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依托园区建设推进商洛市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4-05-28

李 莉

(柞水县委党校,陕西 柞水 711400)

现代农业园区具有科技含量高、综合经济效益高、经营管理机制新等特点,兼具示范引领、导向服务、辐射带动的社会功能以及休闲观光的生态功能,日益得到陕西省商洛市各级政府部门的青睐,正在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商洛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思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走向现代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结合商洛市发展实际,笔者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商洛市推进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

1 依托园区建设推进商洛市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1.1 立地条件使然

商洛市地处秦巴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立地条件决定了商洛市土石山区地貌和人地关系紧张的特点,而且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84.3%。传统小农户生产的结果是规模小、产量低、抗风险能力差,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经营之路,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营效益,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那么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培育新动能,以规模和科技取胜,才是明智的选择。

1.2 发展环境使然

有学者认为陕西省农业发展方式正处于新的历史变革时期,陕西省农业已经由传统农业成功转向机械化、水利化和电气化的农业2.0时代,正逐步迈向生产技术化、标准化、组织化、三产融合化的农业3.0时代,而且必将走向“互联网+社会化+生态化”的农业4.0时代。商洛市农业发展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必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革,以农业园区为载体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为21世纪中叶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做出贡献。

1.3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然

商洛市农业资源开发过度,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连年攀升,不符合绿色、清洁生产理念。同时,商洛市又是“一江清水供京津”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念越紧,农业要想实现稳定持续的发展,只有转变发展方式,依托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粗放经营转到提质增效的生态化、集约化经营上来。

1.4 乡村振兴的要求使然

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全面振兴,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也是基础,因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为大家清楚地指明了依托农业园区建设走向产业兴旺进而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2 依托园区建设推进商洛市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发展瓶颈

2.1 发展现状

2.1.1 政府规划引领,政策落得实。商洛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为农业园区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商洛市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和流转合同。全市园区已流转土地0.69万hm2,占计划流转总面积的59%,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1.2 园区建设有成效,带动作用强。目前,全市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10个,面积1.32万hm2,其中省级园区19个、市级园区34个、县级园区57个。2017年,全市农业园区实现产值14.89亿元,利润2.80亿元,辐射带动农民14万人次,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1.45万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2.6%,成为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主战场。

2.1.3 产学研相结合,科技成果引进多。全市农业园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先后引进新品种406个、新技术227项[1],鲜切花、木耳菌包生产工艺、设施蔬菜、荷兰香水百合、肉鸡熟食品加工、魔芋仿生食品加工及太阳能光伏农业等高科技、高收益项目相继入驻园区。培育职业农民1 994人,产学研互促,园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摇篮和实训基地。

2.2 发展瓶颈

2.2.1 体制机制不畅,园区建设进程慢。首先,土地流转阻碍多,拖长了园区建设周期。一是思想保守,有的农民把承包地看作是“活命田”和就业“保险田”,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将土地转让出去。二是长期以来,村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群众对政府、对村干部的不满和信任危机,不敢放心出让土地,导致一些项目不能如期上马。其次,资金投入不足,投资机制单一。商洛市现代农业园区开发项目投资基本以政府为主,社会融资渠道不畅通。商洛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县财政都很紧张,扶持奖励性资金少且迟迟难以到位。现代农业园区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很难吸收社会资金和集体经济投入,投资主体力量单薄。

2.2.2 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不足。虽然商洛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但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够,不能为农民多样参股提供更多的平台,把所有贫困户脱贫及后续收益拴在产业链上的能力严重不足,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仍很突出。

2.2.3 品牌建设滞后,市场竞争力弱。农产品种类繁多,但取得绿色无公害证书的产品较少,许多大宗农产品无法进入大型超市。区域品牌建设滞后,出现了同类产品多个商标、多个产品无商标的现象,难以形成品牌效应,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2.2.4 三产融合不足,农民难以致富。农工、农旅、农文深度融合远远不够,尤其是产业链不完善,农业生产还基本处在种原料、卖原料阶段,农业生产经营者分享不到农产品进入二三产业的增值利润,难以达到致富目的。

2.2.5 农业结构不优,生态产业项目不足。从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商洛市农业结构中畜牧业和饲料业所占比例偏小,优质高端农产品的数量不足,必须持续推动供给侧改革,从过去追求农产品数量向提质增效转变。秦岭生态农业产业项目推动不力,尚未把商洛市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

3 依托园区建设推进商洛市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倒逼政府将“三农”工作向前推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商洛市推进农业早日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

3.1 创新体制机制,破解瓶颈制约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焦点是解决“人、地、钱”的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已经给出了全部的解决办法,政府要做的就是创新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排除各种掣肘,让这些政策落地,服务农业农村发展,让老百姓分享政策红利。首先,造就乡土人才,凝聚天下英才。着重培养大批职业农民,做好职业农民的培训、职称评定和管理工作。加大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鼓励经营、管理、技能、规划和科研等各行各业人才来现代农业园区建功立业,允许科技人员带着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承包和入股的方式参与园区建设,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的奖励资金对技术成果研究、推广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专家、企业家给予奖励。其次,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2050年之后),使土地承包者和经营者都没有后顾之忧。着力加强农村党建,增强镇政府和村级基层组织的公信力,用好土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和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政策,主动作为,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康养、农产品加工、餐饮和酒吧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建立市场准入标准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最后,加快落实“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农村”和“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政策,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鼓励PPP模式,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园区,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投入”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3.2 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

首先,加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围绕特色产业开发,实施“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增强带动能力。其次,尊重龙头企业首创精神,依法保护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家产权,落实中央“放、管、服”精神,营造“亲清”的政商关系,降低企业行政成本,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最后,研究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帮助没有条件和不愿入园入社的小农户改善生产设施条件,提供全程的社会化服务,帮助他们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让他们也能够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分享发展红利。

3.3 创建区域品牌,健全监管体系

农产品品牌就是农产品安全和效益的重要保障。在未来国际农产品竞争中,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绝对优势[2]。首先,加强政策扶持和宣传推广,加快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步伐,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使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商洛市的农业名牌和政府名片。尽快制订出台农产品品牌创建激励制度,做实叫响秦岭绿色生态有机品牌和“商洛山地农产”品牌。保护好“洛南豆腐”“云盖寺挂面”“商洛丹参”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商南泉茗”“柞水木耳”“丹凤核桃”等一批知名度高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占领省内外更大的市场份额,反过来又带动农产品基地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走向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其次,进一步健全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配备专职农产品监管员和农产品检测仪器设备,加强质检,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最终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的、有明确标准、可以监测、出现问题能准确追溯到责任人的质量监管体系,凭借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

3.4 完善利益链,放大农业格局

首先,三产融合的重点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目的是使农业从业者分享到农产品进入二三产业的增值利润,提高收入。按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思路,折股量化到农户,投资入股到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产业,让新型经营主体进入产前、产后环节,享受到生产领域增值收益。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和营销,加快补上冷链物流短板,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其次,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就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发挥其除了提供农产品之外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放大农业格局。一是发展以柞水西川、九天山休闲农业示范园以及商南试马、丹凤棣花、山阳漫川关生态农业园区等为龙头的现代农业新业态,集种养、养殖、垂钓、生产体验、休闲观光和娱乐为一体,丰富农业业态,满足不同人群休闲消费需求。二是发展以商州佳骞、丹凤华茂和民乐、柞水街垣和中坪等为龙头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采用“畜、鱼、沼、菜、果”+“游”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产业效益叠加、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均衡优化。三是发展以柞水朱家湾村、镇安玫瑰小镇、商南试马、山阳万福村和丹凤桃花谷等为样板的高端民宿、健康养生养老项目,把商洛市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健全从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到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条。

3.5 优化农业结构,打好绿色生态牌

首先,以“市场→生产→原料”的逆向发展为路径,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种植业结构,对杂粮、杂豆等低产低效作物进行压缩;调整养殖结构,紧跟畜产品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突出生态养殖、标准化生产,满足高端肉品需求;调优品种结构,积极引进名优品种,在区域优势产业中培育精品。在此基础上,各县区要找准自己的主导产业,明晰发展思路。其次,商洛市生态底色好,生态创建卓有成效,已创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村各1个,省级生态县、镇、村分别为2、46、40个,市级生态镇、村分别为87、184个,所以要主打生态牌,大力推进商洛市秦岭生态特色农业产业项目。着力培育商洛核桃和板栗、商药、秦岭生态猪、生态羊、商洛土鸡、秦岭生态茶、商洛木耳香菇及高山蔬菜等“八大件”为主的特色农业园区,设立以农副产品二次开发为主的加工、包装园区以及以吃住游娱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着力促进园区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3.6 用好宏观管理,增强发展活力

建立园区宏观管理机制,不能过于细化和过多政府干预,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完善园区管理政策法规,强化动态管理,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建立由进园企业、农民组织和农户共同参与的风险防控与保险机制,推进园区实现现代企业化管理。建立园区统一的信息平台、交易平台、成果平台、专家平台,实现园区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3],尽量提高园区信息化和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