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科技动态·试验”栏目责任编辑:董朝菊
据《果树学报》2019年第7期《授粉对板栗胚胎细胞发育的影响》(作者赵志珩等)报道,为研究板栗花粉直感效应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云南板栗品种“云富”和“云良”,北方板栗品种“燕山红”及“燕龙”4个板栗品种为材料,通过控制授粉实验,观察不同授粉组合胚胎发育情况。
结果表明,在同一正交组合中,以果实成熟早的品种的花粉授粉的胚胎发育也早。不同授粉组合在不同时期胚乳核细胞的横纵径差异皆达显著。不同组合同一发育时期子叶细胞横纵径差异不大,且子叶细胞横纵径的发育进程与成熟时坚果的大小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同一母本的授粉组合中,杂交授粉的板栗坚果大小均大于自交授粉。综上所述,板栗杂交优势明显,在生产实践中可用早熟品种进行授粉使果实成熟早,还可以利用南北方果实口感及大小来改良果实品质,提高板栗整体的经济价值。
(王世明/摘录)
据《浙江农业科学》2019年第7期《不同传粉方式对蓝莓品质提升效果的影响》(作者赵东绪等)报道,以蓝莓品种“蓝羽”“薄雾”“奥尼尔”为试验材料,研究对比无蜂授粉、意蜂授粉和中蜂授粉对其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比无蜂授粉,通过蜜蜂授粉可以极显著提升蓝莓着果率,提升比例为26.2%~44.9%,效果明显。但在提高着果率的同时,蜜蜂授粉使“薄雾”蓝莓果实纵径、横径和单粒重显著降低。不同授粉方式下,蓝莓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花青素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性不同,对比无蜂授粉,蜜蜂授粉方式下“薄雾”“蓝羽”的果实糖度提升,酸度下降,果实风味品质提升效果明显。不同授粉方式下“蓝羽”“奥尼尔”的花青素含量在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薄雾”品种中蜂组花青素含量显著低于意蜂组和无蜂组。3个试验品种中,“奥尼尔”品种意蜂授粉组花青素含量最高,为0.53 mg/g;“薄雾”中蜂授粉组的花青素含量最低,为0.08 mg/g。
(王世明/摘录)
据《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13期《赤霉素对越桔杂交种子萌发的影响》(作者徐振彪)报道,用赤霉素对不同杂交组合的越桔种子进行处理,探究了赤霉素对越桔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赤霉素处理后,以母本艾利奥特与父本泽西杂交所得的种子的萌发率最高,达16%;但以艾利奥特做父本与母本泽西杂交所得种子,经赤霉素处理后不能发芽。在蓝丰与瑞卡的杂交后代中,正反交种子发芽也有区别。蓝丰做母本与瑞卡杂交的种子,用赤霉素处理后萌发率为2%;但以蓝丰为父本与瑞卡杂交,所得种子用赤霉素处理后萌发率为0。赤霉素对其他杂交组合所得越桔种子影响也不尽相同。越桔种间杂交种子发育不良,萌发率偏低时,可以通过赤霉素处理增加杂交种子发芽率,缩短杂交植株获取时间。但不同的基因型对赤霉素响应不同,是通过赤霉素处理催生越桔种子发芽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王世明/摘录)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05.056), 来自日本盛冈市果树和茶科学研究所苹果研究中心的Hiroshi Iwanami等人提出了基于预测花芽形成模型的苹果疏果策略。规律种植对于提高苹果的果实品质和盈利能力非常重要。为了确定每年使花芽形成率保持恒定的疏果目标,研究人员研究了产量负荷(CL)与花芽形成率(RF)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根据CL预测RF变化的模型。由于Gompertz曲线非常适合两年生和连续着果的果树第二年RF与当年RF之间的关系,因此,研究人员基于Gompertz曲线的方程开发了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可以区分不同品种的花芽分化的难易程度。当树木为10年生时,Morinokagayaki的次年RF将为0.9或更高,即使CL调整为树干横截面积(TCA)8个果实/cm2。另一方面,富士苹果树在同一CL下显示两年一次的着果周期。当在每年开花后30天将CL调整为每个花簇2个果实时,预计Morinokagayaki苹果的产量在7年后保持每株树约200个果实。对于富士苹果,有必要每年将CL限制在每簇约0.5个果实以获得稳定的产量。该模型可以估计隔年着果的概率,这是一个可以在品种之间进行比较的参数,并根据细化管理预测RF的波动。因此,该模型对种植者来说非常有用,可以为作物负载管理制定相应的策略。 (周 洲/摘译)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567),来自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金斯维尔柑桔中心的Catherine R.Simpson等人研究了不同果园保水措施对葡萄柚幼树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水土保持措施 (如塑料网地面覆盖和抬高种植床等)来改善柑桔的可持续发展的效果目前尚未得到彻底评估。为了确定这些实践措施对葡萄柚的生长、果实产量和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种植后连续5年对Rio Red葡萄柚园进行监测。
在4种水土保持措施下种植葡萄柚,其中包括传统栽植方法(不覆网,也不抬高种植床)、覆网但不抬高的种植床、不覆网但抬高的种植床和覆网抬高的种植床。覆网增加了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与未覆网相比,苗木生长速率和产量更高。将种植床抬高至比周围田地高约45 cm,减少了灌溉造成的土壤沉积并改善了土壤性质,但与未抬高的种植床相比,由于改善了重黏土的水渗透,土壤湿度出现波动。虽然覆网对产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易出现大小年,果实个头偏小,果实更甜。传统的种植方法树体较小,产量适中,且相对稳定,每年略有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在柑桔或其他果树生产中采用塑料网地面覆盖可以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保持水土。
(周 洲/摘译)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589),来自西班牙莱里达农业食品科技园的M.Bernat等人研究了核果在冷藏和浸水处理时感染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风险。桃褐腐病菌(Moniliniaspp.)是造成核果采后损失的主要病原体。一些研究已经检验了Moniliniaspp.的田间感染条件,但有关采后感染条件的信息非常有限。在冷藏室贮存1天或在水箱中浸泡是水果采后最常见的处理操作。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冷藏和浸水作业期间两个桃品种和一个油桃品种感染M.fructicola的风险。
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新的干燥接种方法接种M.fructicola,使用一组水果作为对照以证明在20℃、60%相对湿度 (RH)下果实不能感染病菌,然而,该病害在被感染时已经有所发展。
此外,M.fructicola能够在20℃、100%相对湿度环境下侵染果实并形成病害。在0℃、100%RH或4℃、100%RH的条件下,表面存在M.fructicola分生孢子长达30天的水果并不构成严重的感染风险,分别只有3.3%和3.8%水果被感染。
总体而言,所有浸水操作测试的处理都为M.fructicola的侵染提供了最佳条件,不管是表面干燥时接种或将水果浸泡在受分生孢子污染的水中。此外,当将水果浸入不含M.fructicola分生孢子的水中时,采后操作则为已经产生的感染的发展提供了最佳条件。 (周 洲/摘译)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586),来自西班牙莱里达农业食品科技园的Ignasi Iglesias等人研究了砧木对炎热气候条件下生长的Big Top油桃果实的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本研究连续两个季度评估了嫁接在20种李属砧木上的Big Top油桃果实品质的稳定性,包括果实重量、果实矿物质元素和化学成分,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单糖、单种有机酸、总抗坏血酸含量、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等。
对于大多数评估的性状,砧木是变异性的主要来源,而对于Mg、苹果酸和柠檬酸以及葡萄糖,大多数变异性在多年内被观察到。同样,年份和砧木相互作用对大多数性状 (21个中的14个)的影响并不大,大多数砧木的响应方式与天气条件的变化相似。一些重要的微量和大量营养元素如 Ca、Mg、Fe、Zn,以及与味道(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或健康(抗氧化能力)相关的化合物显示出受砧木与年份的不同影响,表明天气条件可能是选择油桃品种的砧木的限制因素。
总体而言,该研究的结果表明,樱桃和李的杂交种Krimsk-1和桃、李杂交的PS砧木是Big Top油桃最合适的砧木。无论天气条件如何,两种砧木均能使Big Top油桃的糖分、抗坏血酸、抗氧化活性和TPC保持相对稳定。此外,砧木IRTA-1和Rootpac-20也使Big Top保持良好的果实品质和化学特性。 (周 洲/摘译)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564),来自伊朗Kohgiluyeh和Boyerahmad农业和自然资源研究和教育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了UVB和UV-C的组合方法对桃果实采后腐烂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快速成熟和采后腐烂是影响桃果实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采后UV照射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可以降低腐烂率和延长果实贮藏期的方法。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强度 (0.36和0.72 kJ/m2)和持续时间(10、20 分钟)的紫外线照射(UV-B和UV-C)单独或联合处理对4℃下贮存25天的桃的重量损失、维生素C、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TSS)、质地坚固度,总酚化合物(TPC)、可滴定酸和感官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UV处理(UV-B,UV-C,UV-B+UV-C)对长期贮藏后的桃果实有显著的积极作用(P<0.001)。与 UV-B处理相比,UV-C处理改善了整个贮存期间的理化特性和感官特性(P<0.001)。总体而言,与对照相比,UV-C+UV-B 处理(28.8 kJ/m2)显示出最佳效果,并且桃重量损失、腐烂率和TSS分别减少22.1%、290%和10%,并且果实维生素C、硬度、TPC、可滴定酸、pH值分别增加 34.78%、22.82%、4.7%、92.85%和 17.77%。 此外,通过上述处理获得了所需的感官特性。由于保持品质和延长保质期,UV-C+UV-B处理可被视为长期保存桃果实的高性能预处理方法。
(周 洲/摘译)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616),来自印度旁遮普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贮存前外源施用硼酸对梨 (品种为Patharnakh)的耐贮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梨果实浸入不同浓度(0、1%、2%、3%)硼酸水溶液中5分钟,然后在0~1℃、90%~95%相对湿度环境下贮存70天。
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硼酸处理延缓了果实颜色变化及可滴定酸(TA)和可溶性固形物 (TSS)的下降,并通过抑制果胶甲基化酶(PME)和纤维素酶等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而延缓了果实硬度下降。与对照相比,3%硼酸处理的梨果实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保留了较高的总酚含量(TPC)。在贮存结束时,所有硼酸处理组果实显示出比对照显著更好的感官品质。此外,相关性和回归分析表明,许多质量属性是相互依赖的。可以得出结论,采后浸渍硼酸(3%)处理对于延长Patharnakh梨果实的贮藏寿命是最有效的。 (周 洲/摘译)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549),来自国家园艺和草药科学研究所韩国梨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国际运输和贮藏后的早熟Wonhwang梨果实品质受到幼果阶段施用赤霉素(GA4+7)的负面影响,但通过采后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可以改善。早熟Wonhwang梨采后和短期贮存期间可以产生许多生理性障碍,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幼果阶段施用赤霉素(GA4+7)、采后 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预处理或1-MCP+预处理对贮存在商业贮存设施中然后从韩国运往中国台湾的Wonhwang梨果实品质及生理性障碍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GA4+7处理减少了鲜果重量损失,但与其他处理相比,果实硬度降低。与其他处理相比,1-MCP处理在保质期内保持了较好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在处理之间没有差异。与其他处理相比,GA4+7处理果实的可滴定酸(TA)最低,1-MCP处理的相对较高。在保质期内,处理不影响组织亮度(L*),但1-MCP处理的果实比预处理或GA4+7处理的更高。仅在GA4+7处理的果实中检测到果皮染色现象。与其他处理相比,1-MCP处理降低了果肉褐变、果核褐变、水浸和空心的程度。总体而言,与GA4+7或预处理相比,1-MCP处理的早熟Wonhwang亚洲梨能够保持果实硬度并降低国际贸易中生理性障碍的严重程度。 (周 洲/摘译)
据《落叶果树》2019年第4期《缩短童期的措施对红茄梨实生苗根、叶中激素的影响》(作者王兆龙等)报道,对红茄梨2年生实生苗实施拉枝、主干2次倒贴皮、植株喷PBO 300倍液等3种处理,研究不同措施对根和叶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拉枝使根、叶中的生长素、脱落酸含量均显著下降,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含量均显著上升;倒贴皮使根、叶中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含量均明显下降;喷PBO 300倍液使根、叶中生长素、赤霉素含量均明显下降,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含量均明显上升。根中的各种植物激素含量都低于叶片中的含量。根、叶中的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之和与脱落酸的比值大小均为拉枝>对照>倒贴皮>喷PBO,由此可知,拉枝会促进叶与根的生长,倒贴皮和喷PBO 300倍液会限制根与叶的生长。
(王世明/摘录)
据《中国农学通报》2019年第20期《蚯蚓粪肥对玉露香梨果实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的影响》(作者刘丽等)报道,为探讨施用蚯蚓粪肥配缓释肥对玉露香梨果实品质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连续3年对香梨果园设置不施肥、施牛粪堆制肥和施蚯蚓粪肥配缓释肥3种施肥处理,对比不同处理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并对果实品质和土壤综合肥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同施用牛粪堆制肥相比,梨园施用蚯蚓粪肥和缓释肥,果糖含量提高1.93%,维生素C提高10.90%,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20.99%;土壤有机质提高19.59%,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6.087 μmol/g),脲酶活性显著提高(1.249 mg/g)。土壤综合肥力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中果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香梨果园连续施用蚯蚓粪配施缓释肥4 kg/株,较施用牛粪堆制肥组提高了土壤的综合肥力,在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的同时,亦提高了香梨的果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改善了香梨的果实品质。 (王世明/摘录)
据《农学学报》2019年第7期《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樱桃矮化砧木YT101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作者王红宁等)报道,为确定樱桃矮化砧木YT101嫩枝扦插的最优生根剂配方,解决该砧木扦插成活率低的难题,以樱桃矮化砧木YT101嫩枝插条为试材,采用不同种类、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研究其对樱桃砧木扦插生根的影响。
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可以极显著提高矮化砧木的生根率,其中以IBA 1 g/L处理的效果最佳,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浸泡时间长短对插条的生根率、根系长度等指标影响不大,根系数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影响程度在1条以内。生产中考虑到实用性和简便易行的原则,选择5分钟为宜,若批量生产则速蘸处理更为适合。1 g/L IBA速蘸处理3类砧木,与吉塞拉5号和吉塞拉6号相比,YT101的生根率、根系数量、根系长度均最大,分别达到96.46%、23.73条和17.71 cm。
(王世明/摘录)
据《浙江农业学报》2019年第7期《生物有机肥对杨梅凋萎病防控及其树势恢复的影响》(作者林瑞等)报道,凋萎病是目前杨梅产业最主要的病害。试验研究鸡粪复合菌肥、羊粪复合菌肥和蚯蚓粪复合菌肥3种生物有机肥对该病害的防控效果及其树势恢复的影响。
结果表明,施用3种生物有机肥对凋萎病的防效达35.2%~49.6%。3种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树体叶片氮、钾、铁、铜、锌、钙、锰的含量均比对照高;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和氮、磷、钾、硫、硼、锌、铜等土壤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植株梢粗、叶长、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高15.0%~24.5%、4.3%~12.7%、1.4%~6.5%和 40.2%~81.3%;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10.2%~19.0%、0.3%~23.9%和 3.3%~11.2%,可滴定酸比对照降低2.2%~22.0%。综上所述,生物有机肥可减轻杨梅凋萎病的发生,促进杨梅植株树势恢复,提升果实品质,建议适量施用生物有机肥作为基肥。 (王世明/摘录)
据《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13期《四川省猕猴桃贮藏期炭疽病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作者胡容平等)报道,通过明确四川省猕猴桃主产区果实采后炭疽病致病的主要原因及条件,筛选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选取不同温度、光照、湿度、pH值、碳源和氮源等条件以确定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分别选取50%多菌灵、65%代森锌、50%乙烯菌核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800倍液、1 000倍液,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药剂不同浓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猕猴桃炭疽病最适宜的菌丝生长温度为25℃,最适宜菌丝生长的湿度为30%和70%,pH值为6时菌落直径最大,菌丝生长相对最快,病原菌对光照条件不敏感,猕猴桃炭疽病菌在以麦芽糖为碳源时生长最快,以乳糖为碳源时生长最慢;以蛋白胨为氮源时生长最快,在硫酸铵上生长最慢,且菌落畸形。高效低毒试验表明,50%多菌灵、65%代森锌、50%乙烯菌核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种杀菌剂对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中间致死浓度差异显著,代森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炭疽病菌分生孢子效果最好的是65%代森锌1 000倍液,EC50为 2.9 μg/mL。 (王世明/摘录)
据《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12期《中华猕猴桃控制授粉对果实性状的影响》(作者杨瑞平等)报道,为了研究中华猕猴桃控制授粉对果实性状的影响,以猕猴桃品种脐红、Herd-1、Jin-2为试验材料, 设剪留柱头 0、2、5、8、11、14、17、22、27和32个共10个处理,以全部柱头授粉为对照,收获后测量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种子数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测定显示,随授粉柱头数量增加,单果质量迅速增加,当脐红授粉柱头≥8个时,单果质量为87.3~97.5 g,与全部柱头授粉 (CK)的单果质量91.3 g无明显差异;Herd-1与Jin-2授粉柱头≥17个时,单果质量43.3~47.6 g,与对照的单果质量48.3 g无明显差异。果形指数也随着授粉柱头数量的增加而变大,授粉柱头为5~11个时,果形指数为1.10~1.31,低于全部柱头授粉 (CK)的果形指数值1.33;当授粉柱头≥14个时,果形指数1.29~1.33,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种子的数量与单果质量变化基本一致。综上所述,从产量因素和商品性指标看,中华猕猴桃人工充分授粉的柱头数量指标以14为最佳,高于14,会增加花粉的使用量,低于11,会降低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种子数量,造成减产和商品性下降。
(王世明/摘录)
据《中国果树》2019年第4期《不同采收期对软枣猕猴桃采后品质和细胞壁降解的影响》(作者连政等)报道,为了科学准确判断软枣猕猴桃果实采收期,以桓优1号软枣猕猴桃品种为试材,在常规采收日(盛花后 110天)前 0、5、10、15、20、25、30 天采收, 测定了软枣猕猴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并探讨了细胞壁成分和相关降解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从常规采收日前20天开始单果质量增重幅度较小,在常规采收日前15天总果胶、半纤维素含量大幅下降,水溶性果胶含量在常规采收日前10天以后缓慢增加,而其他可溶性果胶成分则在常规采收日前5天以后迅速增加,纤维素含量在常规采收日前15~20天缓慢下降,在常规采收日前5天迅速增加然后下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常规采收日前15天迅速增加然后保持平稳,β-半乳糖苷酶 (β-Gal)活性在常规采收日前10天开始缓慢增加,纤维素酶活性则一直缓慢增加,在常规采收日前5天以后迅速增加。综上所述,软枣猕猴桃果实如需长时间运输或贮藏,宜在常规采收日前20天(盛花后90天左右)采收;直接上市则宜在常规采收日前5天采收。 (王世明/摘录)
据《中国果树》2019年第4期《低温胁迫下外源一氧化氮对仁用杏花器官的影响》(作者赵子媛等)报道,为探讨低温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一氧化氮(NO)对仁用杏花器官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选用仁用杏优一品种的花器官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喷施 0.1、0.2、0.3、0.4、0.5 mmol/L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研究经-2℃低温胁迫4小时后仁用杏花器官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 果表 明, 与对 照相 比 ,0.1、0.2、0.3、0.4、0.5 mmol/L SNP处理使仁用杏花器官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了2.95%、8.61%、11.96%、17.92%和8.33%,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 低 了 6.19% 、10.34% 、21.24% 、28.13% 和14.11%,H2O2含量分别降低了 4.21%、8.19%、9.58%、13.72%和7.79%,O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了 39.29%、46.43%、58.33%、65.48%和 55.95%;不同浓度SNP处理可提高花器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从而缓解低温对仁用杏花器官的伤害,提高其抗寒性。综上所述,SNP浓度为0.4 mmol/L时效果最佳。(王世明/摘录)
据《中国果树》2019年第4期《修剪时期对核桃伤流及树体生长的影响》(作者白岗栓等)报道,核桃树休眠期间修剪伤流严重,为了减少伤流,在秦岭山区以休眠期修剪为对照,在核桃落叶前、萌芽前及萌芽后进行修剪,监测不同修剪时期对枝条伤流量、剪口枯枝长度、萌芽率、成枝率、枝条生长情况及结果情况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休眠期(对照)修剪的伤流量最大且持续时期最长,且极显著高于萌芽前修剪;与休眠期(对照)相比,3个修剪时期的剪口枯枝长度均显著或极显著减小;落叶前和休眠期(对照)修剪的萌芽率均较高,萌芽前修剪居中,萌芽后修剪的较低;萌芽前修剪的成枝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修剪时期;萌芽前修剪的雌花序数、雌花数、结果数、翌年结果母枝数均高于其他修剪时期,且1年生枝长势最好。综上所述,推荐秦岭山区核桃在萌芽前15天左右进行修剪,可减少伤流,提高核桃产量,促进枝条生长。
(王世明/摘录)
据《北方园艺》2019年第14期《高垄内嵌式栽培基质组成对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杨佳佳等)报道,以草莓品种甜查理为试材,河沙、草炭、甘草渣、牛粪为无土栽培基质原料,设计了高垄内嵌式基质栽培的基质组成处理,处理Ⅰ为草炭︰蛭石︰珍珠岩=6︰1︰1(CK);处理Ⅱ为河砂︰草炭︰牛粪=6︰1︰1;处理Ⅲ为河砂︰甘草渣︰牛粪=6︰1︰1;处理Ⅳ为河砂︰甘草渣︰牛粪=12︰1︰1。通过在日光温室的试验,记录草莓的光合特性、生长指标、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综合分析得出最优的基质组成,旨在筛选适合新疆当地效益好、成本低的草莓无土栽培基质配方。
结果表明,处理Ⅲ草莓的光合特性最好,叶面积生长最快;处理Ⅰ、Ⅲ的植株茎粗最大株高最优;处理Ⅲ的草莓果实产量最高,品质较好。综上所述,处理Ⅲ基质组成表现最优,可以作为新疆设施高垄内嵌式基质草莓栽培的基质组成配方。 (王世明/摘录)
据《北方园艺》2019年第14期《施氮量对葡萄幼苗叶片蔗糖和淀粉代谢的影响》(作者杨湘等)报道,以1年生维多利亚葡萄幼苗为试材,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4个不同施氮量(按每盆纯氮计)处理,即 0 mg(CK)、150 mg(T1)、300 mg(T2)和 450 mg(T3)),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葡萄幼苗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显著提高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SSs)活性,各处理 SPS 活性大小为 T2>T3>T1>CK, 其中 T2、T3处理显著高于CK、T1处理,施氮量对SSs活性影响不大;蔗糖合成酶降解方向(SSd)活性明显高于SSs活性,蔗糖合成酶净活力表现为降解蔗糖方向。 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施氮能显著提高AI活性。不同量氮处理能显著提高淀粉磷酸化酶(SP)活性,施氮减缓 α-淀粉酶(α-amy)活性的上升,T2处理增加β-淀粉酶(β-amy)和总淀粉酶活性。综上所述,施氮能增加葡萄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提高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葡萄幼苗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代谢,其中T2处理效果较优。 (王世明/摘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