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牛焦虫病的防治

时间:2024-05-28



牛焦虫病的防治

一、流行病学

牛焦虫病呈地区性和季节性流行,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生。该病传播媒介为硬蜱,多发生于7—9月,2岁以下的牛易染,但死亡率低。成年牛焦虫病发病率较低,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尤其是高产牛和妊娠牛,其中奶牛的发病率高于黄牛和肉牛。感染过焦虫的牛对同种虫体易产生带虫免疫,但不同种焦虫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

二、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8~15天。成年牛多呈急性经过,病初体温高达40~42℃,呈稽留热。病畜喜阴凉,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鼻镜干燥出血,呼吸加快,肌肉震颤,产奶量急剧下降。牛发病3~4天会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由浅至深红色,尿中蛋白质含量增高,是该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牛贫血逐渐加重,可视黏膜呈白色或苍白色,呼吸加快,甚至喘息。病牛表现为消瘦、衰弱,起立和运步较艰难,或卧地不起,出现黄疸、水肿,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粪便内常带有黏液及血液,有的病例还排出黑褐色恶臭黏液粪便膜,死亡率较高。病牛最后常因缺氧和营养高度不良或肝脏功能障碍而亡,发病孕畜一般会出现流产。

三、病理解剖

病死牛尸体消瘦,胸、腹部皮下水肿,结缔组织苍白或黄染;内脏浆膜下点状出血,血液色淡、稀薄、凝固不全;脾脏肿大,切面呈紫红色,脾髓变软;肝脏充血肿大,质地松软,切面呈灰棕色;胆汁呈稀粥样黏稠,充满胆囊;肾脏和膀胱出血肿大,大量红色尿液充满肾盂和膀胱;皱胃和肠道黏膜,尤其是直肠黏膜点状出血和糜烂。

四、诊断

1.流行病学诊断。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气候环境、自然条件、饲养方式等。其次,要调查蜱的种类,通过蜱的种类调查可以推断出可能存在的病原。在我国,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残缘璃眼蜱。

2.临床诊断。临床症状如出现高热稽留,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呼吸急迫,气喘等,即可初步诊断为牛焦虫病。

3.实验室诊断。发热第2天,无菌采病牛耳静脉血,做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通过镜检,可见大小不均的红细胞,在红细胞中发现环形、逗点形、杆状形虫体。也可通过淋巴结穿刺,取穿刺液涂片,染色,镜检,发现石榴体即可确诊为牛焦虫病。要注意该病与附红细胞体的区别,镜检附红细胞体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菜花状或星状;而患焦虫病的病牛的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紫红色虫体,折光性很强,除寄生在红细胞表面还可以寄生在血浆中,且姬姆萨染色中多见环形体。

五、防治

1.预防。牛焦虫病是通过硬蜱传播的,因此,灭蜱是预防该病的关键,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消灭牧场及牛舍的硬蜱。硬蜱的滋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故应分别在每年的5—7月和10—12月用敌百虫溶液喷洒牛体,或用伊维菌素溶液对牛进行肌肉注射,也可用蝇毒磷水溶液喷洒或药浴,以有效地杀灭硬蜱,预防焦虫病的发生。

另外,在该病高发期,对于放牧牛或新引进牛,每隔15天应用强化型血虫净预防注射1次,注射剂量按2毫克/千克体重计算。

2.治疗。奶牛患焦虫病后可采用静脉注射血虫净进行治疗,按7毫克/千克体重的用量取血虫净,将其加至500毫升10%的葡萄糖盐水中配制成注射液,以12分钟左右注射完的速度缓慢地进行静脉注射,隔日进行1次。用药3天后,患牛血液中的虫体便会消失,治愈率可达100%。对重症病例,还应采取强心、输液、止血、舒肝健胃等对症措施(如用维生素B12治疗贫血),有条件的还可以采用输血方法治疗,效果更好。●

段张秀河南省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453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