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苏 顿 李志远 邹聪壮
(徐闻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锦和站,广东 徐闻 524133)
采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可利用机械设备完成自动育秧、插秧任务。与人工育插秧方式相比,这项技术可将劳力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省去以往弯腰劳作环节,避免水稻种植户因劳累过度而损害身体健康。机械化育插秧设备工作效率高,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水稻育插秧任务,可降低劳动成本[1]。
机械化劳作模式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等优点,因此大范围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能使成本最小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规范化使用,能有效减少遗漏插秧、重复插秧等现象,且可合理把控水稻行距、株距,使稻田通风效果达到最佳,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全面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因此,合理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能满足低成本、高效益需求,进而增加种植户经济收入。
一是因各农户水稻田范围有限,难以满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大范围推广需求。二是部分农户对机械化育插技术持怀疑态度,导致插秧技术推广工作被动开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2]。三是很多水稻种植户达不到育插秧技术应用环节提出的要求,因此这类水稻种植户会选择传统方式进行育插秧。
目前,多数地区育插秧技术应用者多为学历水平较低、技能不够娴熟的农民,加之得不到专业的技术指导,从而导致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效率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现阶段,各地育插秧技术应用指导频次较少,指导效率较低,很难调动水稻种植户使用育插秧技术的积极性,最终水稻种植户会因不够了解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而错过机械化育插秧的最佳时机,不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目前,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脱节的现象,这会弱化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实践效果,难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若农机农艺技术衔接不当,则机械化育秧效率短期内将得不到有效提高,进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水稻种植户经济收入随之减少。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技术培训环节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实际培训中未能站在培训对象的角度分析问题,致使大多数水稻种植户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不够了解,且技术操作水平不高,从而导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难以得到有效推广[3]。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进程逐渐加快,大范围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且大幅提高水稻产量,使水稻品质得到可靠保证。但育插秧技术现代化应用需克服些许阻力,以充分彰显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优势,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应通过技术革新提高技术的普适性。可通过提高秧苗高度、增大秧龄等减少技术推广阻力,以满足多类型秧苗机械化培育、插秧需要。育插秧设备档位具备自动调节性能,可根据水稻田地势高低,选择适宜高度的秧苗,进而高效扩大育苗、插秧范围,取得技术推广效果。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调整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水稻插秧环境细化技术改进方案,并层层分解技术革新目标,使技术改进质量得到全面保证,进而为水稻机械化培育和插秧提供优质服务。水稻培育环节,为促使育插秧技术优势全面发挥,应选择平坦地块,并优选秧苗,以此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从而确保育插秧技术推广的有效性。
实际应用育插秧技术时,不仅对地块、秧苗提出了高要求,而且要求技术实践者在知识储备、技术操作能力提升等方面以较高的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否则育插秧技术应用效果将难以达到预期。要想有效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则需在技术推广环节予以指导,尽可能地提高技术利用率,使水稻综合效益最大化。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加快的同时,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动态不断更新,且育插秧机械设备大量更新。对此,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应积极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借助这一载体完善水稻机械化作业机制,并吸引水稻种植大户前来示范,将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优势全面显现,进而推动水稻产业化发展[4]。随着农机合作社规模的扩大,育插秧技术指导力量不断增强,能有效带动水稻机械化育秧发展,真正助力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市场化经营目标。政府部门应通过颁布优惠政策、提供补贴等形式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以减少农户购买育插秧设备的成本,促进育插秧技术的广泛应用。此外,政府应大力支持育插秧技术创新,以推动育插秧技术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实现水稻增产增效。同时,相关部门应对水稻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使其在了解育插秧技术的基础上,掌握育插秧技术应用要点。
水稻育植过程中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时,应结合水稻选种、种子处理、催芽等环节灵活应用,促使农机、农艺有效结合。农机农艺技术结合前,应事先完善农田建设,尤其要注重改善农村水系统。完善排水系统可确保水稻培育、种植及生长各阶段能得到充足水源,可为育插秧技术的推广起到铺垫作用,真正实现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能为新技术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进而加快水稻机械化作业速度,为日后育插秧技术创新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在此期间,技术人员应客观总结技术推广阻力,并观察区域水稻生长特征,尽可能简化育插秧技术程序,促使水稻育秧工作与机械设备有效衔接,确保水稻机械化育秧标准达到相关规定。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机农艺结合需涉及水稻选种、种植方式、稻田管理、机械作业等多方面内容,对此,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应成立农机农业融合小组,并细分组员职责,以确保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逐层落实。此外,应搭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广平台,确保农机部门与农业部门有效沟通、协同配合,以扩大机械育插秧技术应用范围。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技术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应先面向广大水稻种植户宣传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促使种植户正确认识该技术,使其对技术实践产生欲望,进而为接下来技术培训奠定良好基础。育插秧技术培训期间,可聘用专业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人员前来讲解理论知识,使种植户深入了解新技术带来的益处,并确保技术使用中的规范化操作,充分发挥育插秧技术优势。由于不同种植户的适应能力和学习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应为种植户提供专项问答环节,鼓励种植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培训模块,如了解设备结构、提升操作技巧、维修保养要点、优质插秧等,从而真正满足不同种植户的学习需求,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近年来,机械化农业以迅猛之势发展。其中,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及品质,最终促使种植户经济效益增加。新时期,应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改进并正确使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有机结合农机农艺技术,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以提升水稻机械化作业水平,充分发挥育插秧技术的应有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