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姚文遐
[摘 要] 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疆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但生态脆弱区域面积较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新疆,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体空间布局体系,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新疆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8-114-3
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到战略高度做出重要部署。2017年3月10号,***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保证新疆绿洲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1 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新疆远离海洋,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地形地貌为山盆相间,山区占40%,绿洲占比小于10%,荒漠占50%;年均降水量145~147 mm,是全国年均降水量的23%,水资源仅占全国的3%。新疆沙漠面积约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64.31%,风沙天气严重,境内大部分地区风力强劲,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均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新疆是生物多样性聚集区、优质农林牧产品生产基地和特色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新疆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但生态脆弱区域面积较大。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综合治理,新疆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改善。
1.1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新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经过了较长的历史过程,新疆耕地开发已近极限。百年前(1911年),新疆耕地面积66.67万hm2;1949年,耕地面积120.00万hm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实施第一轮大开荒,为解决粮食问题,耕地面积扩展至333.33万hm2;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开荒与撂荒交错,耕地面积有所下降,徘徊在300.00万~313.33万hm2;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新一轮大开发,耕地面积扩展至386.67万hm2;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耕地面积扩展至433.33万hm2;2000—2010年,耕地面积506.67万hm2;2011—2015年,耕地面积593.33万hm2。另外,沙地增加2 286 km2,盐碱地增加433 km2,湖泊减少54%,林地减少38.74%,冰川積雪减少1 044 km2。新疆传统的开荒模式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
1.2 各类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深刻的影响
一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以保持粮食连续丰收和畜牧业大区政策主导的农村耕地资源、畜牧业草地资源开发为主,造成农村耕地土壤贫瘠化、草场过牧和草地功能退化。1986—1999年,新疆草地面积减少了132.49万hm2,平均每年减少10.19万hm2。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0年前后,重点开发油气资源、棉花种植土地资源,涉及11个地州大范围地表人为扰动。三是2000—2010年,重点开发水土资源、矿产资源,无序开荒与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开采矿产资源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四是2010年以后,工业区散、乱、小,造成污染遍地开花,区、带趋势明显,煤炭资源区人为活动生态影响显著,城市扩张和城镇化使城郊生态系统破碎化,城镇与工矿区地表破坏、土壤污染、人工造景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区域不断扩展,加之各项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保护区面积连续5次“瘦身”,由1.8万余km2缩减至1.3万km2。由于生态恢复不利,2010—2014年准东五彩湾生态退化趋势加重,退化面积从138.8 km2增加至187.5 km2。塔里木油气田集中开发区退化面积占开采区域总面积的31.7%。同时,农业对生态环境影响依然严重,一是化肥使用不合理。2016年,新疆耕地平均施用化肥430 kg/hm2,全国耕地平均施用化肥360 kg/hm2,国际公认的化肥使用上限是225 kg/hm2。二是白色污染严重。2016年,新疆地膜覆盖面积占播种面积的58.04%;全国平均地膜覆盖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为11.04%,新疆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三是用水结构不合理。2017年,新疆第一产业用水占比为93.13%;1 m3水产出量仅为3.02元,远低于全国第一产业17.38元/m3的平均水平,水资源利用现状远远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水被大量挤占,按生态用水供水体系核算,新疆生态水保证率只有15%,亟待研发生态用水调控和生态用水红线管理技术。
2 新疆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1 大气污染问题
新疆重点区域和条带大气环境质量较差,大气污染区域连片化趋势明显。主要的污染连片区域有天山北坡复合污染带、吐哈污染带、天山南坡污染带、南疆沙尘污染带。另外,采暖季、非采暖季环境污染不均衡。
新疆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由于逆温层较厚等不利自然因素影响,采暖期煤烟污染较为严重,空气质量较差。全区采暖期耗煤量占全年煤耗量的50%以上,颗粒物浓度较夏季增加显著,冬季采暖煤烟污染显著。乌—昌—石区域、奎—独—乌区域、克拉玛依、伊宁市冬季重污染天数明显增多。
奎—独—乌区域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区,是拉动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之一。随着独山子区石油炼化改扩建工程的推进,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乌苏市石化工业园区相继建成,奎—独—乌区域已形成以煤化工、石化、电力、钢铁、水泥、化学制品和生物制药等工业化项目为主的新兴工业化区域,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降低,大气污染防治压力不断加大[1]。
2.2 水污染问题
新疆内陆河平原区降水少、纳污能力非常低,在大规模发展工业和矿业中不重视总体规划,造成大范围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新疆570多条河流都是内陆河,内陆河的特点一是短小,二是污染物无法随着河流排入海洋消解与分化,污染物只进不出,纳污和净化能力很弱,污染会不断累积在中下游人口密集的绿洲。新疆水污染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2.3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垃圾、污水问题突出,由此产生的农村水、大气、土壤环境污染与破坏现象严重。
2.4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问题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新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新疆草原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局部地区冰川和湿地面积萎缩、草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问题比较明显,生态环境脆弱降低了新疆生态承载能力,加剧了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许多隐患,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尽管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工程治理区呈现生态改善的良好势头,但是生态环境状况整体恶化的态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依然较大[2]。
2.5 生态环境功能整体退化、局部改善
新疆大部分低产田是因盐碱所致的。目前,新疆盐渍土面积1 336.11万hm2,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19.75%,占全国盐渍土总面积的36.80%;沙化土地面积74.71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4.87%,具有明显沙化土地面积4.71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83%。新疆生态环境退化与改善并存,以改善为主。
3 新疆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新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产业布局偏乱,区域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不均衡,污染企业“上山下乡”现象较为突出,生态退化依然严重,新业态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3.1 产业结构偏重
新疆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建立了依托资源优势,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的资源型产业体系。
3.2 能源消费结构偏煤
以2010年为基准年进行比较,全疆能源消费以年均近8%的速度快速增长,其中煤炭消费更是以年均近14%的速度快速增长,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给大气污染物控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016年,新疆的万元GDP能耗为1.69 t标准煤,全国平均万元GDP能耗为0.54 t标准煤,新疆的万元GDP能耗是全国的2.86倍。由于大量重工业的布局与建设,能耗总量与强度指标达标难度大。
3.3 环保机构队伍与环境监管任务严重不匹配
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力量十分薄弱:地市级环保局平均为13人,县环保局仅为4.9人。88个监测机构达标率不足8%,环境监管执法任务繁重,平均每个监察人员需覆盖1 437 km2区域,需监管10.63家污染源;每个监测人员需覆盖1 560 km2区域,需监测11.54家污染源[3]。
3.4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尚需加快推进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有待增强,生态文明体制中的市场机制改革滞后,部分改革推动力度不够,改革支撑能力不强。
4 加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
长期不懈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保证新疆绿洲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为此,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强化生态环保理念,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保护底线,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禁“三高”项目进入新疆,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切实加强污染防治,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确保新疆天藍地绿水清。
4.1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推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大幅降低重点行业和企业能耗、物耗。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积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开展煤炭消费减量行动,稳步提高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4.2 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各项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重污染天数不断减少,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清水环境。扎实开展净土行动,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大力整治农村“脏乱差”。
4.3 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体空间布局体系
加快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4.4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
4.5 开展全民绿色行动
积极发挥政府引导示范作用,完善企业行业自律机制,鼓励公众主动参与,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推行绿色办公,创建节约型机关,强化企业排污者责任,确保实现达标排放,开展自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开。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4.6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一方面,改革生态环境监督体制,健全环境保护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治理制度,推进社会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全面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动排污许可证核发、环境监测事权上收、流域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并设置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
另一方面,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及严惩重罚制度,积极推动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模式。建立微型站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异常监测数据的及时反馈、排查机制,将网格化监测微型站的监测结果纳入环境管理,对于异常数据及时关注,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监管,结合环保稽查、专项督查、突击检查、联合执法和建设项目清理整顿等专项行动,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4]。
总之,要充分认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一”的重要论述(“四个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
参考文献
[1]张家宝.关于加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学习与思考[J].新疆气象,2000(6):29-32.
[2]王亚芸.自治区社科联专题调研组走进奎—独—乌 问诊区域大气污染防治[EB/OL].(2018-03-29)[2020-09-06].http://www.agri.cn/V20/ZX/qgxxlb_1/xj/201803/t20180329_6104567.htm.
[3]新疆新能源(集团)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克拉玛依市落实“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EB/OL].(2020-01-13)[2020-09-06].http://www.nered.cn/v-1-5404.aspx.
[4]乔丽盼·朱玛汗.加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探讨[J].新课程(下),2015(9):72-7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