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洲猪瘟爆发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4-05-28

方向明

(江苏省海安高新区畜牧兽医站 226600)

在我国现阶段养猪业发展过程中,非洲猪瘟作为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情,主要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及烈性传染病。在其传播和流行过程中,由于此病症发病过程较短,且属于突发性疾病,因此,一旦发生后其在急性和最急性感染过程中的死亡率高达100%,对于我国当前养猪产业有极其严重地影响。我国作为养猪及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消费量一直以来都位居全球首位,每年的种猪及猪肉制品进口总量巨大,而且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频繁,因此,非洲猪瘟作为一种养殖业中的致命疾病,对我国现阶段猪养殖业和猪肉制品的进出口能有严重的危害。所以,本文就从此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多方面着手,对我国现阶段养猪产业非洲猪瘟疾病爆发的原因进行探讨,并以此提出一些有效地防治对策。

1 非洲猪瘟的病原及发病机理

1.1 病原

在非洲猪瘟爆发过程中,其主要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具体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75~215nm,呈20 面体对称,有囊膜,该病毒一旦存在于猪体内,会在几种类型的细胞质(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并且还可以在钝缘蜱中增值,对于猪健康成长有极其严重的威胁。

1.2 发病机理

在非洲猪瘟具体传播过程中,ASVE 可经过猪的口腔及上呼吸道进入体内,在猪鼻咽部或扁桃体部位发生感染,从而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然后通过淋巴及血液遍布全身,这就是该种疾病感染和发生的全过程。其具体发病机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猪感染强病毒时,机体内部的细胞变化很快,往往在呈现出明显刺激反应前其内部细胞都已死亡;其二是感染弱病毒时,机体内部的刺激反应很容易观察到,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变大,发生有丝分裂等现象。在具体发病过程中,发病率通常在40%~85%,而其死亡率会因为感染毒株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如猪群在感染高致病性毒株时死亡率高达90%~100%;而感染中等致病性毒株时,成年猪群的死亡率在20%~40%,幼年猪群的死亡率在70%~80%。由此可见,非洲猪瘟疾病的危害不可估量[1]。

2 非洲猪瘟的病理变化及症状

2.1 病理变化

非洲猪瘟自1921 年发生以来一直是我国猪养殖过程中高度重视的疾病,其在发生及传染过程中的具体病理变化主要有:(1)在淋巴结处有猪瘟罕见的某种程度的出血现象,且耳、鼻、腋下、腹部等多处无毛部位呈界线明显的紫色斑。(2)脾脏肿大,髓质肿胀区呈深紫黑色,切面突起且淋巴滤胞小而少。(3)在猪体内的循环系统中,其心包液明显增多,大多猪体内心包下和次心内膜充血严重。(4)呼吸系统中喉、咽等会有瘀斑性充血及扩散性充血现象,肺泡呈现出血现象及淋巴球破裂。

2.2 临床症状

在猪群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5~9d,而临床实验感染的潜伏期大多为2~5d,发病时猪的体温会升高至41℃,并且会持续4d 左右,直至死亡前48h 体温才会开始下降,同时临床症状才会显示出来,主要表现为猪持续发热期间,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后肢极度累弱,脉搏加快,咳嗽、呼吸困难等。除此之外,病猪还会引发浆液或黏液脓性结膜炎,出现呕吐、贫血等症状[2]。

3 非洲猪瘟的爆发原因

3.1 频繁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

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自从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当前的世界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越发频繁,间接地为我国养殖业中的疾病传播创造条件,而且我国作为一个种猪及猪肉制品的进口大国,随着近几年来猪肉产品交易规模和交易量日益增加,不仅从根本上对外来动物疫病的检查及防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非洲猪瘟疾病在我国的传播扩散。非洲猪瘟作为一种急性的传染性疾病,频繁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疾病的重要原因。

3.2 恶劣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绿色生态化养殖理念的不断推行,家猪的养殖模式也由原先的一家一户逐渐向着规模化的养殖模式所转变,此种养殖模式的推行虽然有效提升了家猪养殖的质量和猪肉制品的精良度,但在我国当前的家猪养殖过程中,大多地区仍然用家庭化的养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家猪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我国当前的家猪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对猪舍建设和家猪养殖环境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使得在具体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劣性和不健康性导致疾病大规模传播和扩散,这是造成非洲猪瘟爆发的重要原因。更有甚者,一些养殖户直接将养殖场建设在房屋旁边,致使生活区域和养殖区域无法有效隔离开,使养殖基地没有良好的粪污处理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备,从而造成养殖环境恶劣及规范化饲养管理缺乏,为家猪健康生长带来一定危害。

3.3 欠缺的养殖机制和违规行为

就我国现阶段的家猪养殖机制而言,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由于合理且科学的养殖机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导致我国现阶段家猪及其肉制品在养殖、屠宰、生产及销售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其养殖过程中的一些违规行为和弄虚作假现象频发,具体表现有:(1)一些屠宰场没有合格的动物防疫及检疫合格证。(2)没有养殖资格和条件的养殖户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和渠道获得合格证。(3)不合格的饲料、药品等仍然具有销售资格。这是因为国家及地区相关部门对这些违规行为和虚假现象缺乏科学及合理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动物疫情的安全防护工作带来安全隐患,这也是导致非洲猪瘟爆发的重要原因。

4 非洲猪瘟的防治对策

4.1 加强猪群饲养管理

在家猪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首先要加强饲养工作的规范管理,有效保障养殖工作的科学合理。其次要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策略,对猪舍进行定期情节消毒,注意猪舍通风换气,保证猪舍内有良好的空气,从根本上减少细菌滋生,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然后就是要在养殖基地建设先进的粪污处理设施,保证人员生活区和养殖区进行有效分离。除此之外,对于饲料选择和药品使用,养殖人员要从根本上杜绝劣质、廉价及不合格饲料和药品的摄入,以此来对猪群营养水平的足够均衡提供有力的保障。

4.2 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在引进新种时,饲养人员首先要做好新种的实际勘察工作,确保从无病猪场引进公猪或后备母猪,防止引进带菌猪;不仅如此,在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要采用“全进全出”的科学饲养方式,在出猪后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整体的清洁和消毒,消毒完成后还要进行通风处理,空栏一周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

4.3 加强养殖工作的监督管理

在我国现阶段的家猪养殖过程中,有效监督管理是确保养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对我国当前家猪养殖业的发展及猪肉制品进口及消费有积极影响。因此,国家及地区相关部门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时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监督检查的重要性,以此来有效地做好养殖、屠宰、生产及销售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从而来有效防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除此之外,对一些养殖机构的违规行为和虚假现象,具体监督防控部门还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约束和管理,以此来从根本上杜绝违规养殖和屠宰现象及虚假饲料和药品的出现,为非洲猪瘟等疾病的防治提供良好的保证,促进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4.4 加强对疾病疫情的宣传认识

疾病疫情作为养殖产业中危害最大的问题,国家相关的动物疫情防治部门一定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的宣传工作,帮助养殖人员充分认识和了解非洲猪瘟爆发的危害,从而有效提高对疾病疫情的防治水平,为疫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加强对疫病防控工作的普及和宣传力度,让养殖人员能充分认识到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提供良好的帮助。

5 结语

非洲猪瘟作为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的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生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具体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不但要有效改善养殖环境,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疫病防控意识,以此从根本上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非洲猪瘟疾病的防治提供良好保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