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福州市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时间:2024-05-28

文/ 叶倩倩

【导读】 本文分析了福州市橄榄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福州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与对策。

福州市橄榄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品种结构混乱、受众渠道狭窄、品牌知名度不高以及市场定位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在当前形势下,为了推动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福州橄榄品牌竞争力,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应该顺势而为,实施优质化发展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和品质提升,从而树立起消费者对福州橄榄品牌的信任和认可,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为此,笔者对福州市橄榄产业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福州市橄榄产业及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产业发展优势

栽培历史悠久。橄榄是福州市的传统名果,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质,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早在汉朝的《三辅黄图》中就有相关记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福州的地方志和物产记录也多次提及橄榄,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橄榄的名声在唐代就已经传遍全国,在欧阳修的《新唐书》(1060 年)中正式列入贡品[1-2]。除了唐代,《游宦纪闻》(1223 年)和宋梁克家的文章中也有关于福州橄榄的记载。这些历史文献充分证明了福州橄榄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生长环境优越,品质独特。橄榄属于亚热带常绿果树,生长在南亚热带北缘地区,只要不受冻害,其产量高,鲜果品质好[2-3]。福州位于闽江下游两岸,是中国橄榄分布最北的规模种植区,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橄榄的生长,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使得橄榄树能够充分利用光照和水分资源,实现高效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产量。同时,福州的土壤富含有机质,为橄榄的根系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进一步促进了橄榄的生长和发育,果实品质也很优秀。

二、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大。2022 年福建省橄榄种植面积8 448 hm2,年产量13.8 万t,均居全国第一。福州市是福建橄榄的主产区,种植面积8 000 hm2,年总产量12 万t,分别占全省的94.7%和86.96%。福州橄榄种植主要集中在闽侯县和闽清县的闽江沿岸,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集中种植区[4]。目前已形成以闽江两岸为种植中心,逐渐向周边辐射的橄榄产业带。

结构不断优化。福州橄榄栽培品种主要为长营、惠圆、檀香、自来圆等4 大品种群。近十年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长营、惠圆、檀香、自来圆4 大品种群种植比例由之前的60%、20%、10%、10%,调整为目前的85%、10%、2%、3%[2-3,5]。同时,从长营变异单株中选育出了“灵峰”“梅埔2 号”等香气好、肉质脆、纤维少、汁多、涩味低、回甘好的鲜食新品种,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目前通过高位嫁接新技术,品种不断改良,鲜食品种主要为灵峰、檀香、清榄2 号,加工品种主要为长营、惠园、自来园[6]。

加工产品较为丰富。福州橄榄加工业基础良好,拥有以福州大世界橄榄为代表的多家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达2 万多t,产品以饮料、果脯为主,其中赛园蜜饯、大世界橄榄汁等产品畅销国内大中小城市,部分远销世界各地,产值达6亿元[7]。

品牌建设效果显著。橄榄是福州市的地方特色传统产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1913 年的巴拿马万国会上,福州“赛圆橄榄”就获得了金质优胜奖。“福州橄榄” 2010 年获原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11 年获得原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福州橄榄企业商标如“大世界”“赛园”等多个以橄榄为主体商标获得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称号。福州大世界橄榄有限公司是农业部行业标准NY/T 710—2003《橄榄制品》的主要起草工作单位,该公司产品“大世界”橄榄汁饮料连续3年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传承百年的闽侯橄榄蜜饯制作技艺被列入闽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 年起“福州橄榄”参加农业部开展的中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价值为8.61 亿元,2019 年为24.62 亿元,品牌价值不断提高,2015 年进入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第97 名),2019 年列第30 名。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品种混杂、产业化水平低。由于传统的橄榄育苗方式多采用种子繁育,后代性状易发生变异,形成多个品种群,随着繁育代数的增加,以及缺乏稳定的苗木企业,出现名称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从而给橄榄的品质控制和品牌维护增加难度,严重制约了橄榄的产业化发展水平。

精深加工水平低、整体效益不高。随着橄榄种植成本不断提高,致使加工原料减少,加工成本增加,同时,目前橄榄的加工仍以传统的橄榄蜜饯、冰橄榄、橄榄汁等产品为主,市场需求有限,增值潜力较低。橄榄功能性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生产滞后,导致橄榄的整体效益不高。

有影响力、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较少。在福州橄榄区域公用品牌中,知名度高的企业品牌,如“大世界”“赛园”“振园”和“百园”等中华老字号加工企业品牌占有量有待提高,同时鲜食橄榄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优质产品品牌,品牌作用力不强。

产品相关标准亟待制定,市场监管不到位。现有鲜食橄榄及橄榄深加工产品缺乏相应的标准,给市场监管带来困难。如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自称“甜橄榄”的鲜食橄榄,实际上是对鲜果添加了某种“甜味”的东西,市场缺乏监管机制与手段;有的为了延长橄榄的储存期和保鲜期,也用了某种添加剂,这些“添加剂”都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亟待制定相关的标准予以规范和制止。

四、品牌发展对策

紧紧围绕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目标,针对福州市橄榄产业出现的新需求、新问题,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夯实基础,补足短板,促进福州橄榄产业绿色发展和产业链全面升级。

推进品种培优。一是与科研机构或院所合作,开展福州橄榄的品种分子检测,梳理品种序列,便于橄榄品种选育工作;二是针对优良橄榄品种选育周期较长的特点,建议选择同一试验区进行不同品种或品系橄榄的示范性试验,加快橄榄优质品系的选育速度;三是可以适当从外地引进适宜本地气候和环境特点的橄榄优良品种,促进福州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竞争力。

推进品质提升。一是加快橄榄品种结构调整和提高栽培管理技术。福州目前面临着橄榄品种结构不均衡的情况,小果型长营品种种植面积过大,优质鲜食品种和加工专用品种少,加速橄榄品种结构调整非常重要。根据目前的供需关系,合理调整鲜食品种和加工品种的种植比例,鼓励生产企业转型,建立多样化模式,保障原材料的供给。坚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大对经济效益好的鲜食橄榄品种的推广,在现有的市场基础上,不断引导消费者对鲜食橄榄市场的重视。优化建设福州橄榄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行绿色安全种植方式,生产绿色优质安全橄榄产品,增强产品竞争力。二是加大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制定相关产业标准。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农户之间的合作,以科技引领福州橄榄加工突破,加大对橄榄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制定适合福州橄榄产业链发展的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推动橄榄产业链延伸,促进橄榄产业健康发展。

推进品牌打造。一是深度挖掘福州橄榄文化,打造福州橄榄品牌。品牌建设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开拓市场的重要举措。橄榄是福州的传统名果,历史悠久,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故事传说。要深度挖掘福州橄榄文化,塑造品牌形象,推进品牌建设,提高“福州橄榄”知名度,增强福州橄榄产业竞争力。二是运用网络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针对目前橄榄销售主要依托线下销售、线上销售少的现状,打造不同模式的电商平台,进行供销信息、农药标准、最新政策的发布,保证市场、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对称;通过农户自建的公众号销售,靠口碑进行高端销售;通过“天猫”“京东”等购物平台,进行长期的、相对稳定的产品销售;通过“抖音”“网红直播”等销售模式,扩大消费群体,推广平价销售,吸引更多的采购商到原产地进行收购。深入挖掘福州橄榄品牌禀赋,打造品牌IP 系列,利用各种展会、电商等平台,推荐品牌营销,参加国际知名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

推进标准化生产。选择生产规模大、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基地建设核心生产基地,进一步改善福州橄榄生产及配套设施条件,推行绿色化、清洁化生产模式,结合品种改良、绿色生态、高效农机、新型包装等各种手段,提升福州橄榄这一地标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生产种植全部按照《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要求生产。

持续强化产品质量监管。推动建立完善“福州橄榄” 农产品地理标志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要求福州橄榄所有授标产品100%纳入福建省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同时,结合福州橄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营销、监管、服务水平。

宣传新“三品一标”,促进橄榄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橄榄产业利用绿化闽江的政策,得到稳步发展,在闽江两岸的闽清、长乐、闽侯、连江等地建立了橄榄产业带,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集中产区,截至2022 年福建市种植面积8 000 hm2,年总产量12 万t,橄榄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推行新“三品一标”政策,推动福州橄榄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增加优质橄榄产品供给,促进福州橄榄全产业链建设升级。新“三品一标”的提出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标志,同时是福州橄榄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战略选择。努力宣传、贯彻、实施福州橄榄新“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将会加快提升橄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更好更快地促进橄榄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