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王孟 顾艳 王广中
[摘 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许多新技术、新机械被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例如,在水稻生产中,相比于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采用机插秧技术能有效降低劳动成本,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机插水稻的生育特点,并总结水稻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8-97-2
新技术、新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促进农业向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例如,为确保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种植,需要农户充分了解并掌握机插秧种植方式,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1 水稻栽培技术类型
1.1 手工移栽
手工育秧并进行移栽是最古老的一种水稻种植方式,具有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缓解季节矛盾、进行提前播种、提高水稻产量的优势。但是,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浪费巨大的人力,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
1.2 抛秧
顾名思义,抛秧就是将未完全成秧或者已经成秧的水稻秧苗抛入田地。相比于手工拋秧,抛秧能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实现早生快发,有效节省秧田空间,缓解季节矛盾。但是,直接将秧面抛入田地会造成秧苗种植杂乱无序,导致秧苗抗倒伏能力减弱,进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
1.3 直播
直播的优点与抛秧相同,具有减轻劳动力负担、节省时间、节省秧田的优点。但是,直播对于季节的要求比较严格,无法实现对温光资源的充分利用,增产潜力不高,并且经常因为倒春寒、寒露风等天气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并且全苗立苗的种植方法与化学除草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1.4 机插秧
机插秧是采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实现秧苗快速播插,利用机械设备种植秧苗能实现有序种植,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秧苗的抗倒伏能力,同时能大大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实现水稻增产,减轻农民的种植负担。但机插秧对秧面的要求较高,技术要求也比较高。
2 机插水稻的生育特点
2.1 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有所后移
目前,我国已开始应用机插秧技术,如以中熟粳稻和迟熟粳稻为例,因为受腾茬和秧龄因素影响,相比于其他相同品种的常规栽培水稻,播种期需要推迟15~20 d,导致水稻生育期缩短,其全生育期相比常规栽培水稻缩短10~15 d。因水稻生育期缩短,其抽穗期、成熟期均相应有所延迟,因此小麦茬机插水稻不适宜选用生育周期较长的迟熟粳稻品种,应选用生育周期较短的中熟粳稻。
2.2 活棵返青慢,缓苗期长
机插水稻适宜移栽的秧龄为15~20 d,此时叶龄基本处于4叶期,刚刚进入自养阶段,根源基发育数目相对较少,加之播种密度高,根系盘结紧,机插时根系拉伤重,插后秧苗的抗逆性较常规手插秧苗弱。因此,与常规手插秧苗相比,机插秧返青缓苗期相对较长,活棵返青期推迟两三天,栽插后7~10 d内基本无生长量。
2.3 分蘖节位低,分蘖期长
如果移栽秧龄小1个叶龄,本田有效分蘖期就多1个分蘖位。机插秧的秧龄较手插秧小3.0~3.5个叶龄,但由于机插时秧苗受损较重,机插秧苗返青缓苗期比手插秧苗长1.0~1.5个叶龄,两者相抵,机插水稻的本田有效分蘖期相应延长2个叶位分蘖,即7~10 d,所以分蘖节位增多。
2.4 分蘖势强,成穗率低
机插水稻采用宽行浅栽方式,植株生长的温光条件好,秧苗发根能力强,为低节位分蘖创造了有利环境。缓苗返青后,机插水稻的起始分蘖一般始见于五叶一心期,秧苗开始进行爆发性分蘖,分蘖数量迅速增长。加之分蘖节位低、分蘖期长,群体数量直线上升,够苗期提前,高峰苗易偏多,导致成穗率降低、穗形偏小。
3 水稻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1 选用优良的秧苗品种
要求秧苗根系发达、叶色挺绿、秧苗粗壮,并确保秧苗整齐。早稻秧苗苗高15 cm,叶龄为三四叶;单季稻秧苗苗高15~20 cm,叶龄为3叶[1]。
3.2 育苗
机插秧育秧可以采用软盘育秧的手段,合理选取育秧地,通常选取便于管理、排水灌溉便利的种植区域作为秧床,并严格控制秧床大小,板面宽度需要控制在约1.30 m,宽度控制在约0.25 m,沟深度控制在约0.15 m。播种前一两天对种子进行精选、晒种,可以采取浸种灵、线菌清等药剂进行浸种,以提高种子发芽率。一般播种5 d后,苗高1 cm左右时需及时进行揭膜炼苗。播种10 d后,需要施加适量的尿素,秧苗移栽前3 d同样需要施加尿素,施肥工作需要在18:00之前结束,并加入适量的清水,避免肥量过多导致温度过高,进而导致秧苗死亡。
3.3 整地备田
夏季农作物收获完成后,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开展旋耕灭茬工作,旋耕深度需要保持在15 cm,保证田地平整,全田水平高度落差不可超过3 cm,并及时处理田地内的各种杂物。同时,需要及时拔除田埂里的杂草,对田埂和沟渠进行相应的修整。为有效避免倒秧情况的发生,需要在田地整平后进一步进行沉实工作,待泥浆逐渐沉淀且土表硬度能加以控制时再进行插栽。
3.4 水稻机插秧播种
根据水稻种植季节和插秧机类型对秧盘进行合理的选择,传统的秧盘选择多为平底毯状的机插秧盘,应用此种机插秧盘会造成秧苗和水稻秧苗根部受损、秧苗返青周期增长。因此,可以应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培育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的水稻机插秧苗,从而有效提高机插效果。在进行机插秧时,插秧机的行距一般固定在30 cm,盐城市连作早稻机插秧距应保持在12~14 cm,667 m2机插1.6万~1.8万丛。如果按照每个秧盘取秧量650丛,并有5盘备用秧,667 m2需要28~33个秧盘。双季杂交水稻进行机插秧播种时,秧距需要保持在14~18 cm,667 m2需要23~28个秧盘。单季水稻进行机插秧播种时,秧距需要保持在16~20 cm,667 m2需要15~25个秧盘[2]。播种时抛弃高低秧、断头秧,播种后安排人员做好补苗工作,机插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上水护苗。
3.5 插秧后管理
一是合理施用分蘖肥。分蘖肥应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水稻徒长,施用量可控制在水稻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25%左右,同时应注重磷肥和锌肥的施用,做到全面平衡施肥。
二是科学管水。返青期本田水层以浅为主,一般2~3 cm为宜,决不能干田无水,分蘖期间可浅水灌溉,分蘖末期要适当晒田。另外,防止冻害。当气温接近0 ℃,将有霜冻发生时,必须为水稻苗灌深水,从而保护水稻苗不遭受冻害。
3.6 病虫草害防治
机插秧苗生长缓慢,稻田多为浅水层,丰富的光照条件为杂草生长提高了有利条件。对于杂草的处理,通常使用53%苯噻酰·苄可湿性粉剂50 g掺拌于肥料或毒土中进行化学除草。对于杂草生长比较旺盛的秧田,可以加入约10 g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或10%苄嘧磺隆[3]。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明确需要防治的对象,在恰当时期精准用药。另外,可以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大力应用耐病和抗病的水稻品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推迟水稻移栽时间。还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如褐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对褐飞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应保护利用,提高自然控制能力。
4 结语
机插秧技术的应用体现了我国农业生产逐渐向现代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有效减少了劳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水稻产量。
参考文献
[1]左永清.高标准农田水稻机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3):39-40.
[2]周淑芬.水稻机插秧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12):112.
[3]龚金虎.高效高产水稻机插栽培技术浅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6):4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