防止设备工作的误差达不到保存的要求。

1.2 疫苗的本身缺陷

1.2.1 现在许多病原都有多个血清型和血清亚型,同时还存在病毒的变异,如猪的链球菌荚膜抗原血清型就有35 种以上,并且这些疾病是经常困扰猪场的常见病,不同血清型不交叉保护。而唯一能控制疾病的办法就是采用自家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1.2.2 疫苗在生产过程被污染,如许多的细胞疫苗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要使用到犊牛血清,如果犊牛的血清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所污染,可造成此病毒在猪场流行,在猪场出现猪瘟类似症状。

1.2.3 疫苗的品质存在问题,一方面是疫苗质量差,一方面是疫苗的佐剂质量效差,使动物在使用后出现大的应激,造成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因此针对不同的疾病,应选择相对权威的生产厂家,以得到品质的保障。

1.3 疫苗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

1.3.1 疫苗稀释液不当,疫苗的稀释液没有进行严格消毒或受到污染、有杂质、浓度不对等破坏或降低了疫苗的效价与免疫原性。

1.3.2 接种器械的消毒不严,注射时不能做到一猪一针头,遇到潜伏感染的猪只,免疫接种就成了带毒传播。

1.3.3 注射部位的消毒不当,接种时对注射部位采用碘酒消毒,不用酒精脱碘,或碘酊未干就进行注射,碘酊与疫苗接触后,使疫苗受到破坏。

1.3.4 同时进行两种以上的疫苗接种,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特异性,会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

1.3.5 接种注射途径错误或操作不熟练,各种疫苗都有其特定的接种途径,如猪的喘气病弱毒苗需要肺内注射,疫苗不能进入肺内,将起不到免疫作用。肌肉注射时,如猪只的背膘厚,不能将疫苗注射到肌肉内,而是注射在脂肪内,将同样达不到免疫效果。

1.3.6 有些疫苗为油剂,十分容易使注射器定量器失灵,造成注射计量不准确。

1.3.7 免疫过程中出现洒漏或漏注。

1.3.8 疫苗配置过程中混入配伍禁忌的药物与其他疫苗。

1.4 疫苗的剂量使用不当

疫苗使用剂量过低则影响效力,过大又可能引起免疫耐受或免疫麻痹。

2 免疫程序

制订猪场的合理免疫程序,是猪场对特定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没有合理的程序,免疫必然失败。制定适合本场特点的免疫程序,不能到书上与场外来照搬照抄,应建立在本场对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猪群的种类以及生产情况等的调研,同时要对本场免疫抗体或母源抗体的监测基础上进行制定。在制定猪场的免疫程序应重点考虑三方面:

2.1 母源抗体的影响,经过接种疫苗的母猪,可以在产后以初乳形式将抗体传给哺乳仔猪,使仔猪得到被动免疫。因而在仔猪被动免疫期间,接种疫苗不能使仔猪产生自身抗体,即使应答也相对效弱,因此应等仔猪的母源抗体消退后,才能进行免疫接种。

2.2 抗原的竞争,也就是免疫干扰。一是同时接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苗时,动物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降低。如猪瘟与蓝耳病疫苗的接种,应间隔一周以上为好。二是猪场在免疫接种后的短时期内感染病毒,由于有抗原竞争使的机体不能产生免疫应答,造成猪场的发病情况比不接种时更为严重。

2.3 免疫间隔时间的确定,有些猪场认为免疫的次数越多、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但很容易引起机体的免疫耐受,因而同类疫苗重复免疫间隔不得少于14天以上。同时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免疫接种的份量应高于前次份量。

2.4 加强猪场抗体水平监测,及时了解猪场的猪群免疫力与野毒感染情况,为制订合理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3 生理状况

为了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我们因着重思考一下动物机体的本身生理特点与生理状况:

3.1 遗传因素,不同品种、同品种不同个体的猪只对疫苗反映的强度存在差异。

3.2 疾病因素,猪场中的一些疾病,如圆环病毒(PCV)、蓝耳病(PRRS)、气喘病(PMS)、副嗜血杆菌(HP)等免疫缺陷性疾病,能损害机体的免疫器官,降低了机体免疫应答能力。

3.3 治疗因素,机体生病治疗中正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物,引起抗原受损或免疫抑制。

3.4 潜伏因素,在免疫接种前,疾病已进入无表现的潜伏期,进行免疫只会促进疾病的爆发,在此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灭活苗。

4 营养

4.1 动物机体在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的情况下,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

4.2 饲喂饲料中含有霉菌毒素,降低或抑制了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如呕吐毒素与T-2 毒素对免疫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 药 物

在养猪过程中使用的性激素、激素类、抗生素、磺胺类、消毒剂等药物或添加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因此在免疫接种的前后10天内,要限制使用这些药物。

6 饲养管理与环境

猪场的湿度、温度、密度、通风、卫生、有害气体的浓度、噪音、光照、饮水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处理不好,都会给猪只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对猪只的免疫细胞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增加了免疫球蛋白的分解代谢,从而对免疫应答产生不良影响。

猪场的饲养管理搞的好,就可大大减少猪只的发病机会,就是抗体水平不高的猪只也能得到保护。如果猪场环境差,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就是抗体水平较高的猪群同样也有发病的。虽然多次的免疫可以提高猪群的抗体水平,但并不是疾病防治要达到的目标,因为高免疫力对动物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应激,会使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因此搞好环境与疫苗接种在猪场疫病防治中同等重要。

综上所述,一种疾病的免疫失败不是单方面的因素所能导致的,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在寻找免疫失败的原因时,应树立多病因论的观点,对猪群的疫苗、免疫程序、营养、生理状况、药物与毒素、饲养管理、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发现主要矛盾的所在,从而得到客观、科学的解决办法。 □

[1] 吴同山.集约化养猪实用技术手册[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2] 李 芸.疫病控制策略[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 杨 平,庞全海.猪群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06(5):34~35.

[5] 潘学斌.猪群免疫失败的原因[J].畜牧市场,2006,(11):63.

[6] 孙振龙.猪瘟免疫失败原因及对策[J].河南科技,2008(22):33.

[7] 张 东,刘兆合,免疫失败的原因与采取的主要对策[J].农家之友,2008(18):7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