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马志辉
(晋州市粮食作物原种场,河北 晋州 052260)
小麦在众多农作物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实际产量与质量更是与民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提高小麦种植管理技术水平,推进小麦种植业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小麦种植质量,农户需做好水肥管理、除草管理及病虫害管理三方面的工作。水肥管理主要根据小麦各生育期特点有针对性地灌水施肥,尽可能满足小麦生长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除草管理则是避免杂草与小麦争抢水分和养分,减少麦田草害的发生;病虫害管理主要是为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率,确保小麦产量得以稳步提升。总之,加强水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单位面积内小麦产量,从而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与饮食质量。
倘若小麦种植地土壤墒情较差,且在入冬前未开展灌溉工作,此时就需要农户及时浇灌返青水。待日平均气温大于4 ℃时进行,每667 m灌水量约为50 m,并每667 m配合施入15 kg尿素,但具体浇水量要结合土壤墒情、麦苗长势进行调整。倘若种植地土壤墒情较好,麦田水肥供给量充足,可适当延迟浇水时间。针对沙壤土,要在小麦返青期配合浇水作业每667 m地追施高氮复合肥10 kg;对于黏土,因其具备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可适当减少灌水量和施肥量。
小麦进入抽穗期后,其长势会明显增强,直至进入扬花期后,小麦逐渐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此时农户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管理工作。一方面,灌水。这一时期小麦需水量较大,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40%,一旦此时田间温度较高,就很可能降低小麦授粉率和结实率,所以要通过灌溉作业给麦田降温,使土壤湿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一般在小麦扬花10 d后浇水,每667 m灌水量约为100 m。另一方面,施肥。一般每667 m施入尿素、磷酸一铵、硫酸钾各4 kg。倘若种植地保肥能力较差,也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后期小麦出现早衰现象。
小麦从扬花期到灌浆期需经历35 d左右的时间,是麦粒形成的关键期。通常,适宜小麦干物质积累的环境温度在21 ℃左右,一旦温度高于25 ℃,会导致田间蒸腾能力增强,缩短乳熟灌浆时间,导致小麦干物质积累不足,进而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基于此,农户就要找准时机浇水、施肥。首先,若此期当地降水量大于 20 mm,则不予浇水;若麦田较为干旱,就要每667 m浇水45 m,合理管控麦田温度和湿度。其次,农户可配合浇水作业每667 m追施5 kg尿素。小麦进入灌浆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麦叶会出现发黄现象。此时要通过喷施叶面肥为小麦快速补充营养,进而起到防止早衰的作用,每667 m选择磷酸二氢钾200 g和尿素500 g,兑入清水50 kg,均匀喷施于小麦叶片表面,增强小麦茎秆韧度,严防倒伏现象发生。
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荠菜、婆婆纳、田旋花等杂草危害,影响其生长质量。一般小麦播种20 d后,杂草出土量约占总发生量的95%,严重影响小麦生长质量。农户可通过化学除草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注意根据杂草类型选择合适除草药剂。在喷洒除草剂的过程中,农户要注意观察天气变化,强降雨、高(低)温均不利于施药,以免小麦出现药害现象。当小麦进入2叶期后,农户就可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合理开展除草工作。
倘若麦田内滋生阔叶类或单子叶杂草,就要每667 m使用6.9%精恶唑禾草灵50 mL左右,兑清水25 kg,均匀喷雾防治;针对荠菜、猪殃殃等麦田杂草,要选择早春时节每667 m使用75%苯磺隆1.8 g,兑清水25 kg均匀喷洒;针对一些混生杂草,可使用20%氯氟吡氧乙酸防治,每667 m用量45 mL,兑50 kg清水均匀喷洒;如果麦田多生恶性杂草,可每667 m用20%使它隆乳油28 mL,兑水量要控制在45 kg左右。小麦播种20 d后可参考前期除草方案进行操作,根据杂草生长情况及范围适当调整用药量。总而言之,在除草过程中,农户要合理把控兑水量和药物使用剂量,确保除草药剂喷洒的均匀性,并将喷雾器喷头改为扇形喷头,尽可能避免漏药现象发生。
小麦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也有一定的差异。农户要结合不同类型病虫害的具体发生时间,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3.1.1 合理选种。合理选种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农户在选择麦种的过程中,应综合分析当地气候环境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抗耐、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高产小麦品种,从根本上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此外,在购置小麦种子过程中,切记不可选择发霉、变质或病虫害麦种,提高麦种纯净度和发芽率。
3.1.2 种植地处理和种子处理措施。近年来,地下害虫危害严重,呈逐年高发趋势,主要包括蝼蛄、金针虫等。为避免地下害虫的危害,农户可通过喷施40%辛硫磷乳油75 mL(兑水适量)进行防治。此外,小麦全蚀病可通过土壤进行传播。为防治该病害,农户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施土壤,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针对部分无法一次性灭杀的地下害虫,农户还要开展二次捕杀工作。一旦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突发死亡现象,农户就要及时检查确定麦田有无病虫害发生,一经发现,就要在第一时间选用合适药剂进行防治。
在一些病虫害高发地,农户可采取药剂浸种等方法增强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例如,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 mL,兑清水3 kg,与50 kg种子搅拌,可提高小麦种子对白粉病和地下害虫的抵御能力,同时提高小麦出苗率和全苗率。
小麦返青至拔节阶段纹枯病的发生率在12%左右,此时农户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0 g,兑入75 kg清水后均匀喷雾防治。一般选择晴天上午开展防治工作,完成第一次施药工作后,等待7 d再次喷施。针对小麦锈病,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小麦锈病出现扩散现象,就会加大防治难度,影响防治效果,一般可用20%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喷洒防治,或者用13%禾果利可湿性粉剂50 g兑 50 kg清水均匀喷洒防治,具体用药次数应根据小麦患病情况而定,若病症严重,就要每隔7 d喷药一次,连续喷洒2次为宜。
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除要使用化学药物外,农户还可采用灯光诱杀技术和性引诱剂诱杀技术。作为一种优质、便捷的物理防治办法,灯光诱杀主要是根据害虫的趋光特性进行捕杀,如可利用这一技术诱杀蚜虫、黏虫、麦蛾等害虫。农户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安装适量杀虫灯,不断强化诱杀效果。性引诱剂诱杀则要求在麦田周围架设LED灯架,并通过雌性诱导剂对麦田害虫集中诱捕。目前,可使用性诱剂进行诱杀的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金纹细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
小麦孕穗到灌浆期是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期。此时,农户要全面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小麦病害。该时期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率在20%左右,可用25%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同期小麦条锈和叶锈病的发病率也高达20%,可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0.5 kg兑200 kg清水喷雾防治,减少锈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小麦进入抽穗期后,一旦田间湿度过高,就会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提供条件。一般连续降雨72 h,温度在16 ℃以上,就要每667 m使用48%氰烯菌酯戊唑醇50 mL+磷酸二氢钾100 g,兑80 kg清水喷洒防治。其次,小麦虫害。该时期小麦蚜虫的发生率也会有明显递增趋势,一旦发现麦田出现蚜虫危害,就要及时喷施10%吡虫啉 5 000倍液进行防治,尽可能减轻虫害威胁。小麦发生吸浆虫危害后,就要在种植地土壤表面喷施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果农户选择通过制作并撒施毒土等方式减少虫害的影响,则要确保土壤与药物混合均匀,不断强化虫害防治效果。另外,在撒施毒土的过程中,难以避免毒土接触小麦叶子,一经发现,则要借助工具将毒土扫到地面。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后,小麦蚜虫成虫的危害较大,一旦百株麦苗成虫数量大于或等于500头,就要使用4.5%氯氰菊酯 50 mL,兑40 kg清水喷雾防治。与此同时,该药物还能起到防治其他食叶性害虫的作用。此外,小麦黏虫也是该时期容易发生的虫害之一。由于黏虫破坏性极强,建议在幼虫时期采用“一喷三防”措施进行防治。倘若百株麦苗黏虫幼虫数量超过10头,就要通过喷洒4.5%氯氰菊酯1 500倍液进行防治,并确保喷药的均匀性与全面性,每隔7~10 d用药1次,连续用药两三次即可,尽可能减少麦田内害虫基数。
灌浆期是小麦籽粒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此时,农户需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通常小麦灌浆期最易发生麦穗蚜虫、白粉病这两种病虫害。对此,农户可选用25%快杀灵乳油1 000倍液均匀喷洒小麦受害部位。为更好地保护麦田虫害天敌,农户可在害虫初发时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保证小麦健康生长。
小麦是我国主栽农作物,只有充分凸显小麦的种植效益,才能为广大农户增收致富开辟良好的路径。基于此,农户需不断调整优化小麦种植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灌溉、合理施肥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同时有效清除田间杂草,尽可能消除杂草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为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率,农户还要根据小麦各生长期病虫害发生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减轻病虫草害对小麦的影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