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前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4-05-28

邱兴和

(肇庆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贯彻落实这些重要部署,既要借助外力,更要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新时代大学生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他们有理想、有活力、有担当,具备改善乡村生活、生产环境的知识、能力和理念,能够丰富农村产业类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骨干力量。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更多大学生选择到乡村扎根,把青春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意义

1.1 解决乡村振兴建设主体缺失问题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仅需要科学的、完善的顶层设计,持续加强政策后续扶持,也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支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振兴主体缺失、缺位现象日益严重,优秀人才只出不进导致农村“空心化”、凋零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身强力壮、精神昂扬,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有助于发挥其学科专业优势,组织带动农民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生活水平,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助于壮大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产业转型、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治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1.2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就业稳则民生稳,大学生是就业的重点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增量和总量均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公务员、教师等相对稳定的职业逐渐成为大学生眼中的“香饽饽”,政策性就业岗位供不应求,但同时各类民企与自主创业仍是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如果大量大学生仍旧执着于考公考编、进大公司,不仅会使大学生浪费许多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也会导致资源错配、人才结构失衡,制约社会发展。乡村生活成本较低、职业竞争不激烈,同时乡村产业蕴含无限生机与活力,因此,乡村不失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有利选择。鼓励大学生到乡村就业创业,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给予他们人生更多出彩的机遇。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参与非遗传承、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等等领域工作 ,不仅可以解决自己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2 当前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不愿回乡”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然而,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旧落后于城市这一基本事实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甘愿做大城市的“蚁族”,也不愿到农村就业创业。从思想观念上来讲,受“教育就是为了改变人生”“教育就是为了走出大山、乡村”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到农村就业创业存有一定偏见,认为到农村就业创业说出去没面子、抬不起头,会遭受同学、亲人的冷眼;部分大学生将求学视为“跳农门”“走仕途”“吃皇粮”的重要途径,已经逐渐习惯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认同感不断降低,由此导致大学生在农村就业创业中处于“缺位”状态。除了主观原因外,城乡之间的明显差距,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加之部分农村地区就业创业资源严重匮乏,使得农村就业创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难以让大学生到农村有事可做、有业可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大学生虽然有到农村就业创业之心,但是却无农村就业创业之为。

2.2 大学生“站不住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领域逐渐扩大,从传统的养殖业、种植业,到乡村文创、农村电商、公共事务等领域,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是,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也存在“待不久”“待不住”“补不上位”等现象。首先,大多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等相对薄弱,部分大学生与村民缺乏共同语言,不适应乡村生活环境与习惯,导致其向城涌动之心日益迫切。其次,农村的就业创业及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农村地区往往人才发展空间狭隘、发展平台较为有限、社会法治化程度较低,存在“收费多、主动解难少,罚款多、指导整改少,检查多、出谋献策少”等现象,大学生难以大显身手。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大学生认为到农村就业创业前景不乐观。

2.3 大学生“出不了彩”

大学生普遍理念新、眼界宽、信息灵、敢想敢干,他们到农村就业创业具有技术、眼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然而,受政策规定、自身能力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效果较差,不能很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也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支持性、保障性政策体系尚不健全,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视度不高,在法律、税收、用地、利益分配、子女上学等方面的支持工作、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缺少对大学生的切实帮助,缺少“真做、真动、真干、真帮”的主动作为,在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农村就业创业无法衔接,其自身能力无法满足农村就业创业要求,在农村就业创业过程中处于迷茫、失望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大学生所选专业与农村就业创业实际有所出入,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情况。此外,大学生长期生活于学校,对乡村就业创业所涉及的法律、用地、资金、技术、人力等各方面要素缺少深入了解,在生产技术、社会关系维护、经营管理等方面尚不成熟,且在社会经验、社会支持方面明显不足,由此导致大学生空有一腔热情,却不得不面对各种现实的打击。

3 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对策

3.1 提升农村综合服务供给水平

凝聚合力帮助乡村改善民生,既能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乡村生活服务现代化变革,也能够为农村就业创业大学生干事创业提供生活环境保障,推动农村地区“引凤归巢”。

3.1.1 实施农村生活保障与美化工程。地方政府应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完善农村水费、电费价格机制,提升乡村供水、供电的质量与效率,让乡村居民喝上放心水、便宜水,用上稳定电、便宜电;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及垃圾分类,引入垃圾分类箱、垃圾集中处理中心、冲水式厕所、沼气池等现代化生活设施,治理沿墙、沿杆私拉线缆现象,让乡村变得更干净;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建设理念,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生态美化工程,绿化美化乡村环境。

3.1.2 实施农村教育与医疗提质工程。针对农村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在人力、设备、环境等方面的不足,地方政府应以“硬件+软件”帮扶举措推动其发展进步。地方政府应大力推动“县管校聘”制度建设,优化乡村中小规模学校环境;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对乡村卫生室进行提质改造及适量新建,并且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能,减少农村就业创业大学生因为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现实问题向县、市涌动的情况。

3.1.3 实施农村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地方政府应根据乡村居民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以“村庄现代化”为主题,以数字乡村战略为指引,加强村级客运站点、公共照明、电子监控、体育健身、智慧灯杆、文化公园、菜鸟驿站及中小型商业体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引进智慧监控、物联网、5G等技术和设施入乡村,方便农村大学生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数字经济发展。

3.2 加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能力建设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将大学生引进来,让大学生主动参与乡村振兴事业;二是如何留住大学生,让大学生在农村的广阔天地能够干事创业。因此,面对部分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热情高涨但实力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当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形成“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乡村大学生人才培养与能力提升格局,使其能干事、干成事。其一,在高等教育领域,高等院校应紧紧对接乡村就业创业发展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推动相关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改革;地方高校与当地政府、企业应合作办学,精准、定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设计乡村就业创业课程,定向培养乡村多领域产业紧缺人才。其二,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乡村工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经济产业创新人才等队伍建设,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社会工作者、智慧农业工作者等培养,加强对农村就业创业大学生的职业培训,为其提供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其三,建立一批农村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开展实习实训、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活动,激发他们到乡村干事创业的热情,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地方政府应建设农村就业创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采用送教下乡、农村课堂等方式,邀请高校“三农”领域学者、乡村企业家等参与其中,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激发其建设乡村的热情。

3.3 以新媒体与高等教育引导积极的“舆论导向”

大学生能否在农村安心就业创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于农村就业创业的思想认知。因此,要想促使大学生积极到农村就业创业,既要改变其对农村就业创业的消极情绪与错误认知,也要提高其对农村就业的积极预期。一是高校应围绕农村就业创业开展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形成常态化的宣传与传播机制,对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好形势、预期收益、社会意义等进行理论阐释与信息传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农村就业创业问题,正确看待农村就业创业形势和参与价值。二是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跳出农门”“农村就业创业机会渺茫”“农村就业创业亏本赔钱”“农村就业创业愚昧无知”等落后观念进行批判,宣传农村建设、农村就业创业的新发展、新变化,以及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与多维意义,激发大学生主体意识,继而形成农村就业创业的价值共识。三是地方政府应完善农村就业创业宣传机制,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如在短视频平台(快手、B站、抖音)、资讯类平台(今日头条、微博、QQ看点、知乎)、通信类平台(微信公众号、QQ)等,借助宣传栏、电视广告、地铁广告等渠道,通过评选“最美乡村建设服务者”“大学生乡村就业创业示范者”等活动,组织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展、故事展等,选树宣传扎根乡村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充分肯定其为乡村振兴做出的突出贡献,营造全社会涌向农村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3.4 营造良好的农村就业创业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显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广泛聚集经济资源要素是吸引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必要条件。地方政府应依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结合当地乡村资源异禀,以公平竞争、开放包容为建设方向,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法治环境,统筹做好惠企政策落实,实行“清单化”管理,对以不同手段侵害大学生创业就业权益的个体或群体进行惩治,打造公平竞争的农村经济发展沃土,激发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活力。此外,打造服务型政府,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放宽经营约束之“源”,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了解农村就业创业大学生在资金周转、发展方向、政策制度、能源、人力成本等方面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推行各类便民利企举措,给予其力所能及的帮助。另外,地方政府应积极进行农村综合改革,建设农村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发设计区域差异化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基地和科技园区建设,采用到村任职、开展技术指导、聘用顾问等方式,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提供大展宏图的空间。地方政府应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土地政策、场地支持、资源共享、项目支持、税收、成果转化等相关事务,顺应公共服务数字化趋势,建立政府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咨询、在线举证、在线办理等专项服务,为大学生在农村干事创业提供便利。

3.5 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与政策支持作用

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或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乡村新型经济产业,这些都离不开必要的政策制度与服务平台支持。所以,地方政府应当用好各项激励措施,助力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地方政府应充分调查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困难之处,出台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支持政策,解决好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障碍,建立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地方政府应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专项资金、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积极为农村就业创业大学生提供工商、税务、金融等支持,借助“给位子、给实惠、给荣誉”等激励形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例如,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专项信贷支持,通过降低门槛、降低贷款利息、开发无担保小额信贷等金融服务方式,形成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多渠道资金来源,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提供金融便利条件;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吸引社会保险企业参与,设立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风险补偿兜底机制,让大学生安心到农村就业创业。

4 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有助于解决乡村振兴建设主体缺失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优惠政策有待加强,能力素质仍需提升,发展空间有限,配套服务不到位,用才机制不健全,是目前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面临的现实困境,导致大学生“不愿回乡”,在农村就业创业过程中“站不住脚”“出不了彩”。因此,地方政府应通过提升农村综合服务供给水平、加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能力建设、以新媒体与高等教育引导积极的“舆论导向”、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与政策支持作用等途径,吸引更多青年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