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8
赵辉宏
(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畜牧兽医总站 651500)
通常牛群感染支原体后会引起肺炎症状,由于以前牛群饲养规模小、跨地区异地易地调运少,牛群发生本病的次数相对较少,没有引起养殖户对本病的重视。但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不断增加,牛群饲养密度越来越高,再加上养殖场技术水平偏低,没有充分认识本病的严重性,致使牛群感染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风险提高,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牛只发病症状、疾病诊断要点、防控措施和防治方法等方面逐步分析,帮助养殖户掌握本病发生规律和特点,有效防控本病的发生,确保牛群健康生长,提高养牛业的养殖效益[1]。
根据临床经验,牛群引进后一周会发生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病牛表现情绪失控、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毛色无光、声音浑浊、出现咳嗽症状,晚上更加明显,鼻腔中流出鼻涕。有的病牛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粪便中携带血色,有的出现关节炎病症。如果有个别牛只发病,病情会很快在整个牛群传播,并且传播速度很快。尤其是刚出生的犊牛,体质较差、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加容易感染支原体肺炎,并且犊牛发病后病情更加严重,症状更加明显: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加、剧烈咳嗽,有的咳嗽不停、体温升高,开始消瘦,最后衰竭死亡。大多情况下犊牛发病后整个病程维持在1 周或几周时间,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如果管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会引起较高的死亡率,有的牛群死亡率达到65%~90%,严重降低牛群养殖效益。有的病牛表现关节炎病症,跗关节肿胀或坏死,开始发生跛行和站立不稳等现象,有的会出现其他症状。
牛支原体对环境比较敏感,在环境不适宜的条件下不容易生长,尤其是营养不足时更难以生长,各种条件都达到的情况下生长也比较缓慢,要想检测牛支原体病毒,需要在冷藏条件下分离和提纯。通常在无菌情况下采集病牛肺部组织,还可以采集关节液、胸腔等病变组织做样本进行初步检测。由于分离病毒不仅要求条件较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往往会因条件有限或时间长而延误病情,因此,实际生产中经常采用玻片或试管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冷凝集试验等方法来确诊,有利于快速诊断和有效治疗。同时需要与牛流行性感冒进行鉴别诊断,一般牛流行性感冒呼吸道症状相对轻缓,不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并且病程短、死亡率低,根据这些症状可以比较容易地将两种病区别开来[2]。
牛支原体只传染给牛羊,病牛可以通过口腔或鼻腔分泌物排出支原体,健康牛只通过与病牛直接接触而感染,这样可以在整个牛群中快速传播,并且牛群感染本病后很难彻底根除,给整个养牛场带来严重损失,所以饲养养殖户中必须做好本病的综合防控工作,确保牛群健康。
实践证明,牛群感染传染性支原体肺炎后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否则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原体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本病还容易发生继发或混合感染,从而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并且整个病程较长,还容易反复发作,给整个牛群带来很大危害。同时在牛群运输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运输犊牛时必须在断奶后30d 进行,否则犊牛对饲料营养消化吸收功能还不完善,会大大降低犊牛体质和抗病能力,进而诱发犊牛感染本病。在运输前供给充足且营养的全价饲料有利于维持原有膘情,防止体况下降而诱发各种疾病。
根据牛群年龄准备好相应的饲料、圈舍和设施设备等,牛群入舍后能很快适应生活环境,避免温度和湿度与原来圈舍差异较大引起的应激反应。切忌从疫区引进任何品种的牛只,需要从异地引进牛群时需要做好检疫和免疫接种工作,确保引进的牛群处于健康状况。在引进后需要隔离饲养2 个月左右,检测没有任何疾病后才放入大群混合饲养。同时做好牛群管理工作,将不同年龄的牛只分群饲养,制定合理的饲喂程序,便于管理和供给营养一致的饲料。切忌将所有牛只混合在一起饲养,这样容易发生相互竞争情况,不仅采食、饮水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影响牛群均匀度和生长速度。
虽然自繁自养方式影响牛场规模化发展,但自繁自养方式能极大降低牛群发病率,因为这种模式可以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本场牛群不与外界牛群有所接触,减少了接触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机会。同时采取自繁自养模式,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牛群结构,保证牛群健康发展[2]。
在牛群生长过程中,需要提供温湿度适宜的生活环境,否则温度忽高忽低给牛群带来应激,刺激呼吸系统黏膜,进而引发支原体肺炎。如果湿度过大,不仅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迅速繁殖,而且病原体还会附着在飞沫中被牛只吸进呼吸道,在呼吸道黏膜繁殖生长,诱发牛只发生支原体肺炎。加强通风管理,确保舍内空气质量良好,否则污浊的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较多,尤其是氨气能直接损害呼吸道黏膜,引起牛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同时根据牛群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喂程序,并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一方面可以减少牛群发生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问题,另一方面能提高牛群体质和抗病能力,降低牛群感染本病的概率。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制定科学的消毒程序,每天定时对地面进行清扫和消毒,每周定时消毒2 次圈舍和活动场所,减少环境中病原体含量和疾病传播。同时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给牛群进行免疫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御外界病菌能力,达到预防本病的目的[3]。
“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控制本病的基本原则,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有一定效果。牛支原体无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b 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和头孢类不敏感,因此,应选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泰乐菌素类抗菌药物(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瑞可新)、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四环素、多西环素),泰妙菌素类抗菌药物(支原净、沃尼妙林),氯霉素类(氟苯尼考)等,严重者还应配合对症治疗。
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大危害,而且治疗效果普遍较差,因此,养殖户应正确掌握牛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定期检查牛群,尽力做好预防工作,及时对本病进行有效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始终保持圈舍清洁。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降低养殖户生产风险,促进经济收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