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问题研讨

时间:2024-05-28

仓央加措 德 央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草原工作站,西藏 日喀则 857000

0 引言

我国草原面积广阔,广袤的草原对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物种多样性及支持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西藏自治区草原生态始终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方面,虽然草原面积较大,但是天然草原产草量偏低,且监测系统不完善,对草场情况不明。另一方面,西藏自治区许多牧民仍以小规模和“靠天养畜”的模式开展畜牧养殖,养殖方式传统粗放,导致草原难以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和退化。此外,技术推广困难、科技研发与生产脱节也是西藏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在阐述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促进草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的现实意义

1.1 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草原是许多生物的重要生存地,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能够为这些生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促进草原生物的生存及繁衍,从而维护草原生物的多样性。第二,受人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草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化和沙漠化,而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遏制草原退化和沙漠化,并保持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从而为更好地保护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有助于维持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第一,草原本身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能力,草原植被能够吸收降水并将其存储起来,而后通过根系将水分逐渐释放到土壤和地下水中,从而维持区域良好的水循环。保护草原生态就相当于维持和增强草原的水源涵养功能,从而确保相关区域水源地持续供水。这是维持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第二,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对保持区域水质具有重要意义。草原的减少和退化会导致降水冲刷土壤,增加土壤侵蚀和沉积物流失,在造成水土流失的同时会影响水质。而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修复,能够有效维护区域水质。

1.3 有助于碳汇和气候调节

第一,草原面积大且植被丰富,能够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可以增加草原植被的碳储量,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能够减少易燃物的积累,减少草原火灾的发生,从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第三,草原植被的覆盖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减缓地表的加热速率。同时,草原植被通过蒸腾作用能够释放大量的水蒸气到大气中,当水蒸气聚集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对流并带来降水,对缓解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危害具有积极意义[1]。

1.4 有助于促进农牧业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

第一,草原是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能够提供丰富的饲草支持畜牧业发展。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可以促进草本植物生长和提高草地的覆盖率,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为畜牧业提供更多优质的饲草资源,同时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挥生态服务功能,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第二,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有助于促进农牧业的协同发展。在农牧交错区,农田和草原相互交融、互相依存,草原的生态状况深深影响着农业发展。在此类区域开展草原修复与治理,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而为畜牧业和农业的协同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第三,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发展畜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且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草原的支持。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能够确保肉类、奶类等畜产品的供应,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1.5 有助于推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草原不仅是我国最重要且最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一,而且是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聚居地。因此,草原的生态环境与当地聚居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可以保护当地牧民传统生活方式,同时为当地少数民族提供展示和传承自己传统文化的平台,有利于丰富我国文化多样性、提高民族凝聚力[2]。

2 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不仅需要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持续关注和努力,同时需要牧民充分参与。这是因为牧民是草原资源的主要利用者,也是从事草原生产的主体,只有牧民充分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只有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这两个维度共同发力,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而要想让牧民真正参与生态修复和治理,加强宣传教育是最有效也最必要的手段之一,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做好专门性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宣传教育活动,包括举办展览、主题讲座、座谈会等,直观地向牧民普及草原退化等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使牧民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深入认识,初步理解和掌握草原生态恢复的简单措施。第二,但举办展览、主题讲座和座谈会等宣传方式的覆盖范围相对有限,参与人数也相对较少,因此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媒介,发布有关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的宣传内容,加强舆论引导,提高牧民对生态保护问题的关注度。第三,做好现场教育和社区动员。相关部门可组织实地参观和考察活动,让牧民亲身感受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修复成果,加深其对生态修复工作的认识。第四,相关部门还应组建草原生态保护志愿者团队,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的民间力量,并利用志愿者的力量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工作开展。

2.2 应用技术手段做好植被覆盖恢复工作

植被覆盖恢复工作是开展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目前解决草原退化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植被覆盖恢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自然恢复。自然恢复指的是利用自然的力量进行植被恢复的方式,在破坏程度较轻且较为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比较适用。这一措施的核心任务是做好对生态环境和水循环的保护,避免在需要进行植被恢复的草地上进行开垦或生产工作。第二,人工修复。人工修复是指在水土条件适宜的地区通过人工建设恢复草原的生产能力,如可以引入乔木或灌木类植物,形成乔木层和灌木层,提高植被的覆盖率。这一措施主要适用于草原生态系统退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在人工修复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以快速形成植被覆盖[3]。必要时,需要通过施加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为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要做好护坡和植被带的修建,以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为植被生长提供保障。

2.3 建立生态保护优先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和畜牧业发展对草原资源有着较高程度的依赖,这是导致草原被过度开垦并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有效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就必须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找平衡,建立生态保护优先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发展与草原生态修复相适应的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等产业,并确保相关产业发展遵循生态友好原则,注重对草原环境的保护,在减少草原压力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第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当地政府部门可给予参与生态修复和保护的农牧民、企业及社区一定的经济补偿,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从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第三,建立环保金融支持机制。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应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生态修复项目的支持力度,降低生态修复项目的融资成本,并提升相关项目的可行性,促进生态保护投资项目的推进[4];或者可以在税收政策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对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和企业加征环保税,对生态友好的产业和企业则给予减免或优惠,引导经济发展向生态友好型转变。

2.4 加强对畜牧业的规范和监管

畜牧业是草原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许多牧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原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避免这一问题,并保证草原生态能够持续稳定地修复,就必须加强对畜牧业的规范和监管,具体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第一,制订科学的放牧计划,做好对当地草原资源的调查与评估,确定草原的生态承载能力,并根据草原的生态条件和生态功能需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合理规定放牧时间,避免过度放牧。第二,推行定点放牧和轮牧制度,确保不同地区的草原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和良好的休养,防止过度损耗。第三,建立畜牧场和放牧场登记制度,同时确保畜牧场和放牧场合法经营及规范管理。

2.5 加强草原生态监督

加强草原生态监督是确保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有效性,并充分保护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草原生态监督体系,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或机构,明确监督责任人和监督工作流程。第二,根据生态修复和治理目标,确定相应的监督指标和标准,明确草原生态环境的优劣划分,确立监督评估的依据。第三,监督部门应组织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检查,并及时公开监督结果和草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和参与。一旦发现违规开发、过度放牧、非法采矿等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和打击,形成威慑效应。

3 讨论与分析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是一项漫长且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重难点。这些重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草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受到气候、土壤、植被和动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在进行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综合性地采取措施。第二,资金和技术方面存在限制。西藏自治区草原面积较大,覆盖的区域、各区域发展程度和居住人群等都有所不同,而且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而言,面临一定的困难[5]。第三,生态修复成效的难以衡量。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效果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因此,选择合理的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4 结束语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是一个漫长且具有综合性特点的过程,不仅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持续监督和推进,而且需要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以形成全面的治理和监督网络。政府相关部门应从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宣传教育、经济发展、畜牧业监管和生态监督等维度入手,以生态保护为优先,寻求农牧民生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确保人与草原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