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秋冬季赤松茸栽培技术探索

时间:2024-05-28

张丹凤

(丹阳市农业农村局园艺技术指导站,江苏 镇江 212300)

赤松茸,又名大球盖菇,它色泽艳丽、嫩滑爽脆、菌肉肥厚、营养美味,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种的食用菌之一。同时,赤松茸也是一种功能菌,其栽培原料是稻草等农作物秸秆,种植667 m2菌菇需消耗约10 t 秸秆(0.67~1 hm2稻草),能有效应对每年的秸秆焚烧问题。2019年,丹阳市园艺技术指导站承接了本地赤松茸引种试验,拟通过其小米菌种、小麦菌种在设施大棚和露地的种植,从其植物学性状、丰产性、商品性、抗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品种优劣,归纳总结一套种植技术和方法,考察产量和效益,为江苏省镇江地区成功栽种赤松茸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概况

试验共设2个点,一是在丹阳市访仙镇江苏红叶福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基地,采用的栽种方式是大棚种植和露地大田同步进行,试验面积各667 m2(实际栽培面积400 m2),大棚上扣绿白膜。试验于2019年11月20日播菌种,大棚在2020年2月27日开始陆续出菇,露地2020年3月18日开始陆续出菇,从播到收生育期大棚95d,露地120d,5月10日采收结束。单菇重56.35 g/个(一等品),400 m2一潮菇的产量900.2 kg。

试验设另一个点在丹阳市珥陵镇明鹏家庭农场,栽种方式是大田露地,后期加设小拱棚上覆遮阳网。试验面积2001 m2(实际栽培面积1200 m2)。大田于2019年11月23日播菌种,2020年3月27日开始出菇,从播到收生育期123d,5月12日采收结束。一潮菇单产2.53 kg/m2,按每667 m2实际种植面积400 m2计,折合每667 m2产量1012 kg,茬口安排合理,可采2~3 潮菇。

整个生育期每天进行温度、湿度的定点定时测定,采菇开始后,记载当日采菇数并称重,直至采收结束,计算单个菇重、小区产量和每天总产量。在采收前期、中期、后期,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0个菇进行室内测评,取平均值,目测菇的颜色、形状并品尝其风味。

2 栽培要点

2.1 种植步骤

收集稻草秸秆并晒干→稻草秸秆湿水→分层铺设秸秆同时播种→秸秆堆垄→履土→盖稻草保湿→水分管理→搭小拱棚并覆遮阳网→催菇蕾→适时采摘→整理产品→销售。

2.2 技术要点

2.2.1 整地作畦

以露地为例,首先在栽培大田和栽培垄四周开好排水沟,沟深25 cm 左右,确保可灌可排。然后把地整成垄形,中间稍高,两侧稍低,垄高10~15 cm,垄宽110~120 cm。

2.2.2 栽培料处理

新料栽培的基质主要有稻草等。稻草等秸秆必须新鲜无霉变,不含农药和其他化学成分。新鲜的稻草秸秆进行暴晒去除游离水后,进行消毒预湿,充分预湿后就地整理成畦进行种植。

稻草浸泡达36 h,浸水的主要目的:一是让稻草充分吸足水分;二是降低基质中的pH 值;三是使其变软以便于操作,使稻草堆得更紧实。除直接浸泡方法外,也可以采用淋喷的方式使草料吸足水分。具体做法:把草料放在地面上,每天喷水2~3次,并连续喷水6~10d。如果数量大,还必须翻动数次,使稻草吸水均匀。

2.2.3 栽种田处理

①大棚处理。平整土地,种植前可用旋耕机将地翻一次,土层呈颗粒状最好。在整地作床完成后尚未铺料之前应对地面、棚顶及周边环境进行撒施生石灰杀菌消毒,在整地完成后可在床上泼浇1%的茶籽饼水防止蚯蚓危害,用辛硫磷防虫害,在床上和四周喷敌敌畏,撒施鼠药预防老鼠。

②大田处理。清理田间杂草及其他植物根茎,栽种水稻大田一般不需要消毒,注意防虫鼠。

2.2.4 铺料播种

播种前整个栽培区撒石灰见白。铺一层料播一层菌,如此重复,共铺3 层料,播2 层菌种。菌床铺料最重要是把秸秆压平踏实,草料厚度40~60 cm,每1 m2用干稻草25~30 kg(每667 m2栽培床约需0.67~1 hm2稻田草秸秆),用种量小米种300~400 g,麦粒种500 g。播种可采取点播或撒播的方法。点播是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采用梅花形点播,间距10~12 cm;撒播要均匀。铺料时第一层底料厚20 cm,然后播入50%的菌种, 播在两层草料之间并抖动料使种子下沉;第2 层料厚15 cm,再播下50%的菌种,上层料厚8~10 cm,主要是用于覆盖菌种,起保温保湿、促进菌种正常萌发吃料的作用。增加播种量,可使菌丝生长更快。要求分层压紧实,形成龟背形畦床,畦与畦之间留80 cm 的人行沟道。播完菌种后,可用木棒在料面上每30 cm 打1个直径5~6 cm的洞穴直到料底,以利通风散热。

2.2.5 料面覆盖

建堆播种完毕后必须在料堆面上加覆盖物,可选用无纺布、遮阳网或草帘等,起保温、保湿的作用。下雨时盖塑料布,防止雨水淋进料里引起菌种腐烂。等菌丝长成后,除去覆盖物,把预先杀菌消毒好的碎细土均匀撒在栽培垄上,厚度1~2 cm 为宜,也可在土层上面再盖些散乱的草料保湿。菇床覆土一方面可促进菌丝的扭结,另一方面对保温保湿也起积极作用,促进较快形成子实体。早秋播种时气温偏高,覆土期宜在播种后30d 左右当菌丝连成片时进行。若气温下降到10 ℃左右时,以保温为主可在播种后即覆土。要求土壤的持水率在36%~37%。土壤持水率的简便测试方法是用手捏土粒,土粒变扁但不破碎,也不粘手为好。土层应经常保持湿润,防止培养料干燥,比较省工节本的办法是上铺设喷灌。

2.2.6 发菌期管理

赤松茸播种后管理上主要是控制好菇床的温度和湿度。

生长期水分调节:播后4~5d 菌丝开始萌发,菌丝生长阶段应适时适量的喷水。播种后20d 内不宜向畦床菌料直接喷水,待菇床上的菌丝量已明显增多,占据了培养料的1/2 以上,在菇床表面的草干燥发白时可适当喷水。喷水掌握少喷、勤喷的原则,表土有水分即可。菇床的不同部位喷水量也应有区别,菇床四周的侧面应多喷,中间部位少喷、轻喷或不喷。当土层表面出现白色菌蕾时,每天早晚向畦床喷雾化水,出菇期每天采收后喷水。喷水量要根据场地的干湿程度、天气的情况灵活掌握。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不能大水喷浇,喷水量过大、过多,会造成菌丝衰退或死亡;水分过少,菇体易开伞,表面龟裂,影响品质及产量。为了防止内湿外干,最好采用喷湿上层的覆盖物。

堆温调节:要求栽培料堆温保持在12~30 ℃,最适温度20~28 ℃,这样菌丝生长快且健壮。栽培温度低于4 ℃或超过32 ℃不能出菇。气温低于10 ℃和雨天应盖薄膜。气温低时采取增设拱棚、增厚覆盖物、减少喷水等措施以提高料温;温度超过28 ℃时,要采取喷水等降温措施,确保菇体正常生长。在铺料播种以后,每天早晨和下午要定时观测堆温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料温出现异常现象。光照过强时,拉遮阳网遮光降温。

2.2.7 病虫害防治

菇床上主要竞争性杂菌为鬼伞、粪碗等。由劣质草料带入传播,因此选料应新鲜、足干,栽培前应暴晒消毒。若栽培时发现鬼伞等杂菌,需及时拔除烧毁或深埋,以防止消耗料内养分和传播蔓延。

常见虫害有螨类、跳虫、菇蚊、蚂蚁、蛞蝓等,可于铺料前在栽培床及四周喷洒对口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处理。大棚栽培的在生长管理期间无需使用农药,可采用悬挂黄板等办法来防治虫害。

2.2.8 适时采收

采收管理:赤松茸长成速度快,要及时采收,否则极容易开伞,从而失去商品性。当子实体菌盖呈钟形,菌幕尚未破裂时,及时采收。一般从现蕾即露出白点到成熟大约4~6d。整个生长期可收2~3 潮菇,第一潮菇收完后及时清理床面,补平覆土,停水养菌3~5d,喷透水增湿、催蕾,经10~12d 又开始出下一潮菇。

采收方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下部,轻轻扭转,松动后再向上拔起。注意避免松动周围小菇蕾。采菇后,菌床留下的洞口及时补平,清除残菇,以免腐烂招引虫害而危害健康菇。采下来的菌菇,切去其带泥土的菇脚。

3 结 语

赤松茸是食用菌中的后起之秀,是集香菇、蘑菇、草菇三者于一身的健康美味食品,它利用新鲜的稻草秸秆等作为栽培原料,可变废为宝,降低秸秆焚烧;出菇后腐烂的秸秆可以直接还田,生态循环,环保效能。利用冬闲田+稻草种植赤松茸,栽种方法简单粗放,投资小,见效快,出菇密,产量高,普通大田也可栽种,效益可观,是带动部分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项目之一。

赤松茸一般宜秋季9~12月栽培,气温在10~30 ℃均可播种,1~2月份开始出菇,5月份采收结束。所以合理安排茬口和多种栽种方式、高产高效间作套种模式。如:林下种菇、不同栽培基质对比、产品深产工、提高附加值等问题是今后需进一步探究的内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