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原因及防治策略

时间:2024-05-28

包小芝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畜牧兽医局 250200)

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会严重危害生猪的健康,破坏生猪的免疫系统。近几年,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猪疾病种类逐渐增加。这些疾病直接侵入到生猪免疫系统中,使生猪出现免疫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1 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

1.1 养殖人员对生猪饲料的营养配置不合理

在生猪免疫系统中,抗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有利于抵抗微生物感染。抗体的合成需要多种氨基酸,属于一种蛋白质[1]。如果养殖人员在饲养生猪时,饲喂的饲料中氨基酸或蛋白质含量较低,将无法满足生猪体内抗体合成需求,降低了生猪抗体数量,导致生猪免疫抑制。同时,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影响蛋白质合成的物质对抗体合成有一定影响。

1.2 不良的应激反应

不良应激反应是导致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爆发的重要因素,使生猪产生不良应激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生猪管理方法不合理、饲养制度不够完善、饲养环境和条件较差、饲养的密度不合理、突然改变的饲料饲喂类型、猪舍通风较差、卫生条件较差、温度和湿度不适宜。如果生猪处于正常的喂养条件下,注射疫苗、出栏等都会产生十分强烈的应激反应。生猪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体内激素分泌量会持续增加,排泄物出现异常,影响体内淋巴细胞的活性。除此之外,在遭到不良应激后,生猪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综合征,不同程度的会抑制免疫系统。

1.3 疫苗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

目前,我国部分生猪养殖户过分重视养殖效益的提升,忽视了生猪疾病的防治。在预防和治疗生猪疾病过程中会盲目使用各种药物。一旦使用缺乏合理性,将会大幅度降低生猪免疫力,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2]。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严重影响生猪抗体,使生猪体内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导致抑制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反应。

1.4 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病原微生物的类型主要分为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等,生猪一旦感染此类病毒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危害。细菌:猪支原体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2 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2.1 提高生猪管理和饲养水平

在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中养殖人员的管理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有效防治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养殖户要增强生猪保健意识,保证猪舍通风,将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1]。同时养殖人员要符合生猪饲养密度与相关规定和要求,高度重视猪舍消毒工作。除此之外,养殖人员和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从根本上提升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水平,养殖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消毒观念。在养殖场内设置专门的消毒池,在进入和走出生产区和养殖场时要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养殖人员要保证疫苗使用合理,提供疫苗使用水平,以生猪的实际生长情况为基础,确定疫苗使用剂量,保证疫苗注射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生猪免疫抑制疾病治疗过程中不要使用地塞米松等药物。

2.2 针对病因制定科学的处理措施

一方面,养殖人员加大近亲繁殖和遗传的预防力度,防止出现遗传性免疫抑制疾病。在猪场选种中,养殖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来执行检疫程序,防止引入带有疾病的生猪品种。另一方面,要做好生猪病毒疫苗的接种和免疫工作。认识到猪免疫抑制病的病原包含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等。

2.3 进一步完善生猪喂养方式

为了有效防治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养殖人员要制定科学的药物预防方案,通过使用适量药物来降低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养殖人员可以在母猪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霉菌吸附剂[2]。同时要加强猪舍消毒工作,有效降低猪舍中微生物的数量。除此之外,要采用多种措施有效的控制生猪应激反应,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为生猪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3 结语

引发生猪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饲养管理方法不合理、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疫苗和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等。养殖人员在确定病因后要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完善喂养方式,提高生猪管理质量水平,为生猪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