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青稞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时间:2024-05-28

次 央

林周县边交林乡人民政府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 拉萨 851600

0 引言

青稞是一种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的农作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青稞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严重降低其产量和品质。基于此,笔者对青稞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推动青稞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青稞常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1.1 青稞黑穗病

1.1.1 发生规律

青稞黑穗病是一种由多种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会导致青稞籽粒脱落、颜色变暗,并且容易出现毒素污染问题。植株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点,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为深褐色至黑色斑点,严重时整个植株都可能被感染,并导致产量大幅下降[1-2]。青稞黑穗病通常在湿润多雨年份或者连作情况下发生;在气温较高(25~30 ℃)、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中,青稞黑穗病发生风险更高;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青稞黑穗病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土壤含水量适中更有利于青稞黑穗病的发生;植株抵抗力低下,如缺乏养分、叶面积减小等情况,都可能增加发病风险[1]。

1.1.2 防治方法

第一,选用抗病品种。栽培人员应选用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青稞品种,从源头上降低青稞黑穗病的发生概率。第二,科学栽培管理。栽培人员应合理安排播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高湿环境加大青稞黑穗病发生概率;应合理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并提高植株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强植株长势,提升植株抗病能力;应实行轮作制,将青稞与蔬菜进行3~5年的轮作,避免土壤传播病害。第三,种子处理。栽培人员可在播种前对青稞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将80 g 的扑力猛悬浮种衣剂与1 kg的水混匀后制备成药浆,手工包衣50 kg的青稞种子,以杀灭潜伏在种子上的病原菌[3]。第四,化学药剂防治。针对青稞生长的特定时期,如苗期、抽穗期、扬花期,栽培人员可选用戊唑醇、粉锈宁及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雾,能够有效预防青稞黑穗病的发生;在植株发病初期,栽培人员可选用含有多菌灵成分的杀菌剂进行治疗。第五,生物防治。栽培人员可用拮抗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生物防治,减少病原菌在田间的数量,减轻该病对青稞的危害。

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即可有效降低青稞黑穗病发生概率,并提高青稞产量与品质。

1.2 青稞条纹病

1.2.1 发生规律

青稞条纹病又称青稞黑纹病、青稞枯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青稞的病害,可对青稞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发病植株叶片上会出现黄色或淡绿色条纹,随着病情加重,条纹逐渐变为黑褐色,茎秆基部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暗褐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穗不育、籽粒发育不良。青稞处于幼苗期或拔节期时容易感染条纹病;潮湿阴凉环境下青稞条纹病更容易发生,低温多雨天气也会加速青稞条纹病的传播。

1.2.2 防治方法

第一,选择抗病品种。栽培人员应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青稞品种进行种植。第二,种子处理。栽培人员可在播种前进行晒种,一般需要晾晒1~2 d。有效的晒种能够提高青稞种子发芽率,还能有效消灭种子中的病原菌。栽培人员也可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原体传播,如用1 kg生石灰与100 kg水混匀后浸泡青稞种子60 kg,水温设定为30 ℃,浸泡种子24 h,浸种后将种子捞出晾干即可。第三,合理施肥与灌溉。栽培人员要保持土壤湿度适中,避免青稞长时间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同时注意合理施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升植株抗病能力[4]。第四,药剂防治。在青稞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抽穗到灌浆阶段,栽培人员可喷施3 次多菌灵、托布津及灭菌丹等药剂,预防青稞条纹病。第1 次喷药时间宜在青稞抽穗期到盛花期,第2次及第3次喷药时间则需要根据药剂的药效及残留时间确定。在植株发病初期,栽培人员可采取喷洒杀菌剂的方法控制疫情扩散。

1.3 青稞条锈病

1.3.1 发生规律

青稞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由条锈菌引起,主要危害青稞的叶片、茎和穗,严重影响青稞的产量和品质。发病植株叶片上会出现黄色或棕色的斑块(斑块长度不等,呈条状或圆形,有黑色条纹),受害叶片会逐渐枯死,严重时会威胁到青稞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运。青稞条锈病的发生主要受气候条件和田间管理措施的影响,通常从4 月开始发生,夏季为高发期,秋季发生程度较轻,潮湿的环境会使病原菌快速繁殖扩散,过度施用氮肥、间作不当等因素也会加大青稞条锈病的发生概率。

1.3.2 防治方法

第一,选择抗病品种。栽培人员可选择抗病性强的青稞品种进行种植。第二,种子处理。在青稞播种前,栽培人员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 g与150 kg 的青稞种子进行拌种,或者用12.5%特普唑可湿性粉剂60~80 g与50 kg的青稞种子进行拌种,能够有效提升青稞种子的抗病能力,提高种子发芽率,保证青稞苗期健康生长。第三,科学栽培管理。栽培人员应选择适当的播种时期,以有效预防条锈病在青稞幼苗期发生。栽培人员需要在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进行合理轮作,注意土壤耕作和病害监测,及时清理病株,避免病原菌扩散传播。栽培人员需要合理施肥和灌溉,避免氮肥施用过量,当种植区域的土壤湿度过大时需要修建沟渠及时排水。第四,药剂防治。病害发生时,栽培人员可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但应注意选择安全、低毒的药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控制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例如,在青稞拔节期或孕穗期,若植株感病,栽培人员可用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普唑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若青稞条锈病、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混合发生,栽培人员可用12.5%特普唑可湿性粉剂喷洒防治[5]。

1.4 青稞稻瘟病

1.4.1 发生规律

青稞稻瘟病主要侵害植株叶片,也可侵害茎和穗。发病初期,植株叶片上会出现小斑点;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扩大形成圆形、灰白色的病斑,并且病斑边缘呈红褐色;病斑继续扩大后,叶片逐渐干枯黄化,最终导致青稞减产。青稞稻瘟病主要在青稞生长期发生,在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容易暴发,发病高峰期通常是青稞抽穗期到灌浆期,其病原菌在土壤中、宿主遗留体和种子表面越冬。

1.4.2 防治方法

第一,选择抗病品种。栽培人员应选择种植较为抗病的青稞品种。第二,科学栽培管理。栽培人员应采取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强植株长势和抗病能力,注意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和过密种植。第三,药剂防治。在植株发病初期,栽培人员可选用三唑酮、氟吡呋喃酮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应注意用药量和用药时间,遵守使用规程和安全操作,防止药剂残留。

1.5 青稞叶枯病

1.5.1 发生规律

叶枯病是一种常见的青稞病害,主要由真菌侵染引起,多通过种子、土壤、空气传播。青稞叶枯病在潮湿、高温和多雨的环境中容易发生;温度在18~25 ℃、湿度在70%~90%时,该病发生概率较大。

1.5.2 防治方法

第一,选择抗病品种。栽培人员可选择抗病性强的青稞品种种植,以有效减少青稞叶枯病的发生。第二,做好土壤管理。做好土壤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青稞叶枯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栽培人员要避免土壤长期过湿,努力营造不利于病原菌生存的环境。第三,种子处理。栽培人员应选用无病种子,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用10%过氧化氢溶液浸种10~15 min。第四,加强病害监测。栽培人员应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青稞叶枯病的发生,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避免病害扩散。第五,合理施肥。栽培人员需要合理施肥,避免施氮量过大,使土壤肥力适中,以减少青稞叶枯病的发生。第六,药剂防治。青稞发病初期,栽培人员可用25%卡菌丹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洒防治。

2 青稞常见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1 黏虫

2.1.1 发生规律

黏虫是一种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也被称为行军虫和五色虫。黏虫食性很广,主要危害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及青稞等,对牧草也有影响。黏虫幼虫的食量会随着虫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1~2 龄幼虫通常隐藏在青稞心叶或者叶鞘中取食,其取食量较小;5~6 龄幼虫食量增长较大,幼虫进入5~6 龄期后,常常会啃食整个叶片并导致青稞穗部折断[6]。

2.1.2 防治方法

第一,栽培人员应定期巡查田间情况,清除田间杂草,破坏黏虫繁殖环境。第二,针对黏虫成虫会定期将卵产在杨树枝把和谷草把的特点,栽培人员可以在青稞种植区域插杨树枝把或者谷草把,并定期将其进行集中焚烧处理,还可以放置糖醋液盆对成虫进行诱杀,以减少黏虫的数量。第三,若黏虫发生程度较为严重,栽培人员可用2.5%敌百虫粉剂2 kg 与细土10~15 kg搅拌均匀后顺垄施撒,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与20%速灭杀丁乳油1 500~2 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2.2 蚜虫

2.2.1 发生规律

蚜虫是一种会吸食青稞汁液的害虫,会对青稞生长造成严重危害。蚜虫主要靠口器吸食叶片中的汁液来获取营养。这会导致叶片变黄、弯曲、干枯,进而降低植株光合能力,影响青稞生长和产量,严重时可能导致植株死亡。蚜虫一般在每年5—6 月开始出现,之后逐渐增多,高峰期一般在7—8月。

2.2.2 防治方法

第一,栽培人员可通过增加蚜虫天敌(如寄生蜂)数量,来控制蚜虫的数量。第二,栽培人员可在青稞生长早期,选择高效、低毒、广谱的化学药剂(如联苯菊酯)进行喷洒防治。该药剂有触杀和胃杀两种作用方式,无内吸作用,不会刺激喷洒者的皮肤,同时可以兼防红蜘蛛。第三,栽培人员可通过土地深翻、间作休耕等措施破坏蚜虫的生存环境,减少蚜虫数量。

2.3 红蜘蛛

2.3.1 发生规律

红蜘蛛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以吸取植株汁液为生,会影响植株光合能力和营养代谢能力。红蜘蛛身体呈暗黄色或淡黄色,长约0.5 mm,触角较长且有明显节段,在光线下可以看到微小的白粉末样分泌物。红蜘蛛会导致青稞叶片出现灰白色斑点及枯萎、变形等现象,进而导致植株光合能力降低,影响青稞产量[7]。红蜘蛛在夏季较活跃,在干燥、气温较高环境下更容易发生。

2.3.2 防治方法

第一,红蜘蛛喜欢干燥、气温较高的环境,因此栽培人员可适当增加田间湿度,以避免红蜘蛛大量繁殖。第二,由于红蜘蛛体型较小,而且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因而栽培人员需要定期仔细对青稞种植区域进行检查,发现红蜘蛛后立即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一般化学药剂以阿维菌素为首选,阿维菌素防治效果好,使用方便,性质稳定,并且具有触杀和胃杀双重作用,能够及时、快速消灭红蜘蛛。第三,栽培人员可合理进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以降低虫害发生概率。

2.4 赤眼蜂

2.4.1 发生规律

赤眼蜂易在春末夏初和晚秋发生,以青稞的叶片和茎部为食。青稞叶片被啃食后,叶缘呈锯齿状,受害叶片逐渐黄化、卷曲和干枯,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凋落和减产。

2.4.2 防治方法

第一,栽培人员可引入赤眼蜂的天敌(如捕食赤眼蜂的寄生蜂等),还可施用高效微生物制剂(如拮抗性细菌和真菌),以减少赤眼蜂数量。第二,在虫害发生早期,栽培人员可用氯氰菊酯、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喷洒防治,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遵守使用规程和安全操作。第三,栽培人员可通过调整栽培措施,如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土壤肥力等,提高植株抵御虫害的能力;栽培人员应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枯叶等害虫的寄生或栖息地,以降低虫害发生概率。

2.5 稻纵卷叶螟

2.5.1 发生规律

稻纵卷叶螟主要发生在青稞生长期。稻纵卷叶螟成虫多从附近田地或草坪迁入青稞田,然后在青稞植株上产卵;卵一般黏附在叶片的背面;经过一定的孵化期后,幼虫被孵化出来,5—7 月为幼虫多发期。稻纵卷叶螟幼虫主要以青稞的叶片为食,会破坏叶片组织,导致叶片卷曲,受害部位变为褐色或干枯,使叶片变黄、弱化,进而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养分供应,严重时可能导致青稞减产。

2.5.2 防治方法

第一,由于稻纵卷叶螟常从周边草坪或田地迁入青稞田,因此栽培人员应及时杀灭周边草坪或田地上的稻纵卷叶螟,以避免稻纵卷叶螟迁入青稞田。第二,栽培人员可以采用轻拍或摇晃植株的方法,先将稻纵卷叶螟振落,再人工捕捉稻纵卷叶螟,也可在发现受害植株时直接摘除受害部分。第三,栽培人员可在田间引入稻纵卷叶螟的天敌,如蜂类和捕食性昆虫,以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第四,在虫害发生早期或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时,栽培人员可以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药效持久、治疗效果较佳的化学药剂可以在幼虫孵化高峰1~3 d后使用,残留时间较长、药效发挥较慢的化学药剂一般在幼虫孵化高峰期或者高峰后使用。第五,在稻纵卷叶螟化蛹高峰期,栽培人员可对青稞种植区域进行深水灌溉,以杀死虫卵。

3 结束语

为提高青稞产量和品质,促进青稞种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青稞种植过程中,栽培人员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的品种,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加强田间巡视和病虫害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减轻病虫害对青稞的危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