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柿双棘长蠹的综合防治

时间:2024-05-28

近年来,双棘长蠹严重威胁嵩县乃至河南省的柿果生产,造成秋季硕果累累的柿树,到了10月以后,一至二年生枝条大量被风齐齐吹断,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结果和树作生长,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笔者现将双棘长蠹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望能引起各方重视,加强检疫,综合防治,防止其继续扩散蔓延。

一、分布危害

双棘长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南、广东、广西、四川、上海、河南、河北、山东、天津、北京等地。双棘长蠹食性复杂,除柿树外,还可危害栾树、国槐、核桃、苹果、海棠、合欢、白蜡等树木,造成枝条枯死,受害枝条多被风吹折断,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

二、形态特征

双棘长蠹成虫体长4~7毫米,圆筒形,赤褐色;触角棕红色;前胸背板帽状,前半部有齿状和颗粒状突起,后半部有刻点;鞘翅密布刻点,后端极度向下倾斜,斜面合缝两侧各有1个棘状突起。卵长椭圆形,长约0.4毫米,黄白色。幼虫体弯曲,乳白色,口器红褐色,胸足3对,老龄幼虫体长4~6毫米。蛹初为乳白色、半透明状,后渐变为黑褐色,裸蛹体长4~5毫米。

三、生物学特性

柿双棘长蠹1年发生1代,跨两个年头,以成虫在枝干的蛀孔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恢复取食,4月中旬爬出坑道交尾,再返回坑道内产卵,产卵100多粒。卵期5~7天,4月中下旬始见幼虫;幼虫顺枝条纵向蛀食木质部,粪便排于坑道内。随着龄期增长,幼虫逐渐向皮层蛀食,枝干表皮出现直径为0.5~0.7毫米的孔洞。幼虫老熟后在坑道内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蛹期6~7天,5月底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新羽化成虫继续在坑道内蛀食,受害枝干只留表皮,成虫有自相残杀习性。6月下旬至8月上旬气温高,成虫白天常爬出坑道降温,晚上再回坑道。10月中下旬成虫转移为害新枝,多选择直径13~15毫米的一至二年生枝条,其中一至二年生枝占85%。蛀孔直径2~3毫米,垂直深2.5~4.5毫米,蛀入皮层后环形蛀食,越冬前坑道长30~40毫米。成虫在一年生枝上多于芽的上下方蛀入,两年生枝多在果柄上下方或修剪伤口处蛀入。一头成虫可转蛀2~3个枝条。树势强时受害轻,树势弱时受害重。大年柿树结果多,枝条生长发育弱,为害往往较重;小年柿树结果少,枝条生长强,受害往往较轻。

四、综合防治技术

1.加强检疫。实施产地检疫,发现带虫苗木及时烧毁除治。严格实施调运检疫,严禁带虫的苗木、板材运出;对调入的苗木及林产品实施复检,切断传播途径。

2.物理防治。10月至翌年5月中旬彻底清除折落的受害枝,剪除树冠上的枯死枝,并进行统一烧毁,以消灭越冬成虫。5—7月份是幼虫、新成虫群居蛀食于枝干内的活动期,有大量白色粉状蛀屑集落在地表,此时剪除虫枝并集中烧毁可有效减小虫口密度。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

3.药物防治。在4月中旬成虫出坑交尾期和夏季高温白天出穴避暑时,向树冠喷80%阿维菌素或5%吡虫啉1 000~1 5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液,效果较好。4月下旬至5月下旬幼虫危害期,对地径在10厘米以上的柿树可采用干基注药法防治。具体操作方法:用钻头直径6~10毫米的手钻或电钻在树干根径处(不同方向)斜向下打深2~3厘米的注药孔,注药孔与树干呈45°角,地径10厘米以上的树干可打2~5个孔,用吸管或注射器吸取甲胺磷或氧乐果原液注入孔中,每株树注5~10毫升,注药后用泥封口。育苗地,可在每年3月初和10月中旬在苗木根部穴施或条施对硫磷可湿性粉剂,随后灌水1次,效果较好。

4.生物防治。在冬季可人工悬挂鸟巢,招引啄木鸟消灭越冬成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