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于爱民
[辽宁省康平县农业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康平县扶贫中心)110500]
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不仅能造成牛、羊、猪等动物的感染发病,还严重威胁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其发生和蔓延。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以冬、春季发病严重[1]。尤其是在气候寒冷时发病率会明显上升。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羊和感染羊,其他发病动物也能将病原传播。传播途径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物或采食到含有病毒的草料而被污染,空气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染媒介。易感动物为牛、羊、猪等动物。病原传播迅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波及全群,甚至还能出现跳跃式传播和流行。
本病发生后病羊表现在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2]。通常发病羊存在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潜伏期后逐渐表现出临床症状,病羊体温开始升高,通常可以达到40~41℃。这时病羊逐渐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有的病羊表现为废绝。反刍停止,呼吸和脉搏开始加深加快。而后在周身不同部位开始出现一些水疱,水疱呈豌豆甚至是蚕豆大小。水疱主要出现在唇内、颊部、乳头皮肤和趾间等部位。病羊表现出疼痛症状,还不断从口中流出黏涎,或者是泡沫状液体。
羊口蹄疫的病理变化常见于周身处部位出现特征性的水疱和腐烂斑。体表的水疱主要出现在蹄部、乳房部位及外阴部。水疱大小不等,当其破裂后会形成破溃的烂斑,外观可见其中间低陷,周围呈隆起状,表面呈暗红色或淡红色,还有略偏黄色,边缘不整齐。除体表的病变,在病羊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黏膜也可见到水疱、烂斑和溃疡等病理变化[3]。尤其是在皱胃和肠道黏膜中可见有数量不等的出血点或是出血斑。
本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技术,常用的实验室技术为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试验。在疾病诊断时还需要同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通过使用口蹄疫疫苗接种。这也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羊群应每年应用口蹄疫疫苗2 次,以确保其受到免疫抗体的保护。处于妊娠阶段的母羊在应用口蹄疫疫苗时要注意观察其自身情况,保证其处于健康状态下,并且具有良好的膘情。预防本病还应加强检疫工作,以便能及时发现羊患有口蹄疫,对病羊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整个羊群都受到疾病感染。如发现有病羊应启动应急机制,上报疫情,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扑杀和消毒等方面的管理措施。通常是已出现口蹄疫的养殖场周围3km 以内的区域都划定为疫区,所有动物都禁止进入疫区,可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处于疫区内的动物不能和疫区外的动物接触,甚至是动物或动物产品走出疫区。对疫区内的人员也要进行严格控制和消毒。疫区内的羊舍、饲料、饮水、场地和器具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本病预防还应加强饲养管理,要保持羊舍的干燥和清洁,保持良好的通风、恒定的温湿度。在饲养中要确保羊群摄入的营养物质全面,保证有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样可以提升羊群的免疫力,减少患病风险。
本病发生后通常能在2~3 周内自愈。但使用一些药物能促进病羊恢复。如果是口腔黏膜发病应使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冲洗口腔,使用浓度为0.2%。蹄部患病可用硫酸铜和煤酚皂清洗,浓度分别是1%和3%。乳房病变可用硼酸水清洗,浓度为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