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刁峰虎
(中共周口市委党校,河南 周口 466000)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河南省的城乡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城乡产业结构等领域[1]。为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缩小城乡差距是河南省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对于河南省来说,“三农”问题更是关系现代化农业强省建设的根本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是破解乡村发展落后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是补齐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缓慢这个短板的首要选择,其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此,必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路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构建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而城乡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是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然路径选择,是缩小城乡差距、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有力抓手[2]。
乡村振兴是事关农民自身利益的战略,农民是乡村振兴中积极行动的主体,但当前河南省诸多地区的农民不仅缺乏内在动力,而且缺乏集体行动力。第一,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主要表现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普遍存在为了获得国家的诸多优惠政策争当贫困户现象。第二,农民成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当前在农村工作中,诸多该农民自己解决的问题,在其理念中却成为政府和党员干部的“职责”,很多该农民自己肩负起的责任,都推给政府和党员干部。
随着贫困县全部摘帽,河南省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但对比发达省份,河南省农民人均收入依然较低,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河南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 108元,与2019年相比有显著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收入占比仍较低,主要收入依然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即务工收入。受制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和生产投资不足,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农业高新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导致农业现代化水平、生产效率和收入较低。种植盲目粗放且与市场脱节,农业经济收入极不稳定。农民的保险意识淡薄,小农经济本身的抗风险能力薄弱,农业收入受天气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大,农业生产效益及农民收入难以得到保障。农民农业收入低,大部分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创业,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其更不愿意在农业生产上加大投入[3]。
2.3.1 缺乏乡村振兴方面的人力资源。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及组织的全面振兴,涉及组织管理、农业科技、文化建设、生态环保及产品营销等,需要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参与才能有效实施。目前来看,随着河南省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及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虹吸效应越来越明显,农村人口不断流失,更留不住乡村振兴方面的专业人才。各种因素导致河南省乡村振兴人才供给问题比较突出,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2.3.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河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运营成本高、分布不均衡、缺乏系统管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不均衡,如示范村由于政府投入资金到位,各项基础设施都比较齐全;而其他的广大农村普遍存在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社会资本不愿参与、农民自有资金有限等问题,导致其基础设施薄弱[4]。另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衔接性差,缺乏统一协调,使用效率低,难以对农业农村发展形成有效合力。
2.3.3 乡村文化建设滞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还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但从目前来看,河南省乡村文化建设明显落后,在重经济、轻文化的思维模式下,乡村文化建设项目流于形式,如文化馆、陈列馆、图书馆等看似硬件设施齐全,实际上都是一些面子工程,与农民的实际文化需求脱节[5]。农村基础教育明显弱于城镇,农村缺乏完整的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供给不足。另外,乡村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宣传引导,加之社会不良之风的影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面临严峻挑战。
2.4.1 产品结构单一。河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产业发展第一位就是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因此,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比高,其他产业如牧副业产值较低。农业信息化水平低,不能对市场做好预判和对接,导致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农业机械化器具占比和农业科技含量低,导致农业现代化水平落后,难以产生规模化效益。低端和初加工农产品供给过多,绿色、有机、无公害的中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高端市场的消费需求。
2.4.2 产业融合度不足。产业融合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乡村产业兴旺的必然趋势[6]。河南省粮食产业链单一且产业链较短,难以与工业、服务业相融合,导致产业效率低,农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拥有高端装备的农业企业数量有限,高新加工技术尚未推广,农业高新技术难以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融合。农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互联网+”没有和农业深度融合。社会资本不愿投资乡村建设,导致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不足,小农户难以和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相融合。另外,传统农业也未能和现代物流业、乡村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及特色种植等进行融合发展。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并强化农民的凝聚力,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合理有效支配资源的能力,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富裕。一要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可通过“新乡贤”“头雁回归”等多种途径,解决支部带头人问题。通过强化纪律、提升素质、学习教育常态化等,逐步提升基层组织的感召力、战斗力。二要切实强化党组织在基层组织中的领导地位。2018年以来,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重新倡导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的政策,推进支部成员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的措施,以强化党组织对农村社会的领导,从而实现党组织对农村其他社会组织的直接领导与监督。
一方面,要正面引导教育农民,在农村重新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通过现实中治理反面典型的案例教育群众,使农民认识到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依靠政府解决,乡村振兴需要所有人的积极参与才能顺利实现。
一要给予农民农业生产服务领域更多的获利机会。要实现乡村振兴,最基本的保障是把农民留在农村,让这些人不用进城也能和进城务工有一样的收入。二要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创造更多的农民经营主体。当前,诸多地方为了推进乡村振兴,主要的措施就是以资本为主导,农民基本上是被动参与,很多以受雇于公司的方式获得劳务收入。而农村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高成本,给大资本模式带来诸多风险。因此,要创造更多有利条件、采取合适的模式,让农户将全家的劳动力充分投入进去,分享农业生产之外的获利机会,在居家附近成为微小的经营主体。
一要落实和实施好政策。基层政府一方面要落实中央出台的乡村振兴人才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特色创新吸引人才的有效激励措施。二要以宜居、宜业为导向优化工作环境,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用得好、尽其才。配套出台人才引进激励保障办法,建立明确的晋升通道和奖励机制,通过高薪酬和高服务增强农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三要加快兴办乡村职业教育,把乡村职业教育融入乡村建设,建立农民参与的乡村教育推进机制,使农村有志青年接受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掌握职业技能,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的华丽转身。
3.5.1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政府公共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把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重点放到农村。鼓励社会工商资本下乡参与乡村建设,引导地方银行为乡村基础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汇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投入、补齐短板,着力开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同时,根据发展需要完善网络通信、物流快递等新基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3.5.2 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加快构建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障碍,同时要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开放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权益和收益。
3.5.3 着力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产业振兴要与生态宜居相结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淳朴乡风建设。一方面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建立乡村保洁员制度,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局面,提升农民的卫生整洁和生态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制订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规范,践行乡规民约。例如,部分地区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如五老会、退伍军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民间力量,有效维护了乡村的良好风气,尤其是在践行乡规民约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5.4 充分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产业振兴,产业兴旺,乡村才有未来。要依据各乡村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当地的主导产业,形成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并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和特色产业。加大农业科技引进、推广和创新,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融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在生产模式上相融合;吸引社会工商企业投资乡村建设,促进现代生产组织方式和小农户相融合;发展新型农家乐及特色种植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加快农业与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现代物流等产业的融合 发展。
河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和人口大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任重道远。乡村振兴,重点在全面,难点也在全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组织要用尽一切办法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力支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