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 晁小庆 张博奇
礼泉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与渭河谷地交汇地带,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6℃,年平均降水量537~546 mm,年均无霜期214天。北山南塬,海拔402~1 467 m,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全县国土面积1 018 km2,人口 46 万(其中,农业人口38万),辖12镇、3社区、317个行政村。北部山区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是苹果最佳优生区;南部平原土壤肥沃,水利条件较好。近年来,礼泉县委、县政府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始终坚持把产业富民作为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按照“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集中抓好果品生产、包装、销售、加工等重点环节,加快科技进步,改进生产方式,积极推进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大现代化关键技术的实施力度,不断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推进果业产业化进程,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11年,全县水果面积达4.67万hm2,其中,苹果3.33 万 hm2,梨 0.53 万 hm2,石榴、葡萄、桃和杏等其他杂果0.8万hm2,果品总产量145万t,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来自果品收入,果业已成为县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礼泉县果业发展以苹果起步,随着果品市场的变化,生产中一些与市场需求不适应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为此,礼泉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调整优化果业结构作为提高现代果业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大县、实现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大打绿色品牌,明确提出“北优果、中杂果、南早熟和设施,全县发展畜牧业”的发展思路,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一村一品”建设为抓手,采取了县乡领导包抓乡镇、抓示范园建设,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送技术送资源、提供优质苗木、组织现场观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果品区域化布局和品种结构调整。一是集中建设北部优质苹果基地,首抓苹果改良,淘汰秦冠等老化品种,推广富士优系;二是突出中部旱腰带自然优势,重点发展石榴、葡萄、杏、柿等特色杂果,建设0.67万hm2石榴、0.33万hm2葡萄基地;三是稳步推进南部平原早熟苹果、优质蜜桃、设施水果基地建设。
去冬今春,全县共新发展各类水果0.77 万 hm2,其中,苹果 0.4 万 hm2,石榴 0.2 万 hm2,葡萄 333 hm2,目 前全县苹果面积基本稳定在3.33万hm2,石榴达到0.53万 hm2,葡萄0.2万hm2。通过努力,全县苹果、梨等大宗水果与桃、石榴和葡萄等特色时令水果的种植面积比达到7∶3;苹果优新良种面积达到 2.33万 hm2,早、中、晚熟品种比例由 2010年的 0.5∶1.5∶8.5调整到 0.5∶2.5∶7;发展设施大棚水果987 hm2,其中,大棚桃、大棚杏生产基地4个,面积53 hm2。目前,全县“北优果、中杂果、南早熟和设施”的水果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果品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趋于合理,从5月至12月平均每月都有1~2个水果主打品种上市,顺应了市场需求。
同时,按照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调整思路,调优、调精、调强,突出特色。2011年全县新增“一村一品”省级果业示范村11个,全县“一村一品”果业示范村发展到80个,其中,省级示范村62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3个。建成以叱干乡魏北村和南坊镇中峰村为中心的万亩优质富士苹果生产基地,以新时社区张则村和西张堡乡刘林村等为中心的万亩早熟苹果基地,以昭陵乡肖山、任池、庄河和烟霞上下高为中心的万亩御石榴基地,以昭乡陵汤房村、建陵乡西洼村和石潭乡铁罗村等乡镇村组为中心的万亩葡萄基地,以烟霞乡和城关镇为重点的山底梅杏和秋姬李等万亩杂果基地,以史德镇榆村、药王洞乡庄头村和城关镇裴寨村等为主的万亩蜜桃基地,以赵镇乡泔河袁家村和药王洞乡王店村为主的千亩水果设施基地等十大区域特色果业推进板块,目前这些果业基地已成为区域村镇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围绕建设西部果业强县目标,按照现代果业发展要求,以“优质、高产、高效、安全”为原则,多措并举,努力推进礼泉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一是政策引导,推动水果产业标准化。根据县域北山南原的自然条件和现代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礼泉县相继出台了《礼泉县以大改形为主的果园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礼泉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案》、《礼泉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标准化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以项目建设为平台,制订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推进果园管理标准化进程。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里每年仍拿出一定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从资金、技术、农资等环节,为果农提供优质服务,强势推进“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等现代果业技术,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同时,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集中投入、各计其功”的机制,整合水利、林业、农发、扶贫、农业等项目资源,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强果园水利、道路建设,推广“果—畜—沼”生态循环模式,夯实产业发展基础。2012年,全县共建成滴灌示范园67 hm2,整修田间道路35 km,发展沼气500余口,果园生态养殖牲畜3 000头(只)。
二是典型示范,带动水果产业现代化。以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实施现代农业项目为平台,大力推行果树矮化集约栽培、间伐改形、果园生草覆盖、肥水一体化管理、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机械化喷药等现代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高标准、高起点打造各类果业科技示范园150个,在新时乡、赵镇乡和烟霞乡等3个乡镇的20个村建设现代苹果标准化示范园833 hm2,叱干乡魏北村为中心的万亩晚熟富士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关中环线现代农业苹果标准化示范带、新时乡现代农业早熟苹果标准化示范园、西张堡乡白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肖山村现代农业石榴生态示范园和昭陵乡汤房村千亩生态葡萄示范园等示范园区建设顺利推进,为尽快形成区域果业特色优势,带动果业升级上档奠定了基础。同时,按照“大产业、小示范”的思路,加强村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和村级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队伍建设,发展科技示范户180户,建立了果业科技推广与农户对生产经营需求零距离对接的便捷通道,推进了果园管理精细化进程。去冬今春,全县实施大改形 0.67万 hm2, 巧施肥 0.5万 hm2,果实套袋2.53万hm2,建成各类优质果品示范园1万hm2,果园管理先进技术推广覆盖面逐年扩大,果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近亿元。
三是强化服务,实现果业科技普及化。全县按照“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运转”的思路,把提高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作为生态果品发展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科技支撑、经营服务的综合效应,完善、规范的服务网络覆盖了全县果业的各个环节。县果业局在加大政府对果业生产的宏观指导服务的同时,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协作,强化服务职能,通过建示范园、发展科技示范户,定期培训与外出参观相结合,加大现代果业科技推广服务,引导群众走绿色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之路。今春以来,全县已组织县乡专业技术人员围绕果品生产关键环节举办各类培训班360余期,组织外出参观5次,培训果农8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指导材料1.5万余份。同时,充分发挥全县75个果业专业合作社 (组织)、15家规模以上农资企业服务的作用,使他们在为农户提供优质农资服务的同时,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加速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目前,全县县有果业局、乡有农技站、村有果业专业合作社及科技示范户,社会有营销企业、农资服务商广泛参与的社会化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初步实现了“一乡一支果农骨干队伍,一村十名果农骨干、一户一名技术明白人”的目标,为礼泉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保证。
四是创新机制,促进经营模式多元化。近年来,面对管理粗放、投入不足、市场份额低、效益不高等实际状况,礼泉县积极引导水果营销企业、果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广 “公司 +基地+农户”、“合作社 +基地 +农户”等现代化水果产业发展模式。礼泉骏园葡萄专业合作社、礼泉白鸽农业合作社先后分别与华润万家、民生家乐建立起“农超对接”关系,逐步改变过去那种单一、低效的运做模式,促进绿色生态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打造礼泉特色农产品品牌,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从生产环节,以示范园建设为载体,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 200盏,悬挂诱虫板26万张,绑缚诱虫带50余万条,加大农业、物理、生物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普及,努力提高果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2012年,全县果品套袋面积达到 2.53万hm2,其中,优质纸套袋使用面积较2011年增加0.4万hm2,全县水果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应用面积达到3.33万hm2。据测算,仅套袋一项就可为农民增收上亿元。充分发挥西张堡乡白村、赵镇乡新寨村、新时乡帝尧村等果园规模化生态养殖的示范带动效应,大力推行“沃土养根”工程,积极引导群众走“果—畜—沼”生态循环经济道路,推进生态果园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深入开展“一品一标一品牌”创建活动,骏园葡萄专业合作社、九宗山石榴专业合作社、新寨苹果专业合作社、礼泉白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合作社、企业,先后完成产地产品无公害认证面积1 000 hm2,注册“榆村蜜桃”、“山底”御杏、“宗山”御石榴、礼泉红葡萄、“宗山”红苹果等水果商标,形成了以无公害认证推进标准化生产规程贯彻执行,以品牌创建推进生态果园建设发展的态势。从市场开拓上,咸阳溢辉绿色果品开发有限公司、礼泉海通果业有限公司、礼泉华东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礼泉秦兴果业有限公司、礼泉县万农水果专业合作社等一批营销企业、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出入境果园和包装厂注册登记,出口注册果园涉及1个乡镇、23个村,面积2 000 hm2多。
随着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和果园管理水平的提升,礼泉县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紧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礼泉定位为统筹城乡重点示范县和三级城市的机遇,立足礼泉交通区位优势,依托4.67万hm2生态果园和丰富的唐昭陵旅游资源,审时度势,提出“一三结合、两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打造“礼泉四季御果之旅”,发展观光果业,促进水果产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多元化功能方向发展,不断提升礼泉水果产业发展层次。
一是科学规划,突出示范。观光示范果园分别沿县境内312国道、关中环线、阡礼路、旅游路、兴礼路、咸北路、六号路、环山路等交通干道,选择体现礼泉果品特色的主栽树种,具有区域代表性、资源条件优越、基础条件良好的果园,规划建设50个果业示范园区,以“一带九园”形成“礼泉四季御果之旅”的主骨架,即重点建设关中环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示范带,御杏休闲示范园、御桃休闲示范园、御石榴休闲示范园、早熟苹果示范园、优质苹果示范园、红提葡萄示范园、异域樱桃示范园、酥梨示范园和大枣示范园。
二是精心打造,重点园区初见成效。2012年,按照“重点突出、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思路,在进一步完善史德御桃观光园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带三园”,即关中环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示范带和山底御杏观光园、肖山御石榴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白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使其与昭陵陵山、“关中印象”袁家村、礼泉湖等旅游景区相融合,使果业成为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富裕农民的新途径。2012年清明节和“五一”小长假期间,礼泉御杏观光园共接待省内外观花、采摘游客18万人次,周末高峰期游客人数超过5 000人次。
三是水果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在观光果园建设中,依托文物遗址,追溯礼泉“寨、营、庄、堡”等村名历史渊源、掌故等,挖掘水果文化与乡土民俗风情、文化底蕴的关系,推进观光果园休闲体验、观光旅游功能的拓展。霞镇袁家村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依靠乡村旅游,袁家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发家致富,全村50多个农家乐年收入均在3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1 600多个,并且还在不断增值扩效,“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已经成为礼泉县乡村旅游的代名词。通过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礼泉将继续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肖山、山底、汤房、西洼和东坪等村群众发展农家乐,拓宽增收渠道。近年来,在桃、杏、梨、石榴和葡萄等各类果树开花和成熟的季节,礼泉县已先后成功举办了五届“百万市民赏桃花”、“西安都市人品葡萄、赏石榴”等水果文化活动,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乡村旅游农家乐成为群众增收的又一主渠道,并使以肖山御石榴、山底御杏、史德御桃等为代表的礼泉果品市场知名度大幅提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