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黄瓜山的富硒梨熟了传统果业的转型升级与思考

时间:2024-05-28

文/张 放 李治飞 肖 田(实习)

2013年7月4日,重庆市永川区吉安镇召开富硒功能梨开园新闻发布会,通过20余家新闻媒体,向市内外消费者隆重推介当地即将大批量成熟上市的富硒功能梨。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了此次新闻发布会,参观了吉安镇黄瓜山富硒梨生产基地,品尝了刚刚采摘下来的富硒黄冠梨和当地近几年新近引进试栽的一批早熟梨新品种,感受了富硒种植技术给当地梨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希望。

◎种果致富,科技帮助

“种果致富,科技帮助”。这是本次富硒功能梨开园新闻发布会上吉安镇喊出的响亮口号。

吉安镇是重庆市远近闻名的“黄瓜山梨”的核心产区,也是重庆市规模种植梨面积最大的老产区之一,本刊曾对黄瓜山梨产业发展进行过深度采访报道(见2012年第9期《昨日“黄花”明日能否依旧艳?》)。据介绍,吉安镇现有各类水果近3万亩(2 000 hm2),其中,梨种植面积2万余亩(1 333.33 hm2多),梨果销售收入今天仍是当地农民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该镇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黄花梨,由于品质优、周边种植少,黄花梨种植曾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不少农户也因此走上了富裕之路。但是,随着周边地区的大量引种与推广,以及一批南方优质早熟梨新品种的不断引进,黄花梨成熟后不耐贮运、销售期短等劣势逐渐暴露出来,销售压力逐年增大,比较效益大幅下滑,农民持续增收困难。

▲永川区吉安镇富硒功能梨开园活动新闻发布会现场

为了提高梨果种植效益,破解农民增收难题,面对市场对高品质、富营养果品的强劲需求,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近年来吉安镇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与西南大学、永川区科委等单位的联系,采取三个“一点”的工作思路,调整梨产业结构,提升梨果品质,打造品牌效益农业,以期再造吉安梨产业新优势,助推农民增收致富。一是每年高换一点。引导梨农采取高接换种的措施,大力压缩老劣品种梨种植规模,已将全镇近5 000亩(333.33 hm2)黄花梨高换成黄冠梨,实现了梨果品种升级。同时,引进早八、早六、夏水和明水等国内外早熟梨品种36个试种观察,为当地梨果业产业更新换代、持续发展提供良种贮备。此次新闻发布会期间,吉安镇将当地去年高接换种、今年已部分结果的新品种梨果提供给参会人员,请大家品尝,并根据外观、口感等提出建议和意见。二是每年新栽一点。在永川区科委及相关项目的支持下,近几年吉安镇在适宜地区积极引导果农新栽、改种黄冠梨15万余株,迅速扩大黄瓜山梨产业中优良新品种的种植比例。据该镇相关人员介绍,在引种筛选取得一定成效后,今后几年吉安镇还将挑选2~3个优良品种作为黄瓜山梨主推品种,结合成熟上市时间和市场容量,在做好规模和布局规划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合理种植,延长梨果销售时间,缓解集中上市销售压力,提高梨果销售价格。三是每年富硒一点。这是近两年吉安镇为振兴当地梨果产业推出的另一个重要措施,也成为当地梨果产业当前最大的亮点。在西南大学黄麦平等专家、教授的支持下,吉安镇于2012年开始试验推广富硒功能梨种植技术,当年实施富硒种植技术的梨园面积就达2 000亩(133.33 hm2),生产以黄花梨为主的富硒梨果3 000 t。2013年,吉安镇将富硒技术重点放在近几年高换后的黄冠梨园,并按照国家AA级绿色食品标准组织梨果生产,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预计富硒黄冠梨产量可达2 000 t。

◎水果富硒,效益大增

相关检测报告显示,吉安镇2012年生产的富硒黄花梨,经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梨果硒含量达到24μg/kg;2013年生产的富硒黄冠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检测,梨果硒含量达36μg/kg。两次送检的样品均达到富硒水平。据负责富硒梨生产技术指导的黄麦平教授介绍,吉安镇富硒梨生产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每667 m2增加的药剂、人工等成本不到200元,每667 m2产值最高可达1.5万元以上,增收效益显著。据吉安镇党委书记黄海东介绍,2012年吉安镇富硒黄花梨相比普通黄花梨,每667 m2增收3 000元左右,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增收206元。据记者了解,今年吉安镇新产上市的富硒黄冠梨,果园销售价为6~8元/kg,市场零售价最高达12元/kg以上,是普通黄花梨、黄冠梨销售价格的1.5~3倍。另外,黄麦平教授今年还在重庆市南岸区广阳镇指导生产富硒SOD枇杷,送检枇杷硒含量达43.3μg/kg,富硒SOD枇杷市场售价一般的在 30~40元/kg,高的达 50~70元/kg,是普通枇杷售价的2倍以上。

这些水果中硒的含量不到万分之一,每公斤就含那么几十微克,价格却上涨了好几倍,这个神奇的“硒”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硒”并不是一个新东西,“富硒水果”也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产品。早在1817年,人类就发现了元素硒。1934年,医学上发现动物的“碱土病”和“蹒跚肓”两种疾病是由于动物吃了含硒量过高的植物引起的硒中毒。因此,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把硒当成有害元素[1]。到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才发现了硒具有预防大鼠肝坏死的作用,第一次证明了硒具有营养作用[2]。此后,又有大量的研究证明,硒对动物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7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又进一步发现,长期以来病因不明的克山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于1935年在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和大骨节病与人群处于贫硒状态有关[1]。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现代医学进一步证明,硒具有拮抗有毒有害重金属、保护肝脏,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保护心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参与光子传导并减少白内障,提高生殖机能,以及防癌治癌等多重生物医学功效[3]。在硒摄入量方面,各国推荐标准不尽相同,如英国为70μg/天,日本为88μg/天,加拿大为98~224μg/天,新西兰为56μg/天,美国为50~200μg/天;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将硒列为15种膳食营养元素之一,推荐摄入量为 50~250 μg/天[4]。

趣味削梨比赛

地壳中的硒属于稀散元素,在自然界中一般不能形成独立矿床,而以杂质状态分散于其他矿物中[5]。土壤中的硒受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影响分布极不均匀,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硒。我国除陕西、湖北、四川、贵州和湖南等省存在面积不大的高硒地区以外,有72%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6]。人体对硒的摄入,除了专用药剂外,主要是通过食物。无论是富硒地区还是缺硒地区,所生产的动植物产品中都含硒,只不过是含量多少不同而已。因此,研究硒的生理功能,开发富硒农产品,提高硒缺乏地区居民日常饮食中硒的摄入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开发出了众多的富硒食品和富硒农产品,如富硒大米、富硒面粉、富硒茶叶、富硒鸡蛋、富硒牛奶、富硒西瓜、富硒蔬菜和富硒水果等。生产富硒农产品就是通过施用含有无机硒盐化合物或有机硒鳌合物(络合物)的富硒肥料等,提高农产品中的硒含量,并使硒元素经过植物转化为生物形态和生物结构的含硒物质,提高硒的利用率与有效性[7]。

目前国内开发的富硒水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主要水果,如富硒苹果、富硒梨、富硒柑桔、富硒葡萄、富硒枇杷和富硒杨梅等,在提高消费者硒摄入水平、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为广大生产经营者提供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为我国传统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健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包括富硒水果在内的富硒农产品开发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其发展前景被许多人看好。

◎几点思考

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导致农民稳收、增收困难,除了进城务工外,普通农民大都是致富乏术。于是,作为相对高效的水果生产,便成了许多地区尤其是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首选。不过,水果市场竞争也是异常的残酷,此起彼伏、年年皆有的“卖果难”声不绝于耳,常常让许多果农黯然神伤,甚至是负债累累。物以稀为贵。在大路货价低销滞的同时,生产者便利用“新品种”来吸引消费者眼球,抢占市场先机,赢得高额回报,这也是长期以来广大水果生产经营者关注最多的内容。如今,包含富硒水果在内的功能性水果生产技术的成功研发与推广,则为他们提高水果生产经营效益提供了又一个新思路。

功能性食品一词最早于1962年由日本提出,有的国家或地区称之为健康食品、营养食品,有的国家或地区称之为改善食品,而我国称之为功能性食品或者保健食品[8]。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2005年颁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阐述,功能性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简单地讲,功能性水果开发就是通过人为手段(主要是施肥),使具有调节人体机能、促进身体健康等功能的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富集到人们食用的果品中,如硒、锌、钙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富硒水果仅是功能性水果中的一种。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多重保健功效,这已毋庸置疑。但是,硒同时也是一种有毒元素,大量吸收或富集会对动植物造成伤害,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国在《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中曾将硒作为污染物进行限量规定。随着人们对硒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入,针对大多数人均处于硒摄入不足状态的现实,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多数国家、地区已将硒从食品污染物中删除,我国卫生部在新近修订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也取消了硒的限量指标,不再将硒作为食品污染物控制。这为富硒功能性食品开发和生产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但也使得富硒功能性食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水果富硒技术是一项低成本、易操作的、相对成熟的技术,在生产中只要选择正规的富硒肥料,并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施肥,即可生产出受市场欢迎的富硒水果。不过,硒对水果品质的影响并不明显,与其他普通水果相比,在外观和口感等方面并无两样,即使水果中硒含量的多少也需要设施设备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测定。因此,富硒水果市场开拓和维护远比普通水果难度大。生产富硒水果等功能性水果,本是既有利于提高水果生产经营效益,又有益于消费者身体健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看好的阳光产业,但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社会诚信危机重重的今天,富硒功能性水果产业要实现持续高效发展,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和解决。

一是安全生产问题。硒对人体有益,但多了就有害。尽管现在国家相关标准中已取消了食物中硒的最高限量,但并不是说硒的危害性就不存在了。自然状态下生产的农产品硒含量大都较低,动物和人食用后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但是,通过人为方式添加富硒的农产品,如果对硒的形态、含量等把控不好,则很有可能对动物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分析不同形态的硒在动植物体内的富集与转化过程,大力研发对果树生长结果无影响的高效富硒肥料,确保水果中的硒易被人体吸收且无害;另一方面,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不能无限放大其作用,更不能随意加大其摄入量,水果等食品中硒的最高限量虽然已被取消,但“要多少就富集多少”的富硒水果生产口号是不严谨的,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要始终把果品的食用安全性放在第一位,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面对富硒功能性水果生产。

位于黄瓜山梨种植基地核心区的南方早熟梨气调库(2012年建成)

二是诚信经营问题。含硒的水果并一定是富硒水果,因为任何水果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硒;外观靓、口感好的水果也不一定是富硒水果,因为水果中的硒需要特定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才能“看得清”。要确保消费者花高价钱购买到真正的富硒功能性水果,在市场有效监管缺失的情况下,更多的是要依赖经营者的诚实守信。因此,一方面,我们要依靠科学技术,真正提高水果中安全、有效硒的含量,确保提供给消费者的富硒水果真正地富集了硒;另一方面,硒仅仅是对人体健康有效的微量元素之一,包括富硒水果在内的功能性农产品,只是含有某些对人体健康有益成分的“保健食品”,要提高人体健康水平,还得不偏不废,丰富食品种类,摄入其他各种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不能过分夸大其药用保健功效,要大力宣传科学富硒、安全补硒的重要性,不能让消费者认为“富硒”是经营者的一种促销宣传“噱头”,必须依靠我们的真诚去换取消费者的忠诚。

▲吉安镇印制的富硒功能梨宣传手册(每个富硒梨包装箱内都放有一张)

三是市场开拓问题。水果中的硒是人们肉眼几乎不能直接看得到、味觉亦不能直接感受到的一种微量元素。因此,一方面,富硒水果市场开拓必须另辟他径,如专销、直销等,不能给其他普通水果“混杂冒充”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实现公司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以公司的诚信和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另外,要积极探索制订包含富硒水果在内的功能性水果生产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进而推动功能性水果生产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品质提高问题。硒对水果的品质形成有没有影响,影响有多大,有没有不利影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应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与探讨。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裕的今天,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富硒水果等功能性食品作为一种越来越普及的保健食品,要赢得更多的忠实消费者,首先必须要有一流的果品品质,让人“吃起来很爽”,否则,保健功效再高,令人难以下咽的水果也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因此,在通过施肥等手段提高水果中功能性成分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品种选优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果实的外观和食用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确保功能性水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传统果业的华丽转身。

[1]张俊杰.硒的生理功能及富硒强化食品的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23(3):58-60

[2]唐粉芳,陈 文,金宗濂.硒的生理活性及保健功能[J].中国食物与营养,1996(3):28

[3]王 娟,陈晓雪,刘德兵,等.硒的生物学功效及富硒果品研究进展[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13(1):17-21

[4]彭祚全,张 欣,牟 敏,等.富硒食品含硒量范围标准的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30(1):41-43

[5]孙邦复.硒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及富硒食品的开发[J].适用技术市场,1992(1):6-8

[6]彭耀湘,陈正法.硒的生理功能及富硒水果的开发利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3):381-384

[7]冯元琦.富硒肥料、富硒食品和富硒食疗[J].化肥设计,2005,43(1):61-62

[8]王彩梅,苏安祥,杨海军.中国功能性食品现状及发展趋势[J].食品安全导刊,2012(6):52-5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