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仔猪秋季腹泻病发病原因及防控对策

时间:2024-05-28

孙显锋

(山东省海阳市朱吴镇畜牧兽医站 265136)

笔者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多年,结合自己的兽医临床经验,现将发病原因、养猪生产中常见的几种常见仔猪腹泻的防控对策作简要介绍,仅供广大养猪从业者参考,以便更好的指导养猪生产。

1 发病原因

在养猪生产中,造成秋季仔猪腹泻的直接原因是幼仔猪生存的饲养环境低劣,笔者通过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多年的实践和对一些生猪饲养户的认真摸底调查,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仔猪圈舍条件差,温度不均。仔猪的圈舍卫生差,阴冷潮湿,非常有利于腐败细菌、霉菌的繁殖生长。

饲料发霉变质。每年的夏秋季节,气温高、雨量大,圈舍环境闷热潮湿,饲料很容易发霉,因黄曲霉毒素的作用使幼小的仔猪很容易发生腹泻拉稀。

母猪奶汁缺乏,乳汁温度过高。有的母猪产仔数量过多、患有疾病、应激反应等方面的因素,很容易造成奶水量不足、不通畅、无乳等,致使小仔猪吃乳不足;有的母猪产后恶露排不净,诱发子宫炎、产后热等,导致母猪奶温升高,也是造成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

饮用水造成污染。猪舍内用的饮水槽、饮水器等清洗不干净、消毒不彻底,致使饮用水污染变质,或者取水的井及自来水等受到了污染,也会使仔猪发生腹泻。

饲料更换过快,没有逐渐过渡。仔猪在喂养过重中,根据生长阶段的不同,应用的饲料也不同;当从一种饲料转换成另一种饲料时,要将前一阶段应用的饲料与新换的饲料互相混合,逐渐慢慢过渡。

2 养猪生产中常见的几种仔猪腹泻

2.1 细菌性腹泻

2.1.1 仔猪黄痢

它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排黄白色或者黄色水样稀便,严重的排浆糊样稀粪,脱水严重,迅速死亡为主要特征。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一般发生于产后一周内的仔猪。出生后1~3d 内的仔猪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100%。目前,该病在一些分散养殖户的圈舍卫生很差,母猪产仔后的一些胎衣、恶露清除不彻底,冬季保温措施也不够好,给大肠杆菌创造了生长繁殖条件,以至很容易发生仔猪黄痢、白痢。

2.1.2 仔猪白痢

该病主要发生于2~4 周龄的仔猪。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发病突然,排出灰白色、白色的粥状粪便,伴有很强的腥臭味。发病的小仔猪表现为怕冷,行动迟缓,严重脱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皮肤干燥失去光泽,拒绝采食,饮欲增加。病程长短不一,病程短的 1~2d,长的 7d 左右,2 周龄以上的仔猪大多能痊愈;该病很容易反复,对仔猪的生长繁育影响严重。

2.1.3 仔猪红痢

该病是由C 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3日龄以内的仔猪多发,个别为15~30日龄以下的仔猪也有发生。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死亡率一般在25%~65%左右。该病发病遵循一定的规律性,以红色稀粪为特征,发病时间短,病死率高。

2.1.4 仔猪副伤寒

该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是由猪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养猪生产中对于仔猪副伤寒的预防大多采用口服或注射法免疫。口服时通过拌入饲料或倒入饮水中,多数食用的不均匀,通过肠胃还破坏一部分,所以免疫效果不理想。在养猪生产中,大多采用注射法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理想。

2.1.5 猪痢疾

该病是由猪痢疾密螺旋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各品种、日龄、性别的猪都有发生,1~3月龄的猪发病率最高。该病一般呈散发,发病比较急,随着病情的发展,整个猪群陆续发病,严重的会导致死亡。该病发生后仔猪食欲废绝,严重下痢,一些严重的病例呈现喷射状的水便,混有血腥味的黏液。

2.2 病毒性腹泻

2.2.1 轮状病毒感染

该病在2月龄以内发病率最高,一般发病率为50%~70%,该病的病毒主要存在于易感动物的肠道内,伴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很容易污染环境,在人和家畜之间相互感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发病率大大升高,若同时继发大肠杆菌时病情会更严重。

2.2.2 传染性肠胃炎

该病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是:拒绝采食、上吐下泻、严重脱水为主要症状;在秋冬季节,该病能迅速传播各种年龄的猪。一周以内的猪病死率高达100%,一月龄以上的成年猪基本没有死亡率。本病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该病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春季,每年的1~2月份为发病高峰。该病在临床上传播迅速,几天内遍及全群。先出现呕吐,继而出现水样腹泻,粪便绿色或者白色,极度脱水,体重迅速减轻,出生不几天的,病死率极高。

2.2.3 猪流行性腹泻

该病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能发病,一般小猪较容易患病,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60%~100%,其临床特征为呕吐、腹泻。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后污染饲料、饮水、交通工具及其周围环境而传染,该病尤其在寒冷的冬季里对断奶前后的仔猪危害较大。

2.3 寄生虫性腹泻

2.3.1 猪球虫病

在一些散养和规模化的猪群中常常伴有球虫病的发生。主要由爱美属和等孢子属两种引起的,对成年猪引起的症状表现不明显,对7~10日龄的仔猪危害很大。发病时病畜排出水样稀粪,反应迟钝,严重的机体衰弱,很快死亡。

2.3.2 线虫病

侵害仔猪的线虫主要有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毛尾线虫等。在各种猪群中都有发生,它能引起腹泻、血性和黏液性下痢。

3 仔猪腹泻的防控对策

3.1 管理措施

抓好仔猪的管理必须加强营养,饲料要全价,配方要合理,饲料质量要过关,注意圈舍卫生,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防止腹泻的发生。

保持圈舍温度恒定,及时补料,不断增强仔猪体质。仔猪出生后必须保证猪舍恒定的温度,一般保持在35℃,舍内温度过高仔猪很容易脱水,温度过低可诱发疾病的发生,易引起腹泻。仔猪一般出生后4d 左右可以用仔猪料开口,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在饲料和奶水的共同作用下,保证仔猪的健康发育。

保证圈舍卫生,饲料转换要有过渡期。仔猪圈舍要保持干燥、通风、保温等效果,圈舍要勤打扫,勤换垫料,保证仔猪全身干净无污染。仔猪换料要逐渐更换,一般要有一周左右的过渡期,保证饲料和饮水清洁无污染。

3.2 防治措施

病毒性腹泻的防治:要坚持自繁自养,杜绝疫病的传播。要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对整个猪舍要进行严格消毒,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发病猪群要实行对症治疗,首先要控食,减少饲料用量,用口服补液盐饮水,进用抗病毒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细菌性腹泻的防治:对仔猪黄痢、白痢要在母猪产前5~6周和2~3 周各免疫一次,保证初乳中有较高的母源抗体。对发病猪群应用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寄生虫性腹泻的防治:该病防治应采取对仔猪和成年猪进行分群饲养,猪舍保持清洁卫生,如果发现病猪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可选用莫能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线虫的防治要及时打扫猪粪,进行堆积发酵。一年进行春秋两次驱虫,可用丙硫笨咪唑进行驱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