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杨进 陆明星
[摘 要] 为了掌握江苏省扬州市水稻二化螟对目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扬州市水稻二化螟防治工作,本文开展扬州市水稻二化螟对常用杀虫剂三唑磷、杀虫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抗性水平的监测。结果显示,扬州市水稻二化螟田间种群对这4种杀虫剂都产生了抗性,但是不同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不同。例如,125 mg/L三唑磷处理仅使7%的二化螟死亡;750 mg/L杀虫双处理下二化螟死亡率为33%;1.875 mg/L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下二化螟死亡率仅为7%,而此时的浓度已超过田间推荐用量200倍;而二化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通过毒力回归分析发现对二化螟的半致死浓度为0.021 mg/L。因此,在扬州市水稻二化螟防治过程中应优先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同时要配合其他防治措施,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低毒高效农药,为扬州市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抗性;扬州市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8-101-3
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水稻害虫,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亚洲温带等稻区,在我国分布广泛,尤其是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发生严重[1]。近年来,我国二化螟的发生危害情况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南方一些省份。例如,浙江省象山县水稻二化螟虫口数量急剧增加[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测2020年西南北部、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二化螟危害总体严重于2019年,局部将大发生。目前,我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仍然主要依靠化学防治方法,一直以来水稻二化螟主要使用有机磷类的三唑磷和毒死蜱、沙蚕毒素类的杀虫双和杀虫单等进行防治。同时,近年来各个部门推广了对二化螟有特效的氯虫苯甲酰胺。然而,由于这些药剂的长期、不间断和过量使用,加之使用时期不正确,水稻二化螟已对这些药剂产生一定的抗性[3,4]。例如,2002年浙江省蒼南县水稻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倍数为203.3倍,3 a后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药性上升迅速,抗性倍数达2 367.3倍[5];2008年调查地二化螟对杀虫双的抗性水平在170多倍[6];在江西省永修县和余干县发现了水稻二化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产生了一定的抗性[7]。但是,不同地区由于种植方式、用药情况等因素的不同,水稻二化螟的抗性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在江苏省扬州市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需要监测田间水稻二化螟对市场上主要防治二化螟的杀虫剂的抗性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虫源
试验所用虫源采自扬州市水稻田,将采集的二化螟幼虫放置在水稻稻苗上在实验内饲养至成虫。将这些水稻二化螟成虫进行配对产卵,待卵块发黑时,分别接入放置二化螟人工饲料的饲养瓶中进行饲养。二化螟的饲养温度、光周期(光照∶黑暗)分别为(28±1)℃和16∶8(h)。待二化螟长至4龄,选择体质量相似的4龄二化螟幼虫进行试验。
1.2 试验药剂
有机磷类杀虫剂——20%三唑磷乳油,江苏东宝农化有限公司生产;沙蚕毒素类杀虫剂——18%杀虫双水剂,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大环内酯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安徽省康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酰胺类杀虫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
1.3 测定方法
本试验采用点滴法进行。用蒸馏水将上述农药按等比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其中,20%三唑磷乳油配制成1、5、25、125 mg/L和625 mg/L 5个不同浓度,18%杀虫双水剂配制成1.2、6、30、150 mg/L和750 mg/L 5个不同浓度,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配制成0.003、0.015、0.075、0.375 mg/L和1.875 mg/L 5个不同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配制成0.000 1、0.000 5、0.002 5、0.012 5 mg/L和0.062 5 mg/L 5个不同浓度。使用微量点滴仪(900X)处理二化螟幼虫,分别点滴杀虫剂药液于4龄二化螟幼虫胸部背面,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以点滴0.1% Triton X-100二化螟4龄幼虫为对照。将处理好的二化螟4龄幼虫置于温度(28±1)℃和光周期(光照∶黑暗)16∶8(h)的培养箱中进行饲养。所有供试二化螟幼虫培养7 d后进行观察,检查其存活情况。判断二化螟存活标准为以软毛笔触动二化螟幼虫虫体能协调运动,则判断其存活。此外,以选用实验室连续饲养多代的二化螟敏感种群进行对应的杀虫剂处理对比。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并通过此软件计算平均值、标准误、半致死浓度及其95%置信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水平
如图1所示,扬州市田间水稻二化螟对三唑磷已经产生较高的抗性,125 mg/L三唑磷处理下仅可以使7%二化螟4龄幼虫死亡,而此时的浓度是其田间推荐用量的30多倍。625 mg/L三唑磷处理仍有13%的二化螟4龄幼虫存活。
2.2 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双的抗性水平
如图2所示,扬州市田间水稻二化螟已经对杀虫双产生严重的抗性,750 mg/L杀虫双处理下仅引起33%的二化螟4龄幼虫死亡,而此时的浓度是其田间推荐用量的200多倍。
2.3 水稻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
如图3所示,扬州市田间水稻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在浓度1.875 mg/L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下仅能引起7%二化螟4龄幼虫死亡,而此时的浓度已超过其田间推荐用量的200倍。
2.4 水稻二化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水平
由图4可知,随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浓度的不断增加,扬州市田间水稻二化螟幼虫死亡数量逐渐增加,在0.062 5 mg/L浓度下达到最高值,为93%。试验监测发现二化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水平较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同浓度处理与二化螟4龄幼虫死亡数变化符合直线关系,毒力回归方程为y=13.822x+0.104 1,并且半致死浓度是0.021 mg/L,并且发现这个浓度也已达田间推荐用量的40多倍。
3 讨论
通过对扬州市水稻二化螟田间种群抗药性的监测发现,二化螟已经对三唑磷、杀虫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4种常用于防治二化螟的杀虫剂产生抗性,但是不同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不同,对杀虫双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较高,对三唑磷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较低。但是,有研究表明江西省余干县水稻二化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有很高的抗性[7]。尽管本试验供试种群是4龄二化螟幼虫,但是二化螟的最佳防治时机为二化螟卵孵高峰,并且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4~6龄幼虫防治效果差。本试验结果可能与二化螟田间实际抗性水平有所差异。但是,本研究证实相比于二化螟实验室敏感种群田间水稻二化螟种群确实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了抗性。在余姚市也发现水稻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了抗性,抗性水平高达77.6倍[8]。湖南省有22个地理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已产生抗性,其中衡南采集点虫群的抗性处于高水平[9]。因此,在扬州市二化螟防治过程中应优先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同时可选用防治效果更好的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配合使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等细菌制剂。总之,为了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仍需进一步不断监测扬州市二化螟抗性水平,同时注意轮换用药,停止使用对二化螟产生抗性的农药等。而且可以积极利用农业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协调控制扬州市水稻二化螟。
参考文献
[1]洪晓月,丁锦华.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孙莲,赖朝晖,蒋天梅,等.近13年象山县水稻二化螟发生情况及防控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8(3):494-495.
[3]常菊花,何月平.二化螟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6(9):4-6.
[4]胡君,陳文明,张真真,等.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J].中国水稻科学,2010(5):509-515.
[5]曲明静.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6]张真真.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其对氯虫苯甲酰胺敏感基线的建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7]黄孝龙,吴珍平,江婷,等.寄生蜂对水稻二化螟生态控害功能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1):148-155.
[8]顾国伟,张怀杰,凌小明,等.10%阿维·甲虫肼等6种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17(15):129-132.
[9]叶波,李生智,丁文兵,等.湖南不同二化螟种群对几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J].湖南农业科学,2017(9):59-6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