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楚文化基因视角下荆州古城景观规划研究

时间:2024-05-28

雷挽侨 孙淘泽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1 楚文化基因概念与内涵

1.1 楚文化基因概念

楚文化是中国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将“楚文化基因”一词定义为“文化基因”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楚文化范畴。楚文化可以在“文化基因”的一般内容与特征的基础上,演绎出“楚文化基因”的具体内容与特征,如此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楚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内涵。

1.2 楚文化内涵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人文历史深厚,平原湖乡秀美。楚文化源远流长,钟楚灵秀,其具有鲜明的水乡文化色彩、浓郁的市民文化特色、外刚内柔的文化品格、重文尊教的文化理念及博采众长的文化个性。

2 荆州古城景观现状

古城景观是古城中各种景观要素通过结构关系形成整体后所呈现出的整体形态,是由建筑、街巷空间及其中的社会文化活动共同构建的整体景观。笔者主要从3个方面对荆州古城景观现状进行了探讨,分别是荆州古城墙、河湖水系及街巷空间。

2.1 荆州古城墙

荆州古城垣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完整城墙,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在秦汉时期开始初建,经过多个朝代的更迭修建逐渐成形,在元朝时被损毁。为了进一步修建,明朝初年在旧基建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始回初貌。清朝顺治年间,重新规划修建,就地掘土建城墙,形成了土城、砖城、水城“三合一”的特色。城垣因地势而筑,顺河湖迂回,势如游龙,其突破了传统规整对称式,呈现几何布局。城墙上原有城门6座,因城墙呈现古钱币不规则形而导致城口呈不对称布局,后因交通发展需求另开3门,现共有9座城门。

2.2 河湖水系

荆州古城河湖水系发达,这与荆楚古国的发展密切相关。古时人们依水而居,荆州是历来兵家的必争之地,当地人们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在建造荆州古城墙的同时,形成了一条长约12 km的护城河。作为一道天然屏障,护城河在历史上起到了天然阻击的作用,而且对于古城内居民的生产生活也提供了帮助。除了护城河,荆州古城还有其他河湖水系。

2.3 街巷空间

荆州古城建筑空间格局是东疏西密,由于目前荆州古城风貌保存较为完整,还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历史文化街区,通过街区的再现风貌,还能回溯过去的历史景象。例如,张居正街、三义街等都体现了原始的街巷空间布局。三义街的名字源自王国时期“桃园三结义”,三义街历史街区内老房子整体空间格局保存完整,是荆州古城保存尚属完好、具有历史风貌的珍贵历史街区。

3 荆州古城景观规划优势分析

景观规划是一个城市面貌的直观体现,包含了整个景观的三维空间形态。荆州古城景观依据城市发展建设不停规划更新,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也避免不了自身劣势。

3.1 自然景观丰富,布局独特

荆州古城是古代各国建设修建的产物,尤其在楚国发展得最为完整,其自然景观丰富,环城景观内的各大水系比较多,护城河、北湖、西湖在内的河湖众多,不仅为古城居民提供了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调节了气候,且水系依城而建,布局独特。

3.2 空间整合度高,效果完整

荆州古城景观空间建设依循取悦人、方便人及服务于人的宗旨,从人的情感和理性立场出发,在景观空间上体现了人的活动与景观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保持绿化、用地及实用的基础上,延续至今保留了原始古城风貌及完整的景观效果。

3.3 历史文化丰富,底蕴丰富

荆州古城是目前我国保存较为完整且规模宏大的古城垣。其中,荆州古城墙及承门楼是整个景观空间的制高点,在景观上一直具有统率作用。古城内外历史遗迹及景观分布广泛,如三义街、得胜街、东西堤街及冠带巷等历史文化街区,三国文化街、荆州博物馆、三国公园、张居正故居及荆州宾馆等历史文化景点等,构成了荆州古城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

4 楚文化基因视角下荆州古城景观保护更新面临的问题

荆州旧城改造工程的推进及现代经济的发展对整个荆州古城景观的规划保护更新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通过分析荆州古城景观保护更新的情况,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4.1 河道污染严重,传统街巷特色消失

古时人们择水而居,而河道的发展完善也是人们安居乐业、繁荣发展的象征。荆州古城水系丰富,尤其护城河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是随着荆州现代城市道路的发展建设,古城河道只剩下单一的景观功能,加之人们生产生活对河道的负面影响,护城河水质日益变差,城墙景观和轮廓被新建建筑和高大乔木遮掩,水城相依景观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突显。古城传统的街巷特色因现代交通出行方式而发生改变,虽然拥有很多具有历史文化的街巷,但是在现代建筑的介入中变得参差不齐,其传统特色逐渐消失。

4.2 文化功能缺乏,历史格局破坏严重

城市景观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不能割裂。荆州作为楚文化基因繁荣发展的源泉,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却没能得到很好的复兴推广。除了保存比较完整的荆州古城墙及一些历史建筑外,荆州古城的文化功能定位并不是特别清晰,与文化配套的相关设施都相对缺乏。加之古城居民保护意识不强,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使得整个古城的肌理遭到破坏,尺度失调的街巷空间与荆州古城的历史传统格局不匹配。

4.3 活动空间有限,建筑物质结构老化

随着现代城镇化的发展,各种现代化建筑充斥在荆州古城景观内,其高度及色彩都与古代街巷不协调。另外,随着建筑物及景观的增多,其城内活动空间越来越缺少。加之荆州古城建筑历史久远,在保护修缮与传承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建筑形态和物质结构老化以及保护封闭静态化,使得建筑历史文化传承受到阻碍。另外,荆州属于线性城市,空间发展适应了分散式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古城的保护提供便利条件,但是在空间构建上失去了秩序,不利于整体规划构建。

4.4 节点网络系统不完整,景观服务水平有限

荆州古城景观规划与现代规划不同,不能提前进行规划,因此在节点网络系统上缺乏完整性。景点之间缺乏关联性,相对而言比较孤立,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另外,荆州古城景观规划在服务水平上也有限,没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对外吸引力不够。

5 楚文化基因视角下荆州古城景观规划保护策略

在楚文化基因视角下,荆州古城景观规划保护要关注当下居民生活实际,以其合理的功能价值与所处区域环境相协调,促进荆州城市文化品质的改善与提升。

5.1 厘清文化基因组织架构,满足生态持续发展

楚文化基因从基因单元、排列特征及组合方式3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架构。从基因单元来说,楚文化是楚国文化经过不断发展积累形成的,从纵向来看时间跨度长,从横向来看则包含了物质与非物质层面的众多领域。从排列特征来看,楚文化基因彰显出奋发图强的文化特征。从组合方式来看,楚文化基因则是精神文化、民俗文化、物质文化及心理文化等多重文化的排列组合。因此,从这个视角出发,荆州古城景观的规划保护要形成以文化传承与古城保护更新建设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共生格局,有利于弥补以往注重建设用地和商业开发所导致的城市文化根基的缺失。

5.2 加强河道水网元素塑造,修复老化建筑物质结构

对于荆州古城的河道水系,要进一步加强河道数量、界面及空间节点等水网元素的塑造,在保障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的同时,对造成水体污染的工业生产进行停产整顿,有效遏制水体污染恶化,保护水质及水生环境。同时,应该协调河道与古城之间的空间关系,通过合理规划对两边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另外,对于历史保护建筑,应从地块指标、风貌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控制,尽力修复老化建筑物质结构。

5.3 复兴活化突出自身优势,优化古城场所空间秩序

楚文化基因中彰显出的是荆楚人民团结协作、筚路蓝缕、追逐新奇及奋勇拼搏的精神特质。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在新旧文化的冲击与更迭中,需要结合荆州市的发展实际对优秀的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进行摒弃,对荆楚人民优秀的精神特质文化进行传承发扬。另外,在后期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可以根据古城景观的原始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空间距离进行整体布局和协调,进一步优化古城场所空间秩序。

5.4 通过完善景观规划体系,提升景观服务水平

城市建设要严格根据历史文化古城保护要求进行,同时要结合荆州古城的现状进行科学规划,并参照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在持续推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以及满足文化保护刚性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要保护的内容。通过建立和完善景观节点网络系统,将景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文化故事或者服务联系起来,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建设具有古城景观独特内在的品牌,以此来吸引消费,从而提升服务水平。另外,荆州政府及文物保护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荆州古城保护政策法规,构建具有荆州特色的政策法规和文物保护规定,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社会组织为补充以及个人力量有效参与的荆州古城景观保护规划共同体。

5.5 保护荆州景观内外形象,动员全员参与

保护荆州的景观形象需要荆州市人民的广泛参与。一方面从荆州市政府层面出发,加大宣传力度,倡导整个社会保护荆州古城景观,必要时辅以强制监管手段,制订荆州全域历史资源保护方案、完善规划体系等,重塑荆州古城特色;另一方面需要古城居民自发加入古城景观保护队伍,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