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羊小反刍兽疫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

时间:2024-05-28

陈丽芳 李艳奇 鞠超

(1,山东省荣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64300;2,山东省荣成市城西畜牧兽医站 264300)

羊小反刍兽疫是羊只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病羊体温升高、口腔溃疡、腹泻、肺部炎症为主要临床特征,因此,羊小反刍兽疫又称为口炎肺肠炎复合症。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通过呼吸系统感染健康羊只,不同品种的羊均是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天然宿主,其中山羊的易感性高于绵羊,由于羊小反刍兽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已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因此,养殖户需要高度关注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提高羊群免疫力,确保养羊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病原特点

羊小反刍兽疫的致病原为小反刍兽疫病毒,该病毒与牛瘟病毒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均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羊小反刍兽疫病毒耐寒冷,可在低温和冰箱内存活较长时间,但该病毒对pH 的敏感性较高,在酸性环境(pH<4.0)和碱性环境(pH>11)均可被杀灭,且羊小反刍兽疫病毒也不耐热,在50℃下1h 即可被杀灭,75%酒精、2%的氢氧化钠和碘制剂等均可有效灭活羊小反刍兽疫病毒。

2 流行特点

2.1 易感动物

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不同品种羊均可感染,其中山羊和绵羊的易感性较高,野生山羊、野生绵羊也可感染,但山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绵羊,欧洲品系山羊的易感性高于亚洲品系,不同羊只个体因自身抗病力不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存在差异。一般易感羊群发病率超过60%,死亡率超过50%[1]。

2.2 传染源及其传播途径

羊小反刍兽疫的传染源为感染病羊或隐性带毒动物。羊小反刍兽疫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感染和间接感染,健康羊只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或污染的饲料饲草、水源、用具、护具进行病毒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存在于公羊精液中,通过人工授精间接感染,该病毒也可存在于胚胎中经胚胎移植感染母羊。

2.3 流行季节

羊小反刍兽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大多以零星散发为主,若疫区中易感动物数量较多且管控不严时也会出现地方流行性。

3 临床症状

羊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20d,大多数为1 周左右。羊小反刍兽疫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划分为急性型、标准型和温和型。急性型羊小反刍兽疫发病突然,病程短,不超过2d,临床症状不明显,养殖户往往还未察觉,病羊已经死亡。标准型羊小反刍兽疫是最常见的类型,病羊感染后持续高热,体温上升至41℃,可持续发热3~5d,病羊呼吸困难,咳嗽,出现支气管肺炎,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增加,口腔也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口腔溃疡,病羊腹泻严重,病程后期粪便中带血,精神沉郁,脱水消瘦,若不及时治疗,病羊尤其是年龄较小的羊只死亡率较高,可达50%~100%,妊娠母羊流产率也较高。温和型羊小反刍兽疫羊只临床症状轻微,体温最高至39℃,症状与感冒相似,一般经过2~3d 治疗即可康复。

4 诊断检测

4.1 鉴别诊断

羊小反刍兽疫在临床症状上和羊病毒性腹泻、羊传染性脓疱和羊口蹄疫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诊断时应做好鉴别诊断,如附表所示。

附表 羊小反刍兽疫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

4.2 实验室检测

4.2.1 抗体检测

主要采用阻断ELISA 或竞争ELISA 方法检测绵羊、山羊血清或血浆中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过程主要包括采集样品、分离血清、布板与操作、结果判定等。一是样品采集及处理:无菌采集血液,用常规方法分离血清备用。二是布板与操作;在分别取50ul 阴性血清、阳性血清、稀释液对照加在抗原包被板中,阴性、阳性对照血清各设2 孔。在样品孔中加入稀释液25ul/孔,再加入待检血清25ul/孔,37℃孵育60min。弃去板中液体,加洗涤液清洗4 次,最后一次拍干残留液。每孔加入50ul 酶标抗体,37℃孵育30min。重复步骤2,每孔加底物溶液50ul,室温避光作用15min。最后每孔加入终止液50ul,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下测定OD 值,计算阻断率。三是结果判定:阳性对照阻断率(PB)>60,阴性对照阻断率(PB)<40,实验结果有效;否则,应重新进行实验。待检样品阻断率(PB)>50,判为阳性;待检样品阻断率(PB)≤50,判为阴性。抗体检测可用于检测免疫羊的免疫抗体及未免疫羊的感染抗体。

4.2.2 病原学检测

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抗原捕获ELISA 等。目前实验室常用荧光RT-PCR 方法来进行羊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的检测。具体步骤包括样品采取、样品前处理、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结果分析等。一是样品采集及处理:首先配制0.01mol/L pH7.4 的磷酸盐缓冲液(PBS 液),进行高压灭菌后,分装于1ml 的小离心管中。采集羊的鼻腔棉拭子、结膜拭子等放在盛有PBS 液的小离心管中,冷藏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二是样品处理及核酸提取:检测时将棉拭子充分捻动,挤干后弃去拭子,取样品液离心取上清采取手动提取或自动核酸提取的方法进行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提取(制备RNA)。三是扩增检测(RT-PCR 操作):从试剂盒中取出RT-PCR 反应液、Taq 酶、RT-PCR 酶,在室温融化后,瞬时离心,计算好各试剂的用量,加入适当体积的离心管中,向每个PCR 管中各分装15ul,每管加10ul 制备的RNA,瞬时离心,排好顺序放入荧光PCR 仪内,设置好扩增程序,进行RT-PCR 反应。四是结果分析:阴性对照Ct 值应为none,阳性对照Ct 值应小于或等于28.0,实验成立。Ct 值为none 的样本判为阴性,Ct 值小于或等于30.0 的样本判为阳性。

5 防控措施

5.1 科学接种疫苗,提高羊群免疫力

科学的疫苗接种是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羊小反刍兽疫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养殖户需要给予重视,制定好接种计划并坚持实施。目前,羊小反刍兽疫防疫疫苗主要为小反刍兽疫活疫苗,超过1 月龄的羊进行全群免疫,妊娠母羊也可接种,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后,每只羊颈部皮下注射1ml,免疫后抗体保护最长时间可达36 个月,需要注意稀释后的疫苗应避免阳光直射,且在3h 内需要用完,羊只注射时不能共用针头。疫苗接种后要实时关注羊群状况,若出现免疫反应需要对其进行隔离观察,同时做好羊群免疫登记,记录好疫苗批号、生产日期、免疫日期、免疫日龄、注射剂量等信息。

5.2 做好日常管理,切掉传播途径

(1)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提供羊只营养均衡、搭配合理的饲草饲料,保持羊舍通风良好,干净整洁,可以有效提高羊只对疾病的抵抗力。(2)加强羊场和羊舍的日常清洁管理,及时清扫羊舍地面的粪污,清水冲刷后及时用风机吹干,保持地面干燥。(3)制定科学的消毒管理制度,每周对羊舍进行一次消毒,每一批羊出栏后对羊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4)坚持自繁自养,若引种必须坚持科学引进,对引入的羊只进行为期30d 的隔离观察,羊只健康后才能合群。(5)严格管理进出场的人员、车辆,尤其是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要规范消毒操作,以免出现人员、车辆带毒问题。

5.3 加强监测预警,实行科学防控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小反刍兽疫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主动开展羊群免疫抗体检测及病原学监测工作,监测中发现群体免疫抗体水平不合格的,应向主管部门及时报告,迅速强化免疫措施,按照有关免疫规定及时补免,并跟踪监测,确保免疫密度与质量。病原学监测发现,阳性样品要及时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参考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将阳性情况按快报要求逐级上报。对病原检测阳性畜和外引动物感染抗体阳性畜进行扑杀净化,必要时对同群畜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2]。根据监测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及预警预报,为防控羊小反刍兽疫提供科学依据。

6 结语

本文从该病的病原特点、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检测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大家在小反刍兽疫的认识和防控上提供参考。综上所述,科学的疫苗接种和饲养管理可以有效防控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为羊群健康生产奠定基础。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更有效的防控方法,加强疫情监测与风险评估,做好羊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从源头杜绝该病的发生,以促进养羊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