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覃华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 南宁 530001)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杉科杉木属乔木,具有生长快、材质优良等特点。杉木是我国南方地区栽培最为广泛的造林树种之一,栽培区北起秦岭南坡至江苏省句容、宜兴市一带,南至广东省信宜市至云南省会泽县、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东西自江苏省南部、浙江省至四川省大渡河流域、西南部安宁河流域。杉木木材主要用于建筑、桥梁、造船、矿柱和家具制作等方面[1]。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是国家储备林实施主体之一,桃源分场承担了28.6 hm2杉木储备林建设任务。桃源分场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00 km,交通便利。分场林区位于大明山山脉东部,地处东经108°39′11.52″~108°40′30.72″、北纬22°55′0.12″~22°55′0.96″。林区内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平均降雨量为1350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390 mm,年平均气温为21.2℃,大于或等于10℃活动积温为7 500℃,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530 h,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项目区海拔在200~390 m,坡度为23°,土壤为中壤、赤红壤,保水保肥能力尚好,为当地杉木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杉木种子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杉木优良种子园或母树林,如天峨县林朵林场杉木优良种子园、融水县贝江河林场杉木优良种子园等。每年2月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5 kg,播种后覆盖厚度为1.5 cm的黄心土,每7 d喷1次0.5%波尔多液。第2年春节前,达到1年以下标准的苗木可出圃上山造林,要求苗干直、无分枝、充分木质化、顶芽饱满、针叶坚挺和根系发达,同时裸根苗高度在40.0~70.0 cm、地径在0.5~1.0 cm,轻基质容器苗苗高在40.0~70.0 cm、地径在0.5~1.0 cm。
杉木苗木出圃前应杀虫灭菌和消毒,并分级验收,经检疫确保无病虫害方可出圃。杉木苗宜随起随种[2]。
在杉木种植过程中,造林地的选择是促进杉木速生的关键步骤,要结合杉木生长习性进行科学选地。杉木属于亚热带树种,喜光,耐寒性和耐旱性较差;怕盐碱和涝洼地,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应选择气候温暖湿润、背风、土壤呈酸性、土层深厚肥沃,海拔在150~500 m,坡度小于25°的采伐迹地作为杉木造林地[3]。
1.7.2 常见的虫害及防治措施。杉木种植中常见的虫害主要有小卷叶蛾、白蚁、双条杉天牛等,每种杉木虫害的危害症状均不同。小卷叶蛾会使杉木幼树枯萎,使树冠出现褐色;受白蚁危害时,杉木根茎和树皮等常常被破坏,且树木出现空心现象;双条杉天牛会蛀食杉木韧皮部和木质部,造成林木死亡。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HDR图像风格迁移技术······························谢志峰 叶冠桦 闫淑萁 何绍荣 丁友东 (4,524)
1.7.1 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一是杉木炭疽病。杉木炭疽病是杉木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在我国所有杉木种植区均可发生。杉木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主要危害杉木地上部分所有器官。该病常发生在每年4—5月,主要危害杉木针叶和幼嫩组织,发病初期叶片顶部出现褐色不规则病斑,后期病斑扩撒至整个针叶和幼嫩组织,导致杉木针叶及嫩梢变褐枯死(见图1)。
植苗坑挖好后,需取坑上方及两侧的干净表土填入坑内。表土填满半坑时,每坑施入2 500 g有机肥,并与坑内松土搅拌均匀,取干净表土填至高出坑面10 cm。
例如对于程序中的变量值i,假定变量i的取值范围为1到100的整数,那么i的取值范围的抽象表示为[1..100]。当i在程序中进行四则运算时,映射在抽象域上计算过程即为对区间[1..100]上的四则运算。
在每年1—2月春节前的阴雨天开展定植工作,尽量选择苗高35 cm以上,地径超过0.5 cm,根系发达、顶芽完好的一年生健壮优质苗。苗圃起苗后,要坚持随起苗随栽培的原则,应立即用竹筐把苗木运至造林地,并挑至种植坑边,用小锄头挖出15 cm的定植穴,把杉木苗放入定植穴内,注意摆正后覆土并压实,防止苗木窝根。若当天不能完成栽植,则必须在苗木根部蘸上新鲜的黄泥浆,以防止苗木根系水分散失。定植后15 d内不间断地检查,发现死株或缺株时需及时补植。当年造林成活率需大于90%,第2年以后保存率在85%以上。
1.6.1 定期除草。杉木造林成活后,应除草抚育3年,每年安排3次。第1年和第2年采用植株行间带铲的除草抚育方式,第3年采用割灌抚育方式,通过定期开展除草工作来改善杉木林的生长环境。林间若出现灌木、藤类、杂草等植被,会抢夺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和水分,导致杉木苗生长缓慢。因此,在植株行间带铲抚育时,应把杉木上下方各40 cm处条带内的杂灌藤本草本全部铲除,同时伐倒带外的杂灌藤本草本,伐根需低于10 cm。割灌抚育时,应将林地内的杂灌藤本草本全部伐倒,伐根需低于10 cm,以免对杉木苗根部造成人为损伤,且伐倒物不能覆盖于杉木上。做好除草工作能够增强林间的通透性,同时有效缓解林地水土流失情况,为杉木速生丰产创造良好的环境。
1.6.3 水分管理。杉木作为亚热带树种,不耐寒和不耐旱。因此,在雨季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林间出现积水造成杉木林诱发猝倒病害,影响杉木的生长;在高温干旱季节,应开展灌溉工作,补充土壤水分,以保证杉木迅速生长。
1.6.2 施肥管理。在开展施肥管理工作时,应该根据林间土壤实际情况和杉木生长需求选择相应的肥料种类和用量。一般来说,杉木幼林阶段肥料种类应以磷肥为主,氮磷钾复合肥比例标准为磷>钾>氮,以增强杉木的抗病抗逆性,达到速生的目的。杉木中龄林阶段,肥料种类以氮肥为主,氮磷钾复合肥比例标准为氮>磷>钾,以加速杉木木质化。杉木近熟林阶段肥料种类还是以氮肥为主,氮磷钾复合肥比例标准为氮>钾>磷,以满足杉木健康生长的需求。杉木施肥管理主要分为基肥和追肥两方面,在定植前表土回穴时要将基肥与回填的表土混匀,增强土壤肥力。追肥一般采用沟施的方法,当林分割灌除草完成后,在杉木偏上方的树冠滴水线一侧开深15 cm、长25 cm、底宽10 cm的弧形沟,每条沟施杉木专用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250 g,施肥后需立即盖土至高出沟面[4]。施肥管理中要注意在施肥前进行松土工作,施肥时尽量避开杉木根部,防止出现烧根的情况。
造林前1年的11—12月,在清理好的带内中心线挖坑,株行距为2 m×2 m,面宽不限,深28 cm,坑底长宽为25 cm×25 cm。挖坑时,表土应放置于上方和两侧作为回坑土备用,需尽量掏出坑内松泥,使坑底保持水平。
图1 杉木炭疽病
在杉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在营造林过程中需采取生态健康的营林措施,积极营造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提高造林地的质量,并加强后期抚育管理,定期做好施肥及灌溉工作,清除林间的杂草和病枝、病叶等。当幼龄林感染炭疽病时,可以喷洒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800倍液;对于成林,可以在傍晚喷洒五氯酚钠等杀菌烟剂,以增强防治效果。
二是杉木叶枯病。杉木叶枯病又被称为落叶病,杉木一旦感染叶枯病,其枝叶会迅速枯死。该病是影响杉木种植的主要病害。该病主要从杉木枝条的基部针叶扩散蔓延至顶梢方向,常危害杉木的老针叶。该病在春夏秋季均可发生。在感染初期,杉木针叶会出现黄色病斑,且病斑上会产生黑色的小圆点,而子囊盘就在黑色的子座中,可在病叶上越冬,在来年春末生长成熟,并通过风雨传播繁衍,对成林造成严重危害(见图2)。
图2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
在选择杉木品种时,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抗病性及抗逆性强的树种;开展整地工作时合理控制造林密度,防止出现林木过密的现象;当造林密度过大、杉木生长郁闭时要及时开展间伐工作,并清除林间的病枝、病叶,以抑制病害的蔓延速度。还要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和养分含量,改善林分立地条件,维持杉木健康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病害感染初期可以喷洒兽用土霉素钙盐500倍液,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应采用免炼山的整地方式。造林前1年10—11月,采伐完成后,需立即组织人员开展种植前的整地工作。将伐区内采伐剩余物,如杂草灌木、藤本等用割草机或人工砍倒,沿等高线每间隔2 m清理出1条宽度为1 m的植苗带。
只有对林分进行实时监测,出现虫害时及时准确地鉴定害虫种类,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具体防治害虫时,推广应用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病虫害难以控制时使用少量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以采用保护虫害天敌等生物措施,如禁止捕捉大脚蜂、啄木鸟等,控制虫害发生;利用物理技术防治害虫,如使用黑光灯诱杀杉梢小卷叶蛾,用烟熏杀白蚁等。当杉木虫害危害严重时,可应用化学防治技术,如可以用杀虫双和氯氰菊酯防治卷叶蛾,早上喷雾,7 d喷洒1次,连续喷洒2次即可;使用200%辛硫磷喷洒防治双条杉天牛等。
式中:Mu为管-土接触摩擦系数,与管管道表面类型和土体性质有关;P为管-土接触压力,与图1所描述的力有关.
杉木林分枯枝落叶层厚、易燃,火险程度较高,因此,护林防火是杉木成林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有效预防火灾发生,应做好护林防火宣传工作,树立防火意识,预测监测火险等级,营造防火林带预防火灾发生或蔓延,限制或减少杉木林分内的人为活动等。
这类方法通过在物理层或MAC层应用FEC编码算法来提高数据的抗干扰性及纠错能力,减少出错重传,进而提高链路吞吐率[10,11].
杉木间伐后林分内通风性好、透光度高,有利于改善林分环境以及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应遵循“砍小留大,砍弯留直,砍密留疏,砍坏留好,不留天窗”的原则对杉木林分进行间伐,调整杉木种植密度,保障杉木林分健康,缩短杉木生长时间,提高林木质量,从而增加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5]。
采用因子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共因子,利用公共因子及其方差贡献率计算出度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值,根据指标值对我国31个省市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最后对划分所得四类区域的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类别Ⅲ所包含的省市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而类别Ⅳ中的省市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另外两类仅由北京和上海单独成类,这两个城市分别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金融中心,在产业结构上与其他省市有较大差别。
2.2.1 第1次间伐。林分满足以下4个条件时需要进行第1次间伐:①林龄在5 a以上;②平均胸径系数为1.0,自然径级在0.8以下的林木占总株数的1/3;③自然整枝高度超过树高的1/3;④郁闭度达到0.9。第1次间伐时,间伐株数需为总株数的25%~40%,间伐蓄积量应为林分总蓄积量的15%~25%,同时间伐后林分郁闭度降低不得超过0.2[6]。
2.2.2 第2次、第3次间伐。第1次间伐后五六年,当杉木林分郁闭度恢复至0.8~0.9时,即可进行第2次、第3次间伐。第2次间伐时,间伐株数应为总株数的25%~40%,间伐蓄积量为林分总蓄积量的15%~25%,同时间伐后林分郁闭度降低不得超过0.2。第3次间伐时,间伐株数应为总株数的20%~40%,间伐蓄积量为林分总蓄积量的15%~25%,同时间伐后林分郁闭度降低不得超过0.2。
早期水利工程建设的灌排渠道长期受水流冲刷及风淤,造成边坡滑塌,渠底淤积严重,断面大小不一,严重影响了过流能力,造成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据测算,2014年河套灌区平均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70,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816,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84[7]。《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和203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达到0.55和0.60以上,河套灌区与此目标相差较大。
杉木种植范围广、历史悠久、技术成熟,采取上述技术措施所营造出的杉木速生丰产林分的年均胸径生长量达1.1 cm,年均树高生长量达1.2 m,保存率在90%以上。建议今后技术人员将以下3项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一是研究杉木健康经营技术,不断改良杉木木材的材质;二是不断改进杉木加工工艺,不断延伸杉木深加工产业链,以应对市场变化;三是积极探索营造杉木与阔叶树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技术措施,提高杉木林分的景观水平,增加其生态效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