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吉县苹果产业快速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4-05-28

王秋萍

一提起壶口瀑布,人们就会想起山西省吉县。继2009年9月15日吉县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审核评定为 “中国苹果之乡”之后,11月27日吉县红富士苹果又被该组织在西安授予“中华名果”称号。这是吉县苹果系列荣获20多个国际国内大奖之后的又一项殊荣。近年来,吉县苹果畅销国内数十个城市和地区,实现了部分出口,并被有关部门指定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特供水果之一。

吉县苹果能够取得今日如此成就,是全县上上下下历经22年不懈努力的结果。为了发展壮大苹果产业,打响苹果品牌,该县采取连续的产业扶持政策、高标准的示范园区建设、严格的标准化生产、经常化的技术培训和多元化的服务组织建设等措施,最终实现了苹果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优质化、品牌化和效益化的良性发展。

一、连续性的扶持政策,推动苹果产业规模化

自1987年确定发展苹果产业以来,吉县历届县委、政府都紧紧抓住苹果发展这条主线,不断推动种植结构调整,扩张果业发展总量。在生产布局上,坚持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大力发展果树生产专业村和重点片区,促使苹果生产扩规模,上档次。尽管是国家级贫困县,县财政每年仍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苹果栽植工程补助及苹果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补助等,促进苹果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目前,全县果园面积已由1987年的 0.06万 hm2发展到1.84万hm2,由开始的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整村、整乡、整山、整垣的规模种植,果品产量达10.25万t,比20年前增加了21倍,比10年前翻了四番。苹果产业已成为该县农业的第一大产业。

二、高标准的示范园区建设,带动苹果生产规范化

为使广大果农尽快掌握苹果生产技术,该县把苹果示范园区建设作为一个切入点,强化技术指导,倾斜资金,捆绑项目,先后扶持建设了500个示范果园,总面积达到0.13万hm2余,使广大果农学有样板,干有示范,以此带动全县苹果生产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近年来,在搞好常规的疏花疏果、果实套袋、节水栽培等技术的同时,又大面积推广实施了树形改造、果园生草、铺反光膜、人工授粉、配方施肥等高新技术和“猪—沼—果”生产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全县所有成龄果园均实现了全园套双层优质纸袋技术,90%以上的成龄果园完成了树形改造工作,80%的果园实现了配方施肥,95%以上的果园开展了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15%的结果园推广应用了反光膜技术,“猪—沼—果”生产模式应用面积达万余亩。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大多是通过示范园区来实现的。仅2009年,全县就重点培养各具特色的示范园50个,如文城乡杜智牛示范园实施节水灌溉栽培技术,上东村曹小林示范园实施果树大改形、果园生草、铺反光膜技术,柏山寺乡杨吉明果园实施果园秸秆覆盖技术等。

三、严格的标准化生产,保证了苹果产品优质化

标准化生产是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吉县制订发布了《绿色食品 苹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从果树的栽植、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果品的采收、包装、运输全过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从而保证了果品的质量。为了确保标准化生产顺利开展,县里成立了苹果标准化生产领导组,每个乡镇都确定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了“四化”:一是果农培训经常化。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在每个关键技术实施过程中,都要开展技术培训。二是果园管理档案化。全县统一编印了果园标准化生产记录档案册,免费发到果园,指导每个果园按要求建立生产记录档案,果农将生产情况全部记录备案,主要包括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时间、品种、数量以及各种生产措施的应用情况等。三是农资配送统一化。建立了全县农资配送中心和乡镇分销点,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统一购进无公害农药、化肥,统一为标准化果园配送。目前,全县果园农资配送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四是配方施肥有机化。施肥有机化就是大力推行配方施肥,增加有机肥料的比重,靠“猪—沼—果”生产模式解决有机肥源问题,逐步减少或取消化肥的施用。五是包装标志一体化。在苹果贴字等装饰上进行了规范,统一标志内容,集中打造品牌特色。在外包装上,进一步改进完善,设计制作“壶口牌”苹果专用纸箱和礼品盒,突出吉县苹果品牌。

四、常态化的技术培训,造就了果农队伍技能化

围绕果树生产,吉县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并在各苹果生产重点村及重点园区设立长期培训点,使培训网点覆盖全县果区。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力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等方式和专家教授集中传授、中心技术人员重点培训、乡镇站点常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果农果业生产进行系统培训。全县各级技术服务部门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倡导技物结合,利益挂钩,调动果农和科技人员双方的积极性。从2002年开始,吉县深入开展了以提高果园管理水平、提升果业效益为目的的“百村千园万人”技术培训工程,每年都组织开展各类果树技术培训100余场次,培训果农1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全国知名果树专家汪景彦、王金友,植保专家马恩正,中日友好果园教授张文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留美博士牛自勉,西北农林大学教授雷宗等多位专家教授都到过吉县为果农进行技术培训,为吉县打造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智能型果树生产技术服务队伍。

五、多元化的产业服务,促进果业效益最大化

随着果树产业的发展,围绕果业的各种服务协会、合作社、产地市场、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拉长了果树产业链条,保证了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果业效益。全县已成立中垛南坪果业合作社、东城昌盛园果业合作社、吉昌秋日田园果业合作社等果业合作社35个,合作社服务渗透到了果树产前、产中、产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不少合作社采取统一学习技术,统一管理措施,统一组织农资,统一贮藏果品,统一销售价格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优果优价,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全县先后建成果业中心和吉昌桥南两个苹果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5万t,占全县苹果产量的70%。新建苹果冷藏库3个,使全县苹果气调库、冷藏库达到11个,贮藏能力达到1.5万t。同时,还在太原等地租赁冷藏库用于贮藏外销。

目前,吉县苹果产值已突破了3亿元大关,果品收入占到果区农民总收入的80%以上。苹果这个“黄金果”,已经成为吉县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产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