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邓光辉
(中共邵阳市委党校,湖南 邵阳 422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湘西是“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发源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湖南省西部地区干部与群众的重大使命与任务。
湖南省西部地区,即所谓大湘西,包括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等。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区,也是衔接我国东西部、连接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区,区位和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国之大者”。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再次聚焦乡村振兴。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表决通过。这一系列决策部署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乡村振兴战略是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湘西地区各市(州)对此做出了安排部署。例如,2021年张家界市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村寨,打造车窗外的“风景线”;2021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深入实施产业就业富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育才聚才、乡风文明铸魂、治理效能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六大行动”;2021年怀化市党代会报告指出,要聚焦“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促进乡村宜居宜业”“促进农民富裕富足”;2021年邵阳市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按照“五大振兴”要求,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扛起乡村振兴重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省、市(州)擘画的战略蓝图和行动纲领为湖南省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带来了政策机遇和发展机遇。
中央、省、市(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令人振奋,但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湘西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生态环境问题凸显、乡村产业基础薄弱、乡村“空心化”严重及农民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是必须直面并予以突破的。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原因,湖南省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在全省排名靠后。这些地区在历史性解决贫困问题之后,依然存在返贫风险。一是村干部思想比较落后,存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足的问题,村民受小农意识影响也缺乏发展集体经济大力“闯创干”的劲头,导致村民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由于农民职业技能匮乏,就业竞争力不强,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型和低技能型工作,工作不稳定,导致其收入不稳定。三是异地搬迁需要后续资金,而且低收入群体依然存在因大病返贫等风险。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特殊群体,必须稳得住、融得入、逐步能致富;大病也是导致低收入群体可能返贫的重要因素,必须高度重视。
湖南省西部地区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并加以解决。在道路方面,“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村级道路硬化,但有些村道仍过于狭窄,存在会车难问题;由于年久失修,连通乡村的县道、省道、国道坑坑洼洼的现象也时有存在。在饮水方面,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虽已全面铺开,但少数村庄仍没有实现家家户户通自来水,特别是农村干旱地区。在危房改造方面,在脱贫攻坚时期,湖南省西部地区实施了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但是农村危旧房屋的登记、排查、整治、改造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在智慧农村建设方面,互联网没有实现全覆盖,5G进农村需要大力推进;快递物流在很多农村地区还只能到达乡镇,需要尽快实现“村村通”。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村民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需要进一步养成,生活污水乱排放的行为有待加强管控,农村厕所革命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和宣传推广力度。
湖南省西部地区的农村产业布局常常带有很大的自发性、随意性、传统性。其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多数乡村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仍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升级缺乏突破口;或者有产业规划,但缺乏专业性、系统性、创新性,没有形成或者很难形成特色产业、规模产业、品牌产业。多数乡村没有把产业发展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自然人文环境、房屋与土地利用等协调起来。绝大多数农民对当地优势产业并不了解,容易盲目照搬跟风,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另外,湖南省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原材料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农业与文化旅游业联动性不强,产业发展小而散、小而弱,农业产业链需要进一步向服务链、价值链延伸。
一是乡村人才外流严重。湖南省西部地区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导致乡村“空心化”较严重,留在当地发展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少,留下的多为妇女、儿童、老人。近年来,沿海地区产业不断向内地转移,湖南省西部地区已成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和主阵地,部分农村劳动力开始在当地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流,但是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乡土人才,而该类人才依然严重缺乏。二是缺乏乡村科技人才。目前,湖南省西部地区可担重任的种植或者养殖“土专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乡村实际发展需求有较大差距,缺乏踏踏实实的种田能手;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等新兴业态在农村的发展,这些新兴行业的技能人才更是十分紧缺。
在脱贫攻坚时期,我国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目的是让农民早日实现自力更生。生活富裕靠的是政策致富,更是勤劳致富,必须充分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内生动力。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湖南省西部地区农民的思想解放程度远远不够,部分农民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重点难点在“三农”,基础支撑在“三农”,潜力后劲在“三农”。因此,思考湖南省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实践的着力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十分必要。
3.1.1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与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提升与飞跃。现阶段,湖南省西部地区要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是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转变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其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全面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做到“薄弱村提升、一般村壮大、富裕村做强”,让集体经济成为老百姓稳定的收入来源,让产业振兴支撑湖南省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二是积极做好稳岗就业工作,提升农民收入。稳定的收入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和事业进一步腾飞的基础,因此,要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做好稳岗就业工作。三是积极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支持特色产业向安置点聚集,并加快推进配套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四是积极加大大病救助力度。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对农村脱贫人口中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扩大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范围,扩大重大疾病保障病种范围,提高报销比例,降低其因病返贫风险。
3.1.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要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在道路方面,湖南省西部地区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对农村道路的升级改造,包括对连接村道的县道、省道、国道的升级改造,拓宽村道,实施“户户通”工程。在饮水方面,湖南省西部地区要尽早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在危房改造方面,湖南省西部地区要加快对农村老旧危房的排查、登记、整治、加固、改造和新修。在智慧农村建设方面,湖南省西部地区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大力推进5G网络进乡村工程,实现农村行政村互联网全覆盖;大力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加速发展。二是要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为重点,促进村民养成垃圾分类行为习惯,治理好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问题,加大旱厕改水厕宣传与补贴力度,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考核;加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力度,如邵阳市授牌6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推进新邵寸石镇、隆回虎形山瑶族乡、绥宁关峡乡、邵阳县蔡桥乡等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创建。
3.1.3 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发展,规划先行,这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针对产业布局不合理和融合发展水平不高问题,湖南省西部地区要根据县域和乡镇资源禀赋、发展动能、比较优势和客观实际,推动城乡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推进“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将有条件的城郊乡镇纳入县城及市区规划,合理划分主体功能区,科学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的边界,整合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治理等规划,引导乡村人口与产业布局优化,最大化发挥集聚效应。县(市、区)层面,优化“一县一特”“一特一片”布局,大力发展精细农业、特色农业,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做大、做强农业优势品牌。村级层面,应根据资源禀赋与自然条件,科学选择特色产业,结合地方传统与市场需求,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学选择市场前景好、见效快、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实现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康旅融合、电旅融合等,切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1.4 加强人才培育,增强乡村人气与活力。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人的振兴,解决乡村地区相对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一是要健全乡村人才保障与激励机制。湖南省西部地区要切实落实对各类人才农村创业就业、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扶持政策,留住和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发挥“五级书记”领导示范作用、“三支一扶”人员支持作用、农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鼓励乡贤返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钱途”。二是要常态化推进技能培训,提升农民专业化水平。湖南省西部地区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鼓励、引导农业技术人才下沉,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传授最新农技知识,提升农民的种植、养殖技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3.1.5 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农民是乡村的主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要想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湖南省西部地区政府相关部门要倡导艰苦奋斗精神,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号召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倡导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号召村民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号召广大农民群众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二是做好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湖南省西部地区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行“三权”分置改革,充分发挥土地要素的财富激发汇聚作用;深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民共享改革红利。三是做好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湖南省西部地区要完善乡村“三治合一”的体制机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设立村民理事会,开展村民自治和农村公共服务,确保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又是乡村振兴的受益主体,还是乡村振兴的治理主体,真正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
3.2.1 防止工作流于形式。乡村振兴是实实在在的振兴,美丽乡村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乡村。但湖南省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健全,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够全面、科学,导致乡村振兴工作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因此,湖南省西部地区要在今后的乡村振兴实践中防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3.2.2 防止资金使用“撒胡椒面”。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面极广。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学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干好事、干成事。尤其在涉农支农资金的使用上,要避免“撒胡椒面”,防止支出碎片化。对此,湖南省西部地区要做好财政资金使用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衔接工作,优化支持方式,拓展资金用途,好钢用在刀刃上,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
3.2.3 防止政府包办、群众看戏。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政府是推动者,农民是建设者、治理者、受益者。政府不是保姆,不能事事包办;农民不能有“等、靠、要”思想,需要积极作为、积极参与。因此,湖南省西部地区要防止政府包办,充分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3.2.4 防止产业雷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湖南省西部地区要根据当地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现状等实际情况,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布局,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避免盲目跟风、产业“扎堆”。同时,要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鼓励各地培育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区域公共品牌,加快构建乡村产业品牌体系,持续提高乡村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切实实现产业振兴、农民增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